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你有多久沒有寫過一封信了?寫給至親,亦或是寫給自己?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媽媽換新居時,整理老房子裡的舊物,翻出一摞我少年時期與朋友間的往來信件,間或有一袋子我上課時傳過的紙條也被彼時年少的我,壓的平平整整裝在一個牛皮紙信封裡。

可見當時年少的自己多麼慎而重之,對信和紙條珍而重之。我早已忘記了信裡都寫了什麼,有些信我從未回覆過,那時是否細看,端看信紙如新的樣子,大概我只不屑的看了一眼,便收了起來。

這樣的信如果當時不在乎完全可以扔掉,只是大概內心隱隱還是在乎的,才能留存下來。再次細讀,竟發現好多都是道歉的信,源自小時候一起長大的鄰居同齡女孩,只是那時我不曾原諒過她對我的傷害,對於來信嗤之以鼻。

30歲時,我們再度相逢,她依舊為當年的事情跟我道歉,說那時年少,不懂她們一群人的排斥等同於校園暴力,對我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尤其是我們兩個明明是光著屁股一起長大,陪伴了整個童年和少年時期了好友,怎麼會因為別人的挑撥就對我進行排斥和欺凌,以至於我逼不得已轉學離開?

直到現在十幾年過去,她依舊覺得虧欠於我,高中三年寫了很多信都未曾收到我回信,後來畢業後失去了我電話和聯繫方式,斷了聯繫,卻一直在心裡記掛著我,為當年的事情愧疚不已。

我記起當時,我確有心思回信,卻不知該如何下筆,當初的事情確實對我造成了傷害和影響,只是那時的我不知該如何譴責以及原諒。

如今看到《山茶文具店》中代筆人的身份,突然想到這個故事,若是當時有人願意為了代筆,是否就不需要後來歲月中用很久的時間內心才得到治癒,與自己達成和解?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1. 《山茶文具店》是一本自我和解、自我認同的溫暖治癒系書籍

《山茶文具店》是一本治癒系的書籍,內容並不令人驚豔,卻能感覺到字裡行間的溫暖和艱難的自我成長之路上,跟內心幼小時的自我達成和解的一個過程,滿足了讀者渴望治癒青春叛逆期與嚴厲家長之間,諸多誤解傷痛過往的一種心靈情感需求。

本書被日本全國700多家書店店員投票選出的最想賣的書,2016和2017連續兩年獲日本“書店大獎”重推!作者是暢銷書作家小川糸,其首部作品《蝸牛食堂》2010年曾被改編為電影,暢銷80萬冊,憑藉讀者口碑創造了暢銷奇蹟。

《山茶文具店》沿襲小川糸一貫的寫作風格,是一本適合夜間讀的枕邊書。書中主人公雨宮鳩子(小名波波)身為第11代“代筆人”,寫了16封信,也講述了16個故事,並在這16封信中,達成了與內心的和解,在幫客戶代筆的過程中,體會到溫暖和感動,通過別人照見自我,最終學會了愛與被愛。

身為代筆人,每一次寫信都極為有儀式感,每一次書寫都是對人性的拷問。必須代入到客戶的角色中,去體會需求者的感情,達成共情之後,再精心的選用不同質地的信紙,選擇適合的筆和墨水色澤,斟酌委託者的字體和文風,甚至信封和郵票都要選擇能夠代表信中表述意義的物件,才算是出色的完成了一次代筆委託。

作為主人公,波波的內心有著創傷,從小被外祖母帶大的她缺乏愛的感受,外婆對她一味的苛刻和嚴厲,讓她覺得自己一直不快樂,不幸福,甚至外祖母“熱忱”要求練字,導致她缺乏朋友,自認為陰沉、不起眼、沒有存在感。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青春期叛逆時甚至跟外祖母吵架動手,變成不良少女,以抗議和報復“奪走她青春”的上代,甚至不惜離家出走,獨自在外漂泊,始終不願見外祖母一面。

外祖母去世,波波不得已回到鎌倉接手文具店,處理堆積如山的雜事時,她有過不知所措、不適應、緊張等情緒,只是帶著“刷洗燒焦鍋底般的心境,緩慢而肅穆的解決這些事情。”

莫名其妙成為11代代筆人,接受代筆人的業務後,她寫盛夏問候卡、給死去寵物的弔唁信、夫妻宣佈離婚的公告信、拒絕借錢的回絕信、寫給摯友的分手信、甚至給小筆友寫回信……鴿子從代筆書信中逐漸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並感受到一份自豪。

在為委託人代筆的過程中,波波體會著不同的感情和生活,一封封的代筆信帶著她對人世間情感和各種人生問題的感悟,使她與周圍人的交往中,一步步慢慢在回憶中感受到外祖母嚴厲之下對她的疼愛,也對周圍的人放下心防,學會了去愛別人,達成自我的和解。

在外流浪時因寫字“一技在身”解決手頭拮据,而對上代充滿感激;回到鎌倉時通過委託者對代筆人工作的認同,進而探尋到自我存在的價值,達成自我認同。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2. 在共情同理心中,達成與自我的和解

代筆人波波每一次接受委託,代筆寫信的過程中,都是一次與他人的共情,具有同理心的共情才能瞭解委託人真實的心境和意圖,以更好的傳達出心意。

何為共情?這是由人本主義創始人羅傑斯提出,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需要藉助他人的言行,深入對方的內心去體驗他人的情感和思維,藉助於自我的知識和經驗,把握他人的體驗經歷和人格之間聯繫,理解問題的實質。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① 缺乏共情和同理心時,無法得到他人認同

