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影片《海上鋼琴師》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1900傳奇的故事。影片結束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問,為什麼主角1900終其一生也不願意下船?而當我讀懂了“心流”這個概念的時候,我終於理解了1900的內心世界。

1900把自己專注在自己的音樂中,也同時把自己專注在自己的世界裡。在那裡,1900可以掌控自我的意識、內心的秩序,全心全意地彈奏鋼琴,甚至進入忘我的境界,甚至鋼琴都是虛無的。在這樣的時候,1900為自己構建了“心流”的體驗,內心感受到的是滿足和愉悅,而這正是1900的幸福感。

琴鍵有限,卻可以承載無限的靈感。 船身有限,卻可以展現無限的世界。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而反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呢?有沒有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

旅行途中,很多時候,你雖然望著窗外,但卻對窗外的美景視而不見,滿腦子都是工作上的困擾和抱怨;

和父母視頻通話,很多時候,你雖然回應著他們,但卻只是對他們敷衍了事,想的卻是熱劇剛追了一半;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很多時候,你雖然拿上一本書來讀,但卻時不時地去打開手機刷消息,被各種信息攪得心神不寧。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我們的大腦裡總是裝著各種各樣的念頭,來去不停。各種焦慮、擔心、不安的情緒也會不斷滋生蔓延起來。這種情形越來越普遍,而所謂的幸福感也離我們越來越遠。

那麼為什麼一個終身不下船的鋼琴師能那麼滿足和愉悅,而我們在物質豐富的現實生活中卻越來越“幸福無能”呢?

關於這個問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積極心理學著作《心流》能夠給出答案。米哈里教授,曾對“幸福”這個主題,做過十分紮實的研究工作。他們採訪了幾千人,來自於不同工作階層,做了十萬份調查樣本,寫成這本書。更可貴的是,關於如何獲得幸福的心流體驗,書中也有可依循操作的步驟。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01 什麼是心流?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疲於奔命的忙碌中焦躁不安,就是在百無聊賴的閒暇中空虛寂寞,內心似乎總是存在著一種衝突,離所謂的幸福感也越來越遠。

米哈里教授在他的積極心理學著作《心流》中,把這種內心混亂無序的狀況稱之為“熵”。“熵”是指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越混亂,熵值越高。

就像不同形態的水,當它是固態冰的時候,水分子相對固定,系統比較穩定,熵值就比較低。而當冰融化成水,變成液態的時候,水分子開始流動,熵值就變大了;而當我們把水煮沸,水變成水蒸氣之後,水分子就四處亂竄,熵值就更高了。

而對我們大腦系統內在的念頭,越有秩序,“精神熵”越低,反之就越高。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就像一個房間,如果混亂得跟垃圾場一般,那我們一方面會感覺到不舒適甚至煩躁,另一方面我們做事的效率也會隨之降低。我們的內心世界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謂幸福感,其實就是內心的一種動態的井然有序,“精神熵”非常低,所有的念頭都相互支持,步調一致。而要獲得幸福感,就需要構建出井然有序的心理狀態,也就是“心流”。

在“心流”的體驗中,我們可以掌控自我的意識,重塑內心的秩序,全心全意地投入一件事情,甚至進入忘我的境界,而這時候,幸福感恰恰是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的副產品。

比如,對我而言,閱讀和寫作是特別容易產生心流的一種行為,這也是我感激寫作的重要一點,閱讀和寫作能帶給我幸福感。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02 什麼樣的場景能夠體驗到心流?

有人問禪師,您得道之前在做什麼?禪師:砍柴、吃飯、睡覺。又問:那得道之後呢?禪師:砍柴、吃飯、睡覺。問:那麼之前和之後有什麼區別呢?禪師說:得道前,砍柴時想著吃飯,吃飯時想著睡覺,睡覺時想著砍柴。得道後,砍柴就砍柴,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

專注地投入一件事情,往往能體驗到平靜和愉悅。

一位航海家,形容自己的遠洋航行時,他說:你會忘了自己,忘了一切,只看見船在海上嬉戲,凡是與這無關的一切,都擱在一旁。

一位芭蕾舞者,說起自己跳舞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好快,有時在凌晨一點鐘卻會感覺:啊!好像才剛過了八點鐘。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村上春樹說他跑步時,“腦際的思緒很像天際的雲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它們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

你是不是也曾有過相似的感受,小時候蹲在樹下看螞蟻,會入迷而忘記周邊的事物。

這種因為專注而帶來的感受,在《心流》這本書中,被稱為心流最優體驗,也就是幸福感。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03 為我們自己設計“心流”最優體驗

那我們該如何在日程的生活中構建自己的“心流”體驗呢?

《心流》這本書告訴我們,專注力是造就“心流”的關鍵,也就是管理好我們的注意力。

你專注於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忘記自己,忘記時間的流逝,你的感覺非常敏銳,能夠捕捉到所有與當下這件事情相關的所有信息,不管工作多複雜你都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對於“心流”體驗中的全神貫注,很多人都有一個認知誤區,以為這種專注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但是有實驗證明,聚焦於專注的狀態反而減輕了腦力負擔。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積極心理學家米哈里給出了實驗的解釋:“心流”體驗較強的人,能夠關閉其他資訊的管道,只把注意力集中在接收對其實現目標有幫助的信息上,只關注於當下這一刻有關的事物上。這時候,他們可以把不相關的資訊拋在一旁,集中注意力反而變得更輕鬆。

這就像你一直在玩手機,刷各種信息,這時候看似在放鬆,其實因為大腦要處理的信息混亂繁雜,精神卻高度緊張,腦力負擔反而加重了。

所以,越專注,越輕鬆,越有可能達到心流最優體驗。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大概就是:怎麼能獲得幸福?

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而這就是心流最優體驗。

不帶功利目的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更容易投入進去,會感到時間過得很快,能真正做到心無雜念,澄澈清明,好像有溪流在心底流過。

就像那位芭蕾舞者,跳舞時會以為時間暫停;那位航海家在海上漂流時,以為全世界只剩下海水和船隻。

其實世界還在,時間也在往前走,是“專注”把我們引入到心流體驗,引入到那種奇妙的時空裡。


《海上鋼琴師》1900為什麼不願意下船?因為船上有鋼琴,還有心流


因為在那一隅角落裡,只有自己知道,正在發生著令人著迷的事情。如同海上的鋼琴師,可以在有限的88個鋼琴鍵中創造出無限的旋律,和無限的幸福。

我相信,你也有過心流體驗。它發生的時候,你在做著什麼?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留言告訴我們吧,這種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