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我是你媽,我會害你嗎?”“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如果當初不是因為你......"對於這些話,大家是不是覺得非常耳熟,我們都曾經聽到過,甚至也對自己的孩子、對愛人說過。

當別人對我們這樣說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什麼感覺?內疚?恐懼?負罪?總之不會是感動和愛。這種人把自己訴說地無私不求回報,但是內心卻希望對方按照他們的期望去生活,一旦違背,就會拿出自己的付出去讓他們感到愧疚。

這種所謂的不求回報的愛,其實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情感勒索,他們利用對對方弱點和軟肋的瞭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在《情感勒索》這本書中,幾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時而扮演被勒索者,時而扮演勒索者。作者把存在於我們身邊的那些情感勒索的行為,為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讓我們發現過去自己在親密關係中曾經做出的讓步和妥協,其實是多麼“愚蠢”地行為。我們曾經對愛人、對孩子所發出的愛的指令,其實是典型的性感勒索。

01 勒索你的不光是壞人,還有可能是你的愛人

說起“勒索”,很多媽媽們可能會想到犯罪、恐懼等一些壞人的形象,怎麼也不會把這個詞跟跟父母、丈夫、子女甚至自己聯繫在一起。

但是研究向我們證明:有一種親密關係,讓我們覺得困惑和無力,他們控制了我們的思想,讓我們失去了拒絕的能力,從而達到他們的目的,這種關係其實裡面就有威脅勒索的成分,也就是情感勒索。

吉姆和海倫的一對情侶,吉姆要求海倫搬過來跟自己一起住,但是海倫覺得兩個人感情還沒到那個地步,一開始有些抗拒。吉姆就給她施壓,說這樣有利於兩個人互相瞭解.

又威脅海倫說,你不搬過來,就是不夠愛我,我們就沒有繼續的必要了。海倫為了不識趣吉姆,只能答應了他的要求,兩個人看似和好了,但是未來,海倫也許只能通過不斷地妥協和讓步來維持這段感情了。

吉姆的行為就為我們展示了情感勒索的整個流程,先是提出要求,你一旦反抗,對方就會向你施壓和威脅,然後達到讓你屈服的目的。

我們之所以對情感勒索視而不見,就是因為很少有人會這麼直接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直白地進行威脅,我們在被他們卡住脖子之前,對方就早已經撒下了控制的大網,我們已經深陷其中而不自知了。

《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02 善於偽裝的勒索者

前面我們說的吉姆的勒索行為,屬於非常直接的,如果我們遇到的都是這種勒索者,其實還好分辨。

但是大多數的情感勒索者他們極會偽裝,甚至偽裝成弱者的姿態,讓我們防不勝防。大多數的情感勒索者以四種形態存在於我們身邊。

施暴者

第一種就是吉姆的那種,也是最容易分辨和發現的情感勒索,因為他們一旦達不到目的,對方不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就會給對方施加暴力,這個暴力可以是肢體的、也可以是語言的,或者是冷暴力。

這種最常見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懲罰,當孩子不聽話時,有的父母就會指責孩子甚至動手,而所謂的孩子不聽話,其實就是不按父母的意願行事,父母沒有達到自己教育的目的,就通過暴力來對待孩子,這就是典型的情感勒索。

自虐者。

第二種也比較常見和容易發現,他們跟施暴者很相似,只是暴力的對象不一樣,施暴者的對象是別人,他們的對象是自己,這種人通過自殘、自虐等行為讓對方愧疚,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勒索者被稱為自虐者。

《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自虐者在我們的身邊也很常見,有的小孩子被父母責罰了,他們就會跟父母賭氣不吃飯,甚至離家出走。或者有的成年人跟伴侶吵架之後,他們會為了威脅對方不分手離婚,做出自殘的行為。也許在前一秒他們的身份還是被勒索者,但是此時他們的身份就已經轉變為勒索者了。

