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在一念間,決定了成與敗

日本科學家古在田直早就發現培養皿邊沿生了一堆奇特黴菌,在其周圍的葡萄球菌不能生長,而且離它較遠的葡萄球菌也被它溶解了。

往往在一念間,決定了成與敗

當時,他認為這是被運染的黴菌迅速繁衍,消耗了培養皿的養分所致,因此,禾加仔細檢驗,就放棄了研究。

後來,另一個科學家也發現了這種奇特黴菌。

當時他想:“是不是有一種能溶解和殺死葡萄菌的新物質在起作用,這種新物質與這堆奇特黴菌有關?”

實驗證明:確實存在這種新物質,它是青黴素分泌物。 於是青黴菌被人類發現了。

後來,大量製造的青黴素藥物,挽救了千千萬萬的生命,發現青黴菌的人也因此榮獲了 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這位科學家我們應該都知道,他就是英國的弗萊明。

往往在一念間,決定了成與敗

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政府中就有人在慶功宴上大放厥詞,聲稱:當時如果讓他出海,他也能夠發現美洲大陸。哥倫布聽後並沒有生氣,而是隨手從桌上抓起一個雞蛋,讓大放厥詞的人把它豎立起來。 看著雞蛋此人手足無措,嘟嘟噥噥地說:“蛋是橢圓的,怎麼能豎得起來呢?”

哥倫布微微一笑,自信地說:“把它豎起來,其實和發現美洲大陸一樣簡單。”說完,哥倫布把雞蛋一端敲碎,穩穩當當地把它豎在了桌面上。

往往在一念間,決定了成與敗

人群中響起了一陣持久而熱烈的掌聲。

小故事,大道理:

沒發現青黴素之前,弗萊明的成就遠遠不及日本科學家古在田直,但弗萊明能像哥倫布一樣,突破習慣性思維,認為存在一種新物質與這堆奇特黴菌有關。可見,成功和失敗,僅有一步之遙。

往往在一念間,決定了成與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