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棒棒"玩得好,越玩越聰明!

春光明媚的下午,我帶著兒子到公園裡玩。一到達目的地,兒子就很自然地掙脫了我的手,

鑽到小樹叢裡去探險了。我知道,他又想去找一根“小棒棒”當做“武器”了。

我在一旁笑吟吟地看著: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孩的氣質在這位小朋友身上表現得越發明顯,相對於花花草草,小朋友對棍棒之類的玩具更顯得情有獨鍾,家裡的晾衣杆啊、掃把、拖把啊……一切帶有棍子的物品,全都被他當成了武器。

兒子挑選“小棒子”都有其獨特的標準:帶刺的不要,太短的不小,太彎曲的不要……每次都如同選秀一般細細地選上半天,喜愛程度可見一斑。

而仔細一看公園裡在玩的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們,幾乎人手拿一根樹枝:有的拿著小棍子戳泥土,有的用小棍子弄水坑,有的拿來當作柺杖耍,有的互相追逐打鬧,樂此不疲。

一部分爸爸媽媽對此表示很頭疼,更多的則是充滿擔心。

我經常聽到有父母用焦慮的聲音在孩子身後提醒

:“別玩棒棒了,小心弄髒衣服!”“別跑了,小心弄到別人!”“擔心啊,小心戳到眼睛!”

而我卻想說,你可別小看了這一根小棍子,它對於小男孩們來說,可是如同寶貝一般的存在,地位之高哪裡是你的幾句話能夠撼動的呢?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為什麼男孩子更喜歡玩棒棒?

有人說,男孩子到了會舞槍弄棍的年紀,家裡就要雞犬不寧了。

比如,我閨蜜家的孩子,小學一年級,破壞能力就已經達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才上了一學期的學,閨蜜就已經被老師單獨召見無數次了。

除了日常和班裡的同學們打架之外,兒子還拆過教室裡的電腦,弄碎過花盆,弄破過學校裡的紗窗,更匪夷所思的是,還破壞過一張椅子……

閨蜜最怕去學校,因為每次去學校幾乎都是去賠罪的。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那麼,為什麼男孩們都那麼喜歡動用“武力”呢?

在《養育男孩》這本書中提到,當男孩長到4歲時,睪丸激素激增,達到之前的兩倍;長到5歲時,小男孩會對戰鬥、英雄行為、冒險以及需要花費極大精力的遊戲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也就是說,男孩子比較喜歡小棍子之類在大人眼裡不太友好“玩具”,就是體內睪丸激素作用的結果,因為睪丸激素與高攻擊性有關,所以,無論大男孩還是小男孩,都喜歡打打殺殺的遊戲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與其試圖阻止孩子們玩小棒子,還不如和孩子們一起,用小棒棒玩出更多有意義的花樣吧。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我們可以利用一根棒棒教孩子做什麼?

曾經在看《他鄉的童年》芬蘭篇的時候,我對芬蘭“沒有圍欄的學校”是心馳神往的。

在紀錄片中,

展現了這樣一幅美好的畫面: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大自然,在樹林中無拘無束地“學習”。在這裡,孩子們學會了數數,學會了理解單詞的意思,更學會了野外求生的能力,與大自然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他鄉的童年》

雖然,我們沒有條件把課堂完全搬進大自然,但是,眼下這根被孩子們“鍾愛”的小小樹枝,就可以給孩子變幻出無窮的驚喜呀。

  • 學習保護自己、進行安全教育:

很多孩子的爸爸媽媽反對孩子玩小棒子,無非是覺得小棒子不安全,特別是對於眼睛等脆弱部位的威脅是非常大的,假如在奔跑的過程中不小心戳到了眼睛,那後果簡直就不堪設想。

那正巧,我們可以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呀:眼睛要避開尖銳物體,因為尖銳的物體有可能會傷害到我們;拿著棍子不能快速奔跑,因為我們有可能會摔倒導致受傷;尖尖頭既不能朝著自己,也不可以朝著別人,需要平著拿……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 學習愛護花草樹木、感受生命:

“小棒子”其實是樹的一部分——樹枝。每一根樹枝都是有生命週期的,當樹枝壽命到了的時候,細胞就會自然死亡。等到樹枝幹枯了以後,就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會自行脫落掉下來;

也有一些樹枝,在沒有乾枯的時候就受到了外力的破壞:比如有小朋友去折了,有人去砍伐了,那麼他們就提前終止生命,那樣的話小樹就會有疼痛的感覺。

所以,我們要愛護樹木,不能去折樹枝。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 進行觸覺訓練、感受質地:

樹枝也可以是很好的觸覺訓練教材。

你會發現,不同植物的枝條,摸上去會有不同的觸覺感受:有的是摸上去是光滑的;有的是摸上去是粗糙的;有的特別硬,有的可以彎曲成各種形狀……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 引導孩子思考、練習觀察與比較: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小朋友,可以引導他們比較樹枝的長和短、粗和細;用樹枝來練習數數;拿著樹枝聞一聞,感受不同的味道……

對於年齡更大一些的小朋友,可以引導他們觀察樹木的紋理、顏色,還可以利用樹枝拼出各種圖案,甚至搭建夢想中的小房子……

只要你有心,小小的樹枝既可以是數學啟蒙道具、也可以用來做藝術啟蒙、科學啟蒙……

舞槍弄棍沒啥毛病,不用阻止!

寫在最後: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幾乎沒有父母會喜歡那個整天靜不下來、愛玩棍子的“淘氣”孩子。

然而,愛冒險就是孩子們的天性啊!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會面臨的誘惑、會遇到的威脅又何止這一件?

許多家長都曾想過阻止孩子進行一些我們認為不太恰當的行為,比如禁止孩子看電視,禁止孩子玩遊戲,禁止孩子吃零食……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真實的情況就是,你越阻止,他越是樂此不疲,甚至無形中還傷害到了你們的親子關係。

所以,“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是我認為幫助孩子拒絕“外在誘惑”的最恰當方式。

願這篇小短文,對你有所啟發。

你們家有一個喜歡玩“各種棒棒”的孩子嗎?你是怎麼去引導他的呢?歡迎來分享。

我是 三個麻麻代表的是擁有"三頭六臂"的正能量麻麻們。歡迎關注我,我們一起手寫身邊的育兒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