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散文五人行

文|李培禹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金東的美麗鄉村多迷人

金東在哪?在浙江省的中部,隸屬金華市,是國家確定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最具活力的核心發展區之一。金東人說,金者,物之極品;東者,方位之佳地;金東,意寓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外鄉人如果還無動於衷,那麼,你接過金東區委書記的名片看看吧——金東,艾青家鄉·光南故里。

金東的土地,是讓詩人眼裡常含淚水,愛得深沉的土地;而在音樂家心中,那是一片多情的土地,那是“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的希望的田野。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艾青故居


我第一次踏上那片土地,是有幸陪同高瑛大姐去給艾青小學的孩子們贈書、講課。那是2014年的三月初春,艾青、高瑛的合璧之作《詩的牽手》詩集面世,我知道,其間飽含著大姐對愛夫深深的思念。詩集上半部是由高瑛親自選定的艾青各個歷史時期創作的經典詩章,如《太陽》《煤的對話》《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我愛這土地》等共39首;下半部大多是大姐近些年寫下的抒情詩,計47首。其中,懷念艾青的詩最能打動人。比如她把北京東城區東四十三條97號庭院中的那棵玉蘭樹寫進了《思念》中:“玉蘭花是你最愛的花/因你,我更加愛護它”“在玉蘭花開的三月/你踏著月光回家吧/看看不盡思念的我/也看看盛開的玉蘭花”。那是一棵紫玉蘭,每逢三月花開,都引起她無盡的思念,都能給她帶來新的靈感。同是那棵玉蘭樹,高瑛大姐在接受浙江當地媒體採訪時,當場揮筆寫下一首新詩:“艾青,我要告訴你/院中的玉蘭樹/又開花了/這是你最喜歡的花/因你,我更加愛護她/我無法留住你/卻守住了玉蘭花……”就在去年三月,85歲高齡的高瑛仍執筆寫下了《又是三月天》:“花開,花落/28年的光陰消逝/又是三月天/正是玉蘭樹開花的時候/繁花似錦的玉蘭花/在春陽裡/展示著獨有的美/它像巨大的花冠/擎在小院中/彷彿在呼喚遠去的靈魂/當年,你因為愛/種下了玉蘭樹/你走了,走了/把美,留給了愛你的人們……”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作者(左)與著名作家王巨才(中),金東區文聯主席蔣蘋在艾青故居留影


此時,我再一次走進金東區傅村鎮畈田蔣村艾青故居,我代大姐去看院中那棵同為開紫色花朵的玉蘭樹。時令雖已初冬,只見樹木已長成冠狀,綠色的枝葉仍是鬱鬱蔥蔥。玉蘭樹後的牆壁上裝飾有高瑛親筆書寫的《玉蘭》詩。我用手機拍下玉蘭樹和玉蘭詩,我要告訴高瑛大姐,艾青故居及紀念館得到很好的規劃和擴建,已經成為浙江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畈田蔣村還實現了艾青先生生前的心願,在家鄉的田間為《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保姆“大堰河”重新修建了墓地,雖然旅行社的車隊經過時一般不會停車,但人們見到大葉荷村路旁醒目的標牌時,都不禁發出叫聲:“快看啊,大堰河,我的保姆!”

今天,行走在金東的土地上,不時能聽到孩子們的誦讀聲:“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施復亮、施光南父子塑像

金東的土地是“希望的田野”,因為在這片土地上誕生了人民音樂家施光南。

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本以為我對他有著相當的瞭解,然而真正走進源東鄉東葉村他的故居,我的心靈感到一陣撞擊:這裡沒有“施光南故居”,院落的門匾上題寫的是“施復亮施光南故居”——父子兩代人的紀念地。父因子榮嗎?全然不是。原來,施光南有著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紅色父親。施復亮原名施存統,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之一,也是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他與俞秀松、李大釗、陳獨秀、陳望道等一起參與了中國共產黨創建初期的革命活動。1922年5月,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俞秀松、張太雷、蔡和森、沈澤民、施存統、高尚德等組成團中央委員會,推選施存統擔任團中央書記。在我黨的領導下,第一任團中央書記施存統帶領青年志士們與黑暗統治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按照中央的安排,早已改名的施復亮出任勞動部副部長等職,繼續為新中國的建設嘔心瀝血的工作。施光南從小在這樣一個革命家庭,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度過了他幸福的童年。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音樂家施光南與妻子 女兒合影

在觀看故居的展覽時,我被一頁寫有母子倆筆跡的格子紙吸引住了。那是1953年10月1日,小光南跟隨父母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高大的毛澤東主席向他們走過來,毛主席在和施復亮夫婦親切握手後,又微笑著向小光南伸出了那雙大手。筆記本的這頁紙上,是當年13歲的施光南平生寫下的第一首詩歌:“時刻看看這隻手,/想想做得夠不夠?/領袖的溫暖記在心,/永遠跟黨向前走!”下面顯然是母親鍾復光幾年後補寫的字跡:“因為當時我隨你爸登上天安門,帶著光南,毛主席與我們……”母親後面的字跡已經模糊有些看不清了。

