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娃,咱可不能输在起跑线!


拼娃,咱可不能输在起跑线!

艾迪与苏菲

分享科学育儿、智力启蒙、性格养成、时尚穿搭,欢迎关注。

拼娃,咱可不能输在起跑线!




01

课表

⊙ 周一 16:30-18:30 XX班课

19:45-21:00 XX上门;

⊙ 周二 16:30-18:30 XX 1对1

19:45-21:00 XX上门;

⊙ 周三 16:30-18:30 XX班课

19:45-21:00 XX上门;

⊙ 周四 18:30 XX美校;

⊙ 周五 16:30-18:30 XX教育机构;

19:45-21:00 XX上门;

⊙ 周六 9:00-10:30 XX教育机构

14:00-14:30 XX钢琴

15:30-17:00 XX1对1;

⊙ 周日 15:30-18:30 XX老师上门



一位家住上海的投资人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女儿的课程表。


Eddie妈问她:你女儿上小学几年级?


她回答:幼儿园中班。


这让Eddie妈一时很心慌,Eddie妈的教育理念一直是快乐养娃,从娃的兴趣和特长出发,让孩子像孩子一样快乐地长大。


Eddie的幼儿园没有中班(蒙氏幼儿园搞混龄,不分大中小班),但Eddie也是上中班的年龄了。


对比一下Eddie的课后安排:周三16:50-15:50足球课,周日10:40-11:40卡巴课,其他时间基本靠“自学”(玩儿)。


Eddie的音色和音准还不错,上周通过了测评面试,于是Eddie妈又给Eddie爸添了个活儿,每周六带Eddie视唱练耳,没有指着一定要考到多少级,明年进入合唱团快乐唱歌就好。


每个当妈的都在拼娃,小学不算什么,幼儿园课外班已经是标配,为了娃我们都成了超人妈妈。



02


几年前,曾有部很火的电视剧,名字叫《虎妈猫爸》。


剧中赵薇饰演都市白领毕胜男,她的女儿茜茜,娇生惯养,沉浸在公主巫婆的童话故事里,日常应对状况百出,与那些多才多艺的“别人家的小孩”比,百无一能。


这让职场女强人的妈妈如遭雷击,意识到:女儿的教育以及未来,才是她该全力以赴耗尽心血的人生事业。


于是,虎妈赵薇先是为女儿进市重点小学费尽心机,不惜辞去工作,卖房买房,好弄一个学区房名额……



03


虎妈现实版原型,是《虎妈战歌》的作者、美国耶鲁法学院教授蔡美儿。


蔡美儿感谢父母对自己的中国式教育,她觉得正是这样不断追求卓越、从不轻言放弃的精神使她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于是,她也这样要求她的孩子。


她给孩子定下“十诫”,比如分数不可以低于A,不能自行选择课外活动。


她要求女儿除了完成功课,每天至少练两小时琴。


她不允许女儿到同学家过夜,或者浪费时间在玩耍和游戏上。


她不让女儿吃晚饭、喝水和上厕所,只为了练好一首钢琴曲。


她把女儿手工制作的生日贺卡扔掉,因为她认为女儿根本没有用心。


当蔡美儿把这些写进自传体育儿笔记《虎妈战歌》时,引发了美国全国性的热议。


人们的态度走向两个极端:


一部分父母认同蔡美儿的做法,觉得只有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才能成器,或者说至少能自食其力。


同时,劈天盖地的指责一股脑地袭来。有人甚至认为蔡美儿虐待儿童,应该被警察抓起来。


她的两个女儿呢?


姐妹俩不仅学习出众,一路全A,艺术上也颇有造诣。


姐妹俩差不多从3岁开始练琴,姐姐Sophia14岁就把钢琴弹到了世界音乐的圣殿——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大厅;


妹妹Louisa在12岁那年,就坐上了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的头把交椅。


当然,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她们被逼着死读书,没有自己的思想,以后会像方仲永那样泯然众人;


她们的童年太痛苦,压抑过度会给性格乃至精神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对于第一点质疑,比较容易回答:


