信陽最"尷尬"的縣:曾為直隸州,管著4個縣,如今卻少有人知

在河南省信陽市中部,有這樣一座縣城:

其設縣歷史達1800年。到清代時,升為直隸州(地位等同於如今的地級市),下轄光山、固始、息、商城等4縣。

最關鍵的,這裡還是春秋時的諸侯國、中華黃姓的發源地、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的故里。但比較尷尬的是,如今該縣無論是名氣,還是經濟,都稍遜曾經管轄的固始縣一籌。

這座縣城,就是潢川縣。

信陽最

關於潢川縣

潢川縣隸屬於河南省信陽市,總面積163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8萬。

說起潢川這個名字,其實使用時間並不長,距今不過107年。不過,其歷史卻可以追溯至春秋時期。

周武王時期,分封諸侯,將陸終(火神吳回的兒子)的子孫賜封於黃,建立黃國。當時的黃國,大體相當於今河南潢川以西地域。公元前648年,黃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黃國子孫,以國名為氏,並尊陸終為其黃姓的得姓始祖。

秦統一六國後,分全國為36郡,同時在黃國故城境設置弋陽縣,屬衡山郡,為潢川設縣之始。

而此後的近2000年時間裡,因朝代變更、區劃調整等因素,又多有更名。

據資料記載,三國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分汝南、江夏兩郡地置弋陽郡,郡治弋陽縣。南北朝時期,弋陽縣更名為定城縣,弋陽郡更名為淮南郡,定城仍為淮南郡治所在。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廢淮南郡仍置弋陽郡,後於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改弋陽郡為光州,州治定城縣。

信陽最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省定城縣入光州,自此定城不再設縣。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光州從散州升為直隸州,直隸河南布政使司,領光山、固始、息、商城等4縣。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州設縣,按照規定光州應該改為光縣的。但隔壁就是光山縣,同時為了避免與光山縣在名字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遂改光州為潢川縣(因潢河水穿城而過),始有潢川之名。

1949年5月,設立潢川專區,轄潢川、光山、固始、息縣、商城、羅山、新縣等7縣。1952年10月,潢川專區及其轄縣併入信陽專區。此後,潢川歸屬於信陽,至今未變。

而從如今潢川境內的四大街道名——春申、定城、弋陽、老城,就能看出潢川歷史的影子。

信陽最

同時,位於河南省潢川縣隆古鄉境內的黃國故城,是河南省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春秋時期諸侯國都城。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青銅器、玉器、竹木漆器、絲織片,是豐富而又寶貴的文化遺產。不知道你們可曾去過潢川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