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在與深海冒險有關的故事中,除了鯊魚、章魚這些我們極為熟悉的海洋生物,很多時候都會有一條頭上掛著燈籠,或睿智或兇殘的燈籠魚,比如《海底總動員》中尼莫遇到的深海怪獸就是以燈籠魚為原型創作的。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海底總動員》劇照

這種燈籠魚其實叫做“鮟鱇(ān kāng)魚”,廣泛分佈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等熱帶、亞熱帶深海海域中,是一種世界性魚類。

當然動畫有誇張的成分,燈籠魚的兇殘並不至此,不過扎心的是它的醜倒是十分真實

全世界共有兩百多種鮟鱇魚,大多數生活在大西洋和南極海洋的黑暗深處,有些也生活在淺水的熱帶環境中。它們在外形及體色上都有著差異,不過對於我們來說,醜可能是它們最直觀的共同特徵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部分種類的鮟鱇魚

鮟鱇魚通常是深灰色到深棕色,有巨大的頭和新月狀的嘴巴,長有鋒利、半透明的牙齒。一些鮟鱇魚可以非常大,達到3.3英尺長(約為1米)。然而大多數都要小得多,通常不到1英尺(約為0.3米)。

它們肥碩的體表沒有鱗片,佈滿著粗糙的皮質。乍一看長得像蛤蟆一樣,因而也有“蛤蟆魚”、“結巴魚”等外號(“結巴”在有些地方意為“癩蛤蟆”)。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鮟鱇魚

這種醜陋且駭人的相貌使他們更適合拍攝恐怖片,而非兒童電影,同時它們也是“地球上最醜動物”這一名號的強有力競爭者之一

大多數鮟鱇魚常年居住在200-4000米的海域,其中長相最奇形怪狀的通常生活在孤獨且黑暗的深海。這也讓它們成為“深海沒有光,大家就長著玩兒”的典型代表,長相極其放縱。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深海的鮟鱇魚

這種相貌在人類界可以說是“注孤生”的存在,不過鮟鱇魚展示了什麼叫做“有資本”真的可以讓配偶甘願“吃軟飯”吃到極致,而且是雄魚吃雌魚的軟飯。

人類對鮟鱇魚的研究始於19世紀,當時科學家企圖對鮟鱇魚進行描述和分類。奇怪的是他們發現角鮟鱇亞目下的樣本都是雌性,並沒有看到雄性角鮟鱇的蹤影,更不知道雄魚長什麼樣。

有時研究人員會發現一些與角鮟鱇身體結構相似的魚,不過這些魚的個頭小得多,只有6或7毫米長,加之其他的差異,最後被歸入另外的種群下。

直到1922年,冰島生物學家比亞德尼·塞蒙德松(Bjarni Saemundsson)發現了一條雌性角鮟鱇。奇怪的是,有兩條比它小很多的魚通過口鼻部附著在雌魚腹部。

起初他認為這些小魚可能是雌魚的孩子,不過如果猜想成立,這種奇特的親代撫育又使他十分困惑:這些幼魚是在生命的哪一階段,又是通過什麼方式與母體結合的呢?可惜塞蒙德松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究。

到了1924年,當時在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的查爾斯·泰特·里根(Charles Tate Regan)也發現了一條附著有小魚的雌鮟鱇魚。於是里根對其進行了解剖研究,他驚訝地發現這些小魚並不屬於其他物種,但也不是雌魚的孩子,正是它的伴侶!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箭頭所指的為雄魚

這時科學家們才意識到,角鮟鱇“失蹤”的雄魚其實一直都被他們忽略著。

這些雄性鮟鱇魚比雌魚小很多,雌魚一般體長20-100cm,而雄魚往往只有幾釐米甚至幾毫米。華盛頓大學伯克博物館魚類館館長、琵琶魚專家泰德·皮耶奇(Ted Pietsch)表示,對於密棘鮟鱇(Ceratias holboelli)來說,雌性可以比雄性長60多倍,重50多萬倍。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體型極小的雄魚

而在一般的角鮟鱇魚中,雌魚的體型也可以達到雄魚的40倍。體型上的巨大差異為雄魚的“吃軟飯”行為提供了可能,而雄魚也沒有辜負體型差異帶來的好處,它通過退化捕食能力從而將“吃軟飯”發揮到了極致。

我們知道大多數鮟鱇魚的頭頂有一根棒狀發光物,就像一根魚竿掛著誘餌一樣,被稱為“擬餌”。這是由背鰭的第一根脊骨演化而成的,並通過共生細菌發出的生物熒光。

不同鮟鱇魚的發光細菌可能不同,但是它們都可以在黑暗的深海環境中引誘獵物。這些鮟鱇魚像釣魚一樣靜待其他的小魚小蝦等獵物上鉤,有時它們也會搖晃擬餌來增加真實性。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除了鋒利的牙齒,它們還有巨大的嘴巴、柔韌的身體,這使它們的嘴具有令人驚異的開合能力,可以吞下比自己大一倍的獵物。

