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新一年到來,又一物種卻沒能跨入2020年……

在近期,一篇研究論文的發佈引起了很多學者的感嘆,那就是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第一作者是該所的張輝博士。

心痛!新一年到來,又一物種卻沒能跨入2020年……

在該文中提到,據估計,在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滅絕。 而其實在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就已經進行了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心痛!新一年到來,又一物種卻沒能跨入2020年……

長江白鱘,其實遠不如中華鱘出名,種族也較少,僅有的同類種族,還遠在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長江白鱘是長江中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由於其數量十分稀少又極易受傷死亡,研究機構未能捕獲到成熟的白鱘雙親進行人工繁殖研究。

心痛!新一年到來,又一物種卻沒能跨入2020年……

為此,國家也組織專人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2005年,國家調整設立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白鱘物種保護列為最主要的工作任務。 [3] 2006年3月底,長江珍稀魚類白鱘生活史及其人工繁殖技術研究項目第一階段成果在宜昌通過驗收,三峽總公司投資開展的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科研項目全面啟動。2009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

心痛!新一年到來,又一物種卻沒能跨入2020年……

而從2003年以來,科研人員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白鱘的蹤跡,也沒有其人工養殖個體存留。但人們還抱有一線期待。“有漁民認為,長江某些水域還倖存有白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