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我們在超市裡經常能看到貨架上琳琅滿目的有機農產品,比如有機蔬菜、有機水果、有機大米等等,但絕大多數人還是購買普通蔬菜,因為有機蔬菜的售價比普通蔬菜貴3-10倍。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消費者在這邊嫌棄有機農產品的價格昂貴,而在堅持有機農業的農人那裡,他們正在進行著一系列的痛苦煎熬:

漫長的土壤轉化期,難以購買到真正的有機肥,純物理除蟲除草的巨大人工成本……

完了之後還在為怎樣讓消費者信服而苦惱。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做有機真的“ 太南了”

你還在堅持做有機嗎?

那麼,

何為有機?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先百度個有機食品概述:有機食品是國際上對無汙染天然食品比較統一的提法。有機食品通常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

首先,有機食品的標準是非常嚴苛的,以種植為例,有機食品的種植規範首先要求基地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汙染源、生活垃圾場。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在這個期初要求的基地範圍內,其實就大幅抬高了有機種植的市場門檻,試想一下,一個遠離城區,遠離交通幹線的基地,在員工招聘和人才保留以及日後銷售流通環節,先天就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有機種植基地必須完成土壤轉換期,中國由常規生產系統向有機農業的轉換通常需要兩年或三年的時間(轉換期要滿24個月或36個月)。

一年生植物的轉換期至少為播種前的24個月,草場和多年生飼料作物的轉換期至少為有機飼料收穫前的24個月,飼料作物以外的其他多年生植物的轉換期至少為收穫前的36個月。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簡單說就是基地的種植土地,3年不產出,在3年內是沒有任何收入的,淨投入。每年輪種,作物長成了就回收入地,不斷地改善土壤有機質含量,在這個期間,還要大量施用有機肥,絕對不能用化肥,農藥,殺蟲藥。

3年下來,按照一個種植面積500畝的基地投入測算:

人工+租地費用+基礎建設費用+管理費用+水電費用+資金佔用成本,將會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投入和消耗。

試想一下,3年後基地達到有機標準,並且順利拿到認證了,那麼在商品價格上,又會產生多少攤銷呢?

已經被價廉物美浸染多年的消費者能接受這樣的攤銷麼?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你讓你的目標消費群去真正瞭解有機食品的來龍去脈,又要花多大的精力呢?

講一個行業內流傳度頗廣的故事,發生在山東。

2000年,一個日本公司在山東流轉了一塊土地,做有機食品的對日出口。當地政府因為引進這樣的項目歡欣鼓舞,喜大普奔。

日本公司圈地進場後,圍牆一起,機械一進,大門一關就杳無音信了。一年過去了,基地什麼都沒有拉出來,只見有各種肥料拉進去,兩年過去了,還是一樣,三年……四年……

當地政府在這個過程中非常著急,不斷和日方負責人溝通,對方永遠是有條不紊地說:我們的項目在順利進行中……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倒是當地的老百姓不斷和政府反映,這家日本公司的基地很奇怪,他們不管種什麼,長成以後不收,直接就又回到地裡了,而且基地裡的蟲子非常多,相鄰的幾個老百姓的地裡都遭殃了。

直到基地在周邊挖了一條類似物理阻隔的水溝以後,蟲子的事才漸漸不了了之。

就這樣,這個基地在不斷爭議和質疑當中發展到了第五年,當地政府的領導也換屆走得差不多了,對這個基地失去了之前的熱度和關注。

基地終於開始出產作物了,整齊的包裝箱,冷藏箱開始從基地不斷髮出,出口到日本,出口的價格是當地同等農產品價格的20-50倍。

可為什麼市場上真正的有機食品很少?要點就在這個“真正”上面。

國內現在真正生產有機食品的肯定是很少的。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為什麼少?

一、基地的硬件條件是第一個高門檻。

二、 嚴苛的土壤轉換期基本阻絕了大多數資本的進入。哪怕真正只做2年,也是一筆巨大的投入。

三、有機食品在種植過程中是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的,但是真正在疫病來臨時,面臨當年或當季絕收時,用藥還是不用,這絕對是考驗經營者的良知的,沒有堅定的信念是很容易動搖的。

要知道,用了其實也看不出來,基本吃不出來,消費者也查不出來。

四、有機種植採用的是物理除蟲方法,絕對不能使用殺蟲藥,滿棚已經到處是蟲害了,粘蟲板,滅蟲燈都已經沒有辦法的時候,一壺殺蟲藥就能解決全部問題的時候,就又到了考驗良知的時刻了。

五、當一個有機基地,經歷了之前所說的幾個大事件,真金白銀地投入,百鍊成活,終於可以開賣的時候,新的問題就又開始層出不窮地出現了。

1.基地的運輸、物流、保鮮、倉儲鏈條。

2.消費者對產品的健康認知和價格認知。

3.整個產品對應的市場渠道建設和維護。

上述三條,條條見血,條條花錢,條條花大精力。你顧得了生產,就顧不了市場,反之一樣。

有機真的“太難了”。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所以現在做有機的難度在於很多真正搞有機的,少部分在生產環節就沒熬過去,活下來的很多又搞不定市場。

搞有機的搞不了市場,搞市場的,掙慣了快錢,受不了基地的煎熬和痛苦。

反而那些不“真正”搞有機的,買來賣,狠狠地忽悠,靠著有機的價格,掙著批發市場來的差價,光鮮地向消費者展示杜撰和現編的一些新名詞,繼續在驅逐著真正的有機食品。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接觸到的不少農人中,很多是真正砸了大價錢,熬了很多年想做好有機的,我常常和他們探討起有機農業的出路,我覺得國內真正做有機的農人面臨著如下的問題:

1. 一線城市有相對旺盛的市場需求,但是發展有機基地的硬件條件和一線城市周邊的生態環境成為就近發展基地的巨大障礙。

外地建立基地又存在著巨大的消費信任建立難度。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2.山清水秀的城市,周邊有好地的,一定欠發達,欠發達的地方消費能力又有限,生產成本其實也降低不了多少,目標市場還是省會城市和省經濟強市。

3.現在的電商體系倒是給跨境跨區域流通搭建了非常便利的條件,一些偏遠地區的優質農產品有了對外宣傳的窗口,但是,當有明顯利差的商品讓別有用心的人盯上的時候,也就離混亂不遠了,現在其實已經是了,真真假假確實不容易分辨。

有機,“我太南了”,你還在堅守初心嗎?

有些農民,他們會給自家留一畝三分地,專門是給家人和朋友品嚐的,不打膨大劑、除草劑和化肥農藥的,至於那些顏色漂亮、飽滿、但是口感欠佳的運到哪裡給誰消費,也就只能呵呵了。

類似的情況在華夏大地上到處都是,在這樣一個魚龍混雜的市場裡,一方面是巨大的成本投入,時時刻刻面臨的人性考驗,一方面是市場的不成熟,消費者的不信任,你還能堅定做有機的初心嗎?

聽一聽你的回答,期待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