然而這些特徵雄魚都沒有,它們沒有會發光的擬餌,也沒有大嘴巴和尖牙齒,因為它們並不需要捕食,而是通過附著在雌性身上直接從雌魚體內獲得營養,自己就在繁殖季節貢獻精細胞。

這種兩性之間的關係被稱為“性寄生”,這種寄生方式發生於同種生物的雌雄個體之間, 它不僅是一種營養聯繫, 同時也是一種有利於物種繁殖的適應性特徵。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說白了就是打著愛情的名義吃著軟飯。有趣的是,有些角鮟鱇具有“專性寄生”的特徵,這類雄魚只有在與配偶融合後才會性成熟,如果雄魚在生命的最初幾個月裡沒有找到雌性,它就會死亡。

所以雄魚可以說是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雌性。在一些物種中,雄魚高度靈敏的嗅覺可以幫助它們鎖定雌性信息素;有些雄魚的嗅覺發育不全,於是便靠它們出色的視覺來尋找雌魚那顆發光的擬餌。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可見雄魚並非一無是處,它們為了吃軟飯也是需要努力的

一旦找到了雌性,它便會用牙齒緊緊的鎖住雌性的腹部,然後整個身子顛倒過來。之後兩者的生理組織會發生融合,它們的循環系統甚至會連接起來,不過人們仍不知道這是如何發生的。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交融的雄魚和雌魚

在融合之後,雄魚就不需要像其他鮟鱇魚一樣行動或捕食獵物了,同時它的眼睛、鰭和一些內部器官都會發生萎縮,直到它真正地成為雌魚的一部分。

準確地說是成為雌魚身上的一對睪丸。通過這種方式,雄魚可以永久性地依賴雌魚血液中的營養物質.

有趣的是,有研究表明,附著後的雄魚也會長得更大,比任何自由遊動的雄性角鮟鱇都要大得多。這些雄魚仍然是活著的,只要配偶活著,它們就能夠繁殖後代。由此可見這軟飯並沒有白吃。

與其他性寄生動物不同的是,雌性角鮟鱇魚抱著“全盤接受”的態度,並不會對配偶進行選擇。在一些鮟鱇魚中,雌魚甚至可能成為許多雄魚的宿主,有時可攜帶多達8個寄生伴侶。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附著兩條小魚的雌性鮟鱇魚

如此說來,雄魚這軟飯吃得也挺糟心。畢竟為了雌魚甘願“犧牲”自己,卻做不了雌魚的唯一。不過若是隻談物質不談感情的話,倒也沒什麼。

當雌魚準備繁殖時,它與雄魚會將精子和卵子釋放到水中,仍然是在體外進行受精,即使是有多個雄性伴侶的雌魚也是如此。而精子和卵子的同步釋放可能是通過荷爾蒙的交流來實現的。

不對於那些在深海里可能很少碰到彼此的角鮟鱇魚來說,這種怪異的交配方式是一種必要的適應,它能讓配偶們近距離接觸,並確保產生足夠多的小鮟鱇魚。更有趣的是,有些雄魚如果找不到雌魚,就會變性然後自食其力,可以說是相當勵志了。

也有很多角鮟鱇魚並不是融合生殖。當它們繁殖時,雄魚也會緊緊抓住雌魚,在雌魚產卵時釋放精子,然後雄魚就遊走了。在這種情況下,兩者的組織並不會發生融合。

縱觀鮟鱇魚的成長過程,不得不感嘆歲月是把“殺魚刀”。

以黃鮟鱇為例,幼仔半透明,背鰭和胸鰭末梢細長,並且有著黃色和黑色斑紋,這身姿並不輸於一些觀賞魚。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然而長大的黃鮟鱇確實有些隨心所欲,不像其他鮟鱇魚一樣駭人,反而多了一些醜萌的感覺。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長大的黃鮟鱇魚

由此看來它們本來是可以“靠顏值吃飯”的,最後卻在變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然而誰能想到這有著“最醜”稱號的鮟鱇魚,有一天竟然也征服了人類。當然這並不是靠它的外表,而是靠“實力”,畢竟吃軟飯的現象只存在於一些雄魚中。

雖然鮟鱇魚醜到極致,但它們也是極致的美味。

在鮟鱇魚其貌不揚的外表下,它們的肉著龍蝦般的品質,而且它們的肝臟有著“深海鵝肝”的美譽。在日本關東地區,鮟鱇魚肉和河豚肉並稱為“西有河豚、東有鮟鱇”,被譽為人間極品美食。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日式鮟鱇火鍋

已經努力地長得那麼醜了卻還是沒有逃過人類的海口,鮟鱇魚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Anglerfish. National Geographic.

Anglerfish. Wikipedia.

Joseph Castro. Animal Sex: How Anglerfish Do It. Live Science. 2015.1.6.

Matt Soniak. The Horrors of Anglerfish Mating. 2014.7.22.

最強海底“軟飯王”,交配過於奇葩甚至一度搞懵了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