共情要求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從而更準確的把握信息。在共情時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當一個人自我感覺高高在上時,是無法做好共情這件事的。豆瓣評分2.6分的綜藝節目《親愛的來吃飯》之所以被觀眾大罵,評價如此之低的原因就在於:明星們缺乏共情,缺乏同理心。

明星們高高在上,認為自己去敲門,作為普通人就一定會熱烈的歡迎,當遭遇拒絕時,就出現了不當言論。和普通人聊天時,更是出言不遜,感嘆別人賺錢少,或者是情商低到出現如同英國某女王感嘆的那樣:“貧民怎麼不吃蛋糕”類似的話。

可見,缺乏共情和同理心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不能感同身受,相處中就會使得對方感覺難受,就無法得到對方的認同和感激,激起反效果,讓人生厭。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② 共情就是尊重他人,懂得以已之心情感代入

羅傑斯說:“共情是理解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好像你是那個人一般。但同時,你也時刻記得,你和他還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了他。共情還意味著讓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書中波波每次都會盡可能請委託者坐下,給委託者倒一杯適合當季飲用的茶或飲料,讓委託者放鬆下來詳細訴說事情的緣由。

為了表示尊重,上代告訴波波:“不要盯著對方的臉,因為每個客人都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平時和人交流看臉是禮貌,但當對方訴說難言之隱時,不盯著對方的眼睛會更讓對方放鬆,感覺到安全,減少心理顧慮。

寫寵物弔唁信時,波波將自己的情感代入“淚腺彷彿變成了磁鐵,瞬間吸收了世界上所有的悲傷。”她想到失去壽司子姨婆時的悲慟,想到小時候養的金魚死去時的哀傷,用自己記憶裡悲傷的事情讓自己陷入共情中來書寫,悲他人之悲。

寫前女友問候信時,波波想到了上代,晚年上代動了手術,她卻沒有陪在身邊。波波用上代傳承給自己的玻璃筆寫了這封信,她對於上代也有著淡淡的思念和歉意。

將自己代入對方的情感中,儘量去體察對方想要表述的情感,如此才能夠做到感同身受,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體諒別人的難處,舉止才會有分寸感。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③ 感受到被愛過,與自己達成了和解

當波波代筆時,上代對她的教導出現在她的每一個工作步驟中,無意識的按照很多上代教給她的,或者她耳濡目染看到的做法,她完全步入和上代同一個節奏的代筆工作中。

波波也從初始被動聽到客戶說上代有關事情時的不高興情緒,逐步變的主動去打聽更多關於上代和小時候的自己相處的細節,並在這些未知和模糊的回憶中逐漸感受到上代沒有訴之於口的關懷和愛。

在看過上代與筆友之間往來的123封信中大都是與自己相關的內容,到處都有小女孩的身影,她第一次在上代的情感表露中,與上代達成共情,體驗到被愛,抱著上代寫的最後一封信入睡。感受到被愛過,她與自己達成了和解,發自內心的覺得當下是最幸福的時光。

一個人只有感受到被愛,才會覺得人生是有存在意義的,才會在內心覺得自己值得被整個世界愛,完全的接納自己。內心有愛的人,才會去反哺——愛身邊的人和所在的世界。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4. 在自我存在價值中,達成自我認同

當我們對自我的過往進行否定時,是感受不到自我存在價值的,只會陷入永無止境的自我懷疑中,一個人自我存在的價值就在於他為這個社會帶來有益的事物,就是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即哲學三思中“我存在的意義”。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走出孤獨》說:“什麼是真正的人生意義?它必須是公共意義,是別人能夠分享的意義,也是能夠被別人認可的意義。能夠解決自己人生問題的好方法,必然也能夠幫助別人解決類似的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如何成功應對共同的問題。”

很多人在自我價值的尋求之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問題,甚至一度陷入自我懷疑中。有些人從此一蹶不振,另外一些人卻打敗命運的枷鎖,始終堅持不懈的追尋生命的終極意義。

達芬奇學習作畫時,畫過一個又一個的雞蛋,達芬奇也有過不耐煩,可最終達芬奇堅守了內心的渴望,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創作出很多不朽的作品。

《山茶文具店》: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時,也曾經陷入迷茫掙扎,但卻努力學習盲文,憑藉堅定的信念和意志,變成了讓全世界尊重的女強人。

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依舊能夠創作出《第二交響曲》、《月光奏鳴曲》等,他擺脫了耳聾引起的灰心喪氣,重新又達到了希望的頂點。

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真實歷史中,劉娥是歌女出身,被賣給了龔美,進而獻給尚是皇子的趙真宗,一生無子受人詬病,又被打壓權利,宋朝臣子唯恐她稱帝,劉娥是否也曾自我懷疑?而宋仁宗自小被劉娥養大,卻又一直擔心劉娥仿效唐武后稱帝,垂簾聽政做不了決定,施展不了報復的時候,一度也曾經有過消沉和無數次的權利爭鬥,大宋在劉娥清理朋黨、整肅宗室後,宋仁宗順利繼位後的治理下出現了盛世——仁宗盛治。

結語

每個人都會在自我存在的價值中,一遍遍思索出路,但只要認定一個方向,始終做有益的事情,便會獲得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不斷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中,最終真正實現自我價值最大化。

《山茶文具店》一書中波波正是通過幫他人代筆寫字,從滿足基本生存所需,到工作使她感到愉悅,進而覺得自豪的心理發展過程。

我們的人生都是一個不斷與自我達成和解,並不斷認同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只有為他人付出勞動,在他人那裡得到肯定,自己的生活也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豐滿充實,那麼人生就自有其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