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近日,自殺的北大女生因去世再度引起人們熱議,當時已被醫生宣佈“腦死亡”,半年之後終究沒能從死神手中逃脫。

女孩生前與男朋友牟某的聊天記錄,讓大家非常震驚。在交往過程中,牟某讓包麗覺得自己什麼都是錯的,自己扇耳光;被要求拍裸照;先懷孕再流產,並把醫學單據交給他,以此保證她一定會單身;甚至做絕育手術等等。

大家提到一個詞:PUA。說的是男性如何通過技巧和心理學應用,去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人,實現對她的控制。

這個男生特別會“話術”,就是很有套路,女孩陷入這種“術”中無路可走。最終這場虐戀,使一個前程似錦的女孩,在飽受精神折磨之後,含恨離世。

令人惋惜之餘也會反思,是否在我們的教育中,缺少了一堂戀愛課。

在電影、文學作品中,我們看到愛情的美好,純粹;可迴歸現實,愛情卻總是讓人吃盡苦頭。

戀愛教育在我們絕大數人成長過程中都是缺席的。

遇到這種“術”,我們不知道如何識別親密關係中的暴力?如何擺脫關係中的精神控制?更好地愛一個人?

01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先回顧兩人戀愛矛盾的導火線:在牟某之前,包麗談過戀愛,有過性行為;而牟某執著於女友不是處女這件事,不斷把恥感加給她;漸漸地包麗也覺得自己不夠好,產生對他有所虧欠的感覺。

牟某可能是愛包麗的,只是他的愛明顯是扭曲的,不健康的,帶有極強的佔有慾;而似乎這一切,都是出自他自己的內心,這才是最讓人不寒而慄的地方。

一開始,她確實能感覺到他的愛,當他說:你把最珍貴的給了別人。她能理性的回應,自己最珍貴的是將來。

但後來,牟某用這件事不斷地對包麗進行侮辱,對她進行不間斷的洗腦,漸漸地包麗陷入到這種精神控制中去,開始稱呼自己是“垃圾”。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PUA男就是抓住一個點無限放大,不斷嘲諷你,讓你自卑,讓你自己都覺得自己差勁;想跟他分開,他還會威脅你、打壓你;讓你一直活在擺脫不掉的陰影裡,精神被嚴重摧殘,痛苦絕望才想死。

02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和陌生人說話》關於PUA的那一期中,曾經的受害者吳茗說,即使已經結束了那段關係,後遺症依然很嚴重。如果和男生聊天總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成為對方的“教材”,甚至懷疑家人對自己的愛,也會懷疑親密關係本身。

真正的愛情,應當是互相尊重、互相關懷的,建立在獨立、平等的基礎上。

我們已經不是封建社會了,一個女孩是不是處女跟她是否善良,是否優秀,沒有半毛錢關係。

回到包麗事情,我覺得要求女朋友是處女,並以此折磨對方的牟某就是耍流氓。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就算敏感點也無妨》劇中,會教女性如何愛自己,保護自己。比如拍裸照、視頻等,會告訴我們,即使害怕感情破裂,也要勇敢說出來,我也是非常珍貴的,死也不會拍的。

當牟某要求包麗用極端的方式證明對自己的愛時,包麗沒有勇敢說“不”。

以至,後來她想分手,想要逃離,但沒能逃過他的“魔爪”。

因為牟某手裡有她很多隱私,她害怕被髮到網上,一個姑娘承受不了這麼多輿論壓力。

《簡.愛》中說: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

假如你在愛情裡將自己低入塵埃,也就遞給了對方傷害你的刀,所以,學會愛自己才能保護自己;懂得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好的關係。

因為在一段不對待的關係當中,處於低位的人,會有很強烈的羞恥和恐懼。

03

不管是精神控制,還是PUA,大多數有暴力傾向或情感虐待的男人本身心理就有問題,他們可能會把自己包裝的無懈可擊,從外表看起來陽光、善良、美好,一旦進入戀愛狀態,可能會從天使變成惡魔。

他有自己的一套“戀愛方法”,但都離不開暴力和精神控制。

所以,家有女兒的父母,在女兒戀愛後要及時把關,幫助女兒樹立正確的擇偶觀,發現不對及時幫助擺脫人格畸形的男友。

尊重自己,有自己的底線

是不是處女,身體是自己的,每個人有權自由選擇。

和你在一起的這一段是認真的,我就沒啥對不起你的。

家有女兒的,一定要在很早的時候告訴她,性是一件為自己負責的事,為了安全和健康,不能和不瞭解的人發生親密關係。

身體和精神永遠屬於自己。

家長要對自己的孩子說,即使你很愛對方,很怕失去他,也不能被他在精神上要挾,不要讓他覺得他可以打擊你,控制你。

我們每個人,都要警惕不良PUA,它就散落在人群之中,離我們並不遙遠,一旦發現某人想用情感控制你,女孩子一定要有戒備心,請擦亮眼睛細細分辨,及時抽身、及時止損。


“PUA”之毒,你以為的愛情,可能都是套路

---END---

草木衛央:熱愛生活和文字,希望以真誠樸素的心追求心中的詩和遠方。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轉發、關注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