施光南的父母都是革命前輩,卻都與音樂無緣,用光南自己的話說,他們都屬“音盲”。傳奇的是,這個“音盲”家庭偏偏出了一個音樂天才。展覽櫃裡陳列著施光南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敘述了他五歲時(那時他已上小學)“創作”第一首歌的往事:小學教他音樂的老師讓他代表學校去參加一個歌詠比賽,小光南說,我要唱我自己的歌。老師竟說,好,你唱吧。於是小光南唱出自己心中的歌詞和旋律:“花兒小,花兒好……春天來到了”。年輕的音樂老師在一旁記下了“譜子”,比賽那天還上臺為他彈風琴伴奏。施光南獲獎了——一個木馬玩具。那是他人生創作的第一首歌和獲得的第一個獎品。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施光南彈奏過的鋼琴

陪伴施光南一生的那架斯坦威鋼琴,如今靜靜地擺放在故居一隅,好像隨時等主人回來,等他坐在琴凳上,任憑那熟悉的手指觸動琴鍵,美妙的旋律響起……那動聽的旋律中,有一首傳遍大江南北,全國人民都熟悉的《打起手鼓唱起歌》。今天,在作曲家的故居,我們才知道,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寫於光南新婚的1970年。那天,是愛妻洪如丁的生日,他把最美的旋律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妻子。還有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也與如丁有關,那就是《多情的土地》。洪如丁在懷念光南的一篇文章中寫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她有機會出國工作。在送行時,光南塞給她一盤磁帶,“你如果想家的時候,就聽聽這首歌”。當時,洪如丁並沒有特別在意。異國他鄉的日子緊張而忙碌地過去,一天,她真的想家了,當然,也想起了那盤愛人送給她的隨行禮物,她趕緊拿出磁帶,第一次聽到了這首《多情的土地》:“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我踏過的路徑上/陣陣花香鳥語/我耕耘過的田野上/一層層金黃翠綠/……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我時時都吸吮著/大地母親的乳汁/我天天都接受著/你的疼愛情意……”對愛人的思念、對祖國的深情,使她流下了難抑的淚水。幾年後,如丁的父親去世,她和光南商量,就用這首歌為慈愛的老父親送別……萬萬沒想到,1990年5月2日,她心愛的丈夫,為人民創作了近千首優秀作品的音樂家,猝然倒在了他作曲的鋼琴上。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親人們的千呼萬喚,都沒能讓他再醒過來。光南啊,年僅49歲!如丁沒有人可以商量了,她自己決定,在施光南遺體告別儀式上,不放哀樂,就用《多情的土地》這首深情的歌,向愛人做最後的告別……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李崗清同志為施光南畫的素描

走出施復亮施光南故居,天空竟飄落下一陣秋雨,霏霏雨絲恰好掩飾了我眼角的淚花。

故居正在進一步修繕擴建中,施工的民工大多是東葉村的鄉親。民工們知道我們是專程來拜謁的,微笑著打招呼,並很快七手八腳在施工現場清理出一條步行道路,看得出他們因家鄉出了施復亮、施光南父子兩代英豪而倍感驕傲。我忽然想到,為我們擔任施復亮施光南兩處紀念館講解的是同一位講解員,她的解說以大量的史料為依據,幾乎是用標準的普通話做講解,很是打動人。陪同我們的金東區文聯主席蔣蘋介紹說,她叫項惠香,是嫁到東葉村的媳婦兒,也是這裡唯一的一位文保員兼解說員。多年來她蒐集整理資料,不斷豐富講解的內容,最令人感動的是,她是志願者性質的,沒有報酬,全憑著對家鄉的熱愛,對施氏父子的崇敬,堅守在這裡十幾年了。從去年開始,區、鄉才給她發放補貼金。我們和小項握手,感謝她,她倒不好意思了,連說:“我願意為東葉村、為親人守在這裡,到我講不動了那一天吧。”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你的兒子/我敬你!/愛你!”金東是詩歌之鄉,在這片看得見山,望得見水,氤氳著濃厚鄉愁的土地上行走,我們感染、我們陶醉,因為我們置身於實實在在美麗鄉村的建設中。車行在通往澧浦鎮瑣園村的公路上,路過一個村莊就遇到一個花的海洋。蔣蘋說,村口廣場的鮮花都是村民們自發擺放的,誰家的奇花異草被選中那可是誰家的榮耀呢。江東鎮雅湖村是建於元朝末期的古村落,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了。我們來到的那天,正趕上浙江省東亮婺劇團在村裡唱大戲。上千座位的大棚劇場裡幾乎滿員。一出傳統戲《樊梨花》,唱得鄉親們如醉如痴。婺劇團團長方亮說,團裡的“角兒”都來了。他還通過反覆滾動的大屏幕告訴觀眾,今晚18點30分,還有更精彩的新戲獻給鄉親們……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文藝工作者下鄉唱大戲

夜幕降臨了。18點30分不到,婺劇團的專業燈光師點亮了絢爛的舞臺燈光,與雅湖村美麗的街燈輝映在一起,又是一個迷人的鄉村之夜開始了。我們因要趕到另一個美麗鄉村曹宅鎮橫臘村住宿,只好與雅湖村依依惜別……

月光灑在金東的土地上,盈盈的詩意。


原文載2020年4月13日《中國藝術報》


週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金東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