就像作者說的,一個人通常都會扮演兩種身份,在勒索者和被勒索者之間自由地切換。

悲情者

第三種情感勒索者呢,就沒有前面那兩種那麼容易發現了,他們通常把自己扮演成弱者,或者把自己訴說成悲慘的一方,來通過博取別人的同情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這一點上,小孩子可以說是天生的演員,每當他們做錯了事情的時候,一旦發現父母有責罰他們的想法,他們就會立刻大哭來博取父母的同情,讓父母心軟,不忍心再責罰他們。

《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引誘者

還有最後一種勒索者,也是最不容易發展的一種情感勒索,他們通過向我們許諾一些關於地位、金錢、幸福等,來提出一些自己的要求。一旦我們不按照他們說的做,那我們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了,這種勒索者被稱為引誘者。

引誘者通過發生在職場中,常見的是上司和下屬之間的一種關係,上司一般扮演引誘者,他們不斷地向下屬提出各種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一旦對方抵抗,就通過升職加薪來威脅對方,從而讓對方妥協。

每一種類型的情感勒索者都有不同的行為模式,有的人甚至可以同時扮演上面兩種以上的情感勒索角色,讓我們常常分辨不清。好在,只要我們瞭解了這四種類型,提高警惕,相信一定可以發現那些潛藏在我們身邊的情感勒索信號。

03為什麼受傷害的總是你?

為什麼“最愛的人總是傷我最深”。有些時候,我們最關心、最深愛、交往最頻繁的人,對我們的殺傷力最大,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對我們進行“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因為他們最瞭解我們,很清楚如何利用我們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情感勒索者是利用我們的什麼心理來一步步地控制我們,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的?

恐懼感

情感勒索者大多都是我們身邊的親人、愛人,他們知道我們害怕什麼,知道我們的軟肋在哪裡。於是她們把這種理解化成武器,刺向我們的痛處,來迫使我們去按他們的指令行事。

就像很多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為了讓孩子聽話,總是不斷地去威脅孩子“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愛你了”,“你再不好好學習,以後出去都不帶你了”。媽媽就是利用孩子對失去媽媽的愛的恐懼,來不斷地要求孩子聽話。

如果媽媽經常對孩子這樣說話,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降低,失去對媽媽的信任,從而摧毀了媽媽和孩子之間最親密的那種關係。

責任感

我們進入成年之後,就有了很多責任,對父母的、對孩子的、對愛人的、對社會的,這種責任是對我們的一種約束。但是一旦對責任過度強調,就成了一種情感勒索。

丈夫覺得妻子有做家務照顧孩子的責任,一旦孩子生病,或者回到家沒有看到熱飯,就覺得是妻子的失職,沒有盡到責任,卻忽略了妻子每天忙得腳不沾地。

《情感勒索》:你所以為的“愛”可能只是“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者從不放棄考驗我們責任感的機會,他們不斷強調自己犧牲了多少,為我們做了什麼,我們應該如何回報他們,一旦我們做的少了,就會受到強烈的譴責。

03 罪惡感

有些情感勒索者會在陳年舊事裡尋找對受害者予取予求的藉口。由情感勒索者操控的記憶彷彿成為一個全年無休的電視頻道,不斷播放他們過去對我們的好意與慷慨之舉。

一個妻子,為了家庭放棄了工作,之後一旦丈夫做到不好,就會不斷地譴責丈夫:我為了這個家犧牲了多少多少,你不應該這樣對我。

對於情感勒索者的欲加之罪,很多人對自己的和善、負責打了個大問號。我們會覺得自己該對情感勒索者的痛苦負責,甚至當他們表示我們的拒絕加深了他們的痛苦時,我們也深信不疑。

那些以愛之名的情感勒索,我們要學會反抗,不要一步步地掉進他們陷阱。所有的愛都應該是建立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

當然,情感勒索不是獨角戲,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的配合,如果我們不屈服,對方是不會達到目的的,所以,如果我們被情感勒索,那我們自身肯定也有問題。

既然改變不了別人,那我們就改變自己,不讓自己掉進情感勒索的陷阱中。

下次我們繼續為大家分享如何擺脫情感勒索,活出獨立自在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