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教育家蒙臺梭利說:“0到6歲是孩子心理和智力發展的胚胎期,應該通過生活中有效的工作和學習,來完成這一階段。”

可見,即使是還沒正式上學的孩子,也是需要學習的,那麼在學齡前家長要如何培養寶寶呢?

不是花多少錢去上早教,也不是買多少昂貴的玩具,而是要為上小學打好基礎。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1、 感知覺的培養

蒙臺梭利指出:只有0到6歲也就是學齡前的時期,會有各種敏感期的出現,比如口欲期、秩序敏感期、感覺敏感期等等,這個時期是兒童成長的“機會之窗”,孩子只有通過對外界進行感知和探索,才能在每一個敏感期中得到順利發展,一旦錯過,以後也將難以彌補。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父母要重視對寶寶各種感知覺的啟發和培養,比如聽覺、視覺、觸覺等等,教孩子認識一個事物,最好從多方面的感知開始,比如讓寶寶認識蘋果,可以嘗一嘗味道、摸一摸質地、聞一聞氣味,通過多種感覺刺激,使感知覺得到充分的開發。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2、 語言能力的培養

3歲以後,寶寶的語言能力基本形成,並且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詞彙量也有了大量積累,父母要在這一時期重視培養寶寶的語言邏輯性,以及理解能力,為將來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平時在和寶寶交流時,父母要引導寶寶進行邏輯思考,比如多問寶寶“為什麼”,讓寶寶在表達的時候說出原因。比如“因為今天下雨了,所以我要穿上雨靴。”讓寶寶說出原因和結果,從而提高語言的邏輯性。以後再學習中就可以掌握推理的方法,並且更好地理解知識的內涵。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3、 觀察力的培養

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需要父母經常啟發寶寶帶著好奇心去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

比如帶寶寶去動物園可以先問問寶寶:“小猴子是怎麼吃東西的?老虎是怎樣走路的?”寶寶會因此而更加感興趣,觀察得也會更加認真細緻。

寶寶在觀察某樣事物時,父母不能採用強制的態度,因為寶寶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較長時間,如果非要強迫寶寶一直觀察,寶寶就會覺得不耐煩,失去了觀察的興趣。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當然,除了帶孩子出門觀察周圍的環境之外,還可以準備一些無字繪本、科普繪本之列的書籍,孩子雖然不識字,但是較為豐富和真實的圖畫也能讓孩子從中觀察到很多內容。


(4.18-4.23是頭條圖書節,活動期間平臺發放了3張圖書通用券,面額分別是199-50、99-20、60-10,點擊進入購買頁面即可領取)

4、 記憶力的培養

學齡前寶寶的記憶特點是容易記住但是也容易忘掉,並且記憶有強烈的形象性。相對於抽象的文字和概念,會更容易記住具體的圖像。

所以,要提高學齡前寶寶的記憶力,父母就要用具象的方法來訓練。比如讓寶寶記住一個英語單詞,可以給寶寶看相應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寶寶將抽象的字母和圖像進行結合,幫助理解和記憶。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美國心理學家巴拉德提出:學齡前兒童的記憶存在“記憶回漲”的特點,也就是當時能記住,但是過一會兒就忘了,可是過幾天又能記起來。

所以在引導寶寶記憶的時候,應該多回顧和重複,這樣可以增加寶寶記憶的準確性和持久性。

通過讓寶寶複述故事的方法,也能幫助鍛鍊記憶力,經過幾次的重複聽,然後再複述,寶寶可以把一個複雜的故事記得一字不落。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5、 專注力的培養

專注力是進行一切學習和研究的基本能力,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差,知識掌握不牢固,究其原因都是缺乏專注力造成的。在學齡前,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開始培養寶寶的專注力。

培養專注力,就要先從減少對寶寶的干擾開始,玩具和書本不能全部擺在寶寶的面前,寶寶在看書的時候,不要一會兒讓寶寶吃水果,一會兒問寶寶餓不餓。寶寶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都會非常的專注,父母不恰當的干擾,才是破壞專注力的主要原因。


學齡前寶寶多做這5種“培養”,提升智力水平,上小學不吃力

專注力還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與記憶力、觀察力都相關,家長也可以給孩子選擇百科、幼兒科普類的繪本,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專注力、觀察力、思考力等相關的能力,為以後上學打好基礎。


(4.18-4.23是頭條圖書節,活動期間平臺發放了3張圖書通用券,面額分別是199-50、99-20、60-10,點擊進入購買頁面即可領取)

學齡前重視對寶寶這些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智力發展,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寶寶發展健全的心智,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於寶寶的未來也是一筆巨大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