大女儿Sophia当年进入哈佛大学,专业是哲学和南亚研究,她毕业后加入美国陆军成为了一名二级中尉,后来还获得了耶鲁法学院的硕士学位。


小女儿Louisa也考上了哈佛,专攻艺术史。


对于第二点质疑,Sophia在几年前就对很多谴责甚至谩骂她妈妈的读者做出了书面回应,披露了很多书中未曾提及的细节。


她这封给虎妈的信叫“我为什么爱着严苛的中国妈妈”(Why I love my strict Chi-nese mom)。



04


前些日子,Eddie妈派Eddie爸去某北京重点高中听一场高中招生咨询讲座。


够超前的了吧,Eddie还不到5岁,Eddie的妹妹Sophie还不到2岁。


但Eddie爸回家汇报说,在高中物理、化学、数学竞赛能拿到名次的,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会直接降低到本科线。


看了他们中学必读书目,Eddie爸妈读的书还不到中学生必读书的十分之一。


望子成才,能不早做准备吗?



05


美国孩子上学轻松吗?


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周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从1981年的2小时38分钟,增加到2004年的3小时58分钟。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2007年的统计显示,美国中学生当年每天的作业时间高达6.8个小时。


一个叫做“School Digger”的网站上边有纽约2364所小学的排名。你会发现排在第一名的“Anderson School”已经连续多年霸榜。


这所学校,就是所谓的“gifted and talented school”,根据纽约教育局的官方中文翻译,称为“资优校”。这种学校不是划片就近入学,而是通过考试选拔全市的顶尖高手。全纽约市这样的学校只有5所。


资优考试包含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两种考试,全面考查了孩子的数字处理、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不简单。而只有考到97分,才有资格报名那些“全市统考”的牛校,是不是有点可怕?


更可怕的是,由于高手太多,竞争过于激烈,常常是“那些考了99分的孩子还没安排完,入学名额已经被99分的孩子填满了”。


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中全国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就是典型的为天才服务的学校:156名毕业生共收到14份长春藤和250份斯坦福、麻理等一流名校在内的822份录取通知书。


在这个学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你得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以便有精神熬夜苦读。


美国娃,也够拼的啦!



06


国外有一个短视频:


一群大学新生在草地上准备开始一场比赛,老师对这些学生说:


“在比赛开始前,我有几个要求,如果你符合要求,就向前走两步。如果不符合,就呆在原地不动。”


“如果你们父母的婚姻持续到了现在,向前两步。”


“如果你有机会得到私立学校教育,向前两步。”


“如果你请过家教,向前两步。”


“如果你从来不用担心手机欠费,向前两步。”


“如果你从来不用和爸妈一起担心账单,向前两步。”


……


当所有要求说完之后,有人还在起跑线上一步没动,但也有人离终点只有40米了。


随后,老师提高分贝喊到:


“准备。”“跑。”


排在最后起跑的孩子,尽管奋力奔跑、加速、追赶,但他们冲到队伍中间的时候,排在前面的孩子已经冲过了终点。


但是也有排在前面的孩子,被后面的孩子给赶超了的。


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好像忘了,我们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07


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实际上已经早早开始,坐立行走进食玩耍……他经历的一切都是学习。


所以,学习可以很快乐,可以成为孩子热衷的活动。


研究发现,在孩子出生到6岁,尤其0-3岁,他的学习能力十分惊人,是人类一生学习能力最强的阶段,如果无视孩子这个阶段的需求与潜能,我们就会妨碍孩子的发展,浪费孩子的潜能。


学习要视孩子的需求来定,选择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


当然,起跑线的内涵又是相当丰富的,绝不是简单的识字、背唐诗、学奥数、学钢琴。


如果我们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话,我想我们要关注的是:


孩子的良好的人格的起跑线,不能输;


影响孩子一生的习惯养成的起跑线,不能输;


孩子的身体的起跑线,不能输。


……


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直线的话,过程虽然重要,但起点更重要,因为没有起点,就不能成就人生的直线。


不能输在起跑线,看起来拼的是娃,实际上拼的是孩子的未来。


现在的快节奏和焦虑其实反映出家长的心态,我自视也不能幸免,所以想慢养孩子,先要慢养家长自己的心。


我不用你当学霸,只愿你能在快乐中学习!


拼娃,咱可不能输在起跑线!


拼娃,咱可不能输在起跑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