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誰的青春期不是擰巴的、不斷妥協的?

《狗十三》:誰的青春期不是擰巴的、不斷妥協的?

我們的青春,多是擰巴的、撕裂的

-01-

電影一開場,就是主人公李玩上學前奶奶強迫她喝牛奶的鏡頭,這裡李玩表示不想喝,可最終拗不過只有勉強喝了幾口,緊接著又吐了出來。

後來酒局上,爸爸執意讓女兒敬酒,酒杯中盛著的也是牛奶。

有人說,李玩喝不了牛奶,為什麼奶奶還逼著她喝?奶奶就算了,怎麼爸爸也不知道李玩喝不了牛奶嗎?連李玩不喜歡喝牛奶都不知道,奶奶和爸爸都太不瞭解她,李玩太可憐了。

繼母生了弟弟,爺爺奶奶主張先不把這件事告訴李玩,偷偷的把孩子在外面養一陣子再說。

這裡李玩又成了大家可憐的對象,爸爸娶了繼母,而且生了全家都渴望到來的弟弟,這下子原本在家中地位就不高的李玩,還要再被忽視吧。

《狗十三》:誰的青春期不是擰巴的、不斷妥協的?

與李玩相比,更多人在獨孤、冷漠中度過青春期

-02-

可是持這種想法的人可知道,有多少人的青春都是這麼過來的?

我想說,有多少人的青春過的甚至都不如李玩?她尚且有爺爺奶奶的疼愛,有爸爸的照顧,在殷實的家境中無憂無慮的長大。雖然繼母是外人,不會像親媽一樣,但是也沒有很差,最起碼盡到了繼母的本分。

實際上,整個片子中沒有真正的“”壞人“,既沒有任何愛恨情仇,也沒有任何蛇蠍心腸,沒有把任何一個人推到人性的黑暗面,只是單純的講述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家庭,一個人非常真實的青春與成長。

《狗十三》:誰的青春期不是擰巴的、不斷妥協的?

李玩扮演者張雪迎

-03-

影片另外的主人公——狗,李玩給它取名“愛因斯坦”,是爸爸送給李玩的禮物,開始的時候李玩對愛因斯坦充滿了排斥,後來從愛因斯坦舔了李玩吐出的牛奶開始,她逐漸接受它,後來到開始喜歡它,最後到愛因斯坦走失,李玩甚至因為它與全家人的矛盾發展到了頂點。

後來繼母重新買了一條一摸一樣的狗,硬是塞給李玩說這就是愛因斯坦,然而這條狗又經歷了上一條狗同樣坎坷的命運,從不被李玩接受,到被李玩接受,再後來被強迫送走。

從李玩這個被父母忽視的孩子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她真實而細膩的情感都展現在她與愛因斯坦不斷變化的關係上,她太孤獨了,需要一個玩伴依賴她、陪伴她,於是愛因斯坦充當了這個玩伴,雖然它是爸爸強迫她接受的,可是耐不住真實情感的萌發,她開始在內心真正接受這個動物走進她的生命中。

可是不幸的是,愛因斯坦就這樣消失了,她接受不了這件事情,她以為自己依然有小孩子的特權,開始肆意的和爺爺奶奶、爸爸無理取鬧起來,沉浸在自己找愛因斯坦的世界之中不可自拔,最終無奈對爸爸的暴力妥協。

我想那一刻她心裡一定是渴望快些長大的。

《狗十三》:誰的青春期不是擰巴的、不斷妥協的?

多少人小時候都渴望有一條狗,陪自己度過童年與青春期

-04-

從李玩對待牛奶與愛因斯坦的態度上,我們多少可以看到自己成長的影子。

我們的青春也是從不妥協到妥協,這樣擰巴的過程中度過的。

我們的青春期或許也有一個這樣的爸爸,他總是粗暴的替你做主,幫我們報我們不喜歡的課外班,把我們弄哭的時候從來都不會說一句“爸爸錯了”,要麼做一頓飯,要麼多給你些零花錢,要麼答應你一直都沒買的東西,但是這些都是少數情況,多數情況下他都是在跟我們冷戰。

《狗十三》:誰的青春期不是擰巴的、不斷妥協的?

雖然青春期的孩子排斥家長,但也渴望家長的理解與關愛

在這種“中國式家長”的管理和教育下,我們的青春或許都和李玩一樣,這樣“擰巴”著過來的。

成年人解決問題的方式永遠都是冷戰和暴力。我們永遠都感覺自己置身於不被理解之中,處於一種反抗心理的支配下,我們一直都苦苦的成長著,似乎長大以後這些問題就都不再是問題,所有與我們對立的人都能瞬間化敵為友。

我們哭著哭著發現,我們最初的理想都變了味道,我們渴望的自由逐漸遠離我們而去,我們在不斷妥協下一步步走向成年人所謂的“長大”,當我們與成年那個界限越來越近,我們沒有實踐以前的想法,撕裂成年人的偽裝,而是悄悄的帶上了與爸爸媽媽一樣的面具。

我們慢慢發現,以前追求過的自由和理想,被經歷的歲月打磨成細沙,從我們的指尖一點點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