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