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不能沒有原則

你有沒有過,愛一個人,最終不得不與他說再見;你有沒有過,被別人愛著,卻總是被傷得遍體鱗傷?

愛,不能沒有原則


這兩天,讀完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來自美國大山,這是她的一部自傳,也是第一部作品。


1986年出生的塔拉,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通過自學考取楊百翰大學,先後獲得學士學位,劍橋大學的哲學碩士學位,哈佛大學訪學的機會,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簡介就已經很吸引眼球,一個十七歲前從未上過學的山區女孩,竟然最終獲得了劍橋的博士學位,真是太不可思議了。但當我讀完了這本書以後,才發現不可思議的地方,不僅僅如此。


塔拉的父親是摩門教教徒,但卻患有嚴重的迫害妄想,他偏執、狂躁、自我感覺良好、被害妄想。時刻生活在世界毀滅的恐懼當中,聯邦政府不信任,在家中囤積大量的糧食物資,乃至汽油、彈藥。七個孩子裡面有四個沒有辦理出生證,塔拉也是其中一個。


塔拉從小生活在父母描繪的一個不真實的世界裡。這個世界裡,聯邦政府是邪惡的,醫院、學校是聯邦政府給民眾洗腦的恐怖機構。而不去上學的家庭,就會被聯邦政府圍剿。


可以想象,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下長大,塔拉的世界觀形成是扭曲的,甚至,她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他看見,自己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在父神的關愛下,遭遇各種的工作、交通事故傷害,而父親都解釋為,上帝在考驗他的子民,而節後餘生也是上帝的恩賜。


所幸塔拉在母親和哥哥的鼓勵下,決定讀書,走出大山。但整個過程也曲折艱難。最讓塔拉難過的是,她在不斷的與真實世界融合的過程中,也不斷的與原生家庭逐漸的決裂,包括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


在書裡我們反覆看到她的母親一方面表現出對她的慈愛,另一方面又基於長期的被壓迫慣性,屈從於她的父親。一方面告訴塔拉,她沒有做到一個母親的職責,在塔拉需要保護的時候;另一方面,她又告訴周邊的人,塔拉被魔鬼控制了,是一個危險人物。


最後塔拉不得不與這個畸形的家庭說再見,雖然她仍然愛著這家裡的每一個人。這家裡的每一個人曾經也愛著她,雖然愛的方式是他們認為對的方式。


我們每個人,一路走來都會碰到很多以愛為名影響我們的人。他們有的是真的愛我們,有的只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權威。


路,其實都應該是自己走的,每個人的成長必不可少的,需要家庭的扶持、引導。但當這種扶持是過度的,引導是錯誤的,那對這個人的負面影響,反倒是更大的。所幸塔拉走出來,雖然代價是巨大的。


塔拉的法寶是“教育”,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學習。在這個奇妙的世界裡,你會遇到各種各樣人,沒有看過這本書,我很難相信現如今,在美國這個地方還有從小不讀書的,連出生證也是十幾歲以後才辦的人群。


在塔拉求學的過程當中,她的父親不斷的打擊她,希望將她拉回這個家庭。這像不像我們自己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與人交往過程中,受到那些以愛為名,總是影響我們正確行為的人。


我們與人交往,甚至尋找伴侶,都應該保持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見解。不能因為擔心得罪別人,或是擔心失去,就一退再退。就像塔拉的母親,因為軟弱,逐漸喪失了自我,以至於使得家庭分裂,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


退讓是會形成慣性的,如果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有原則,要敢於說不,甚至遠離。就像塔拉一樣,現在還會每年回一趟出生的地方,遠遠的看著她曾生活的大山。

愛,不能沒有原則

你有沒有過,愛一個人,最終不得不與他說再見;你有沒有過,被別人愛著,卻總是被傷得遍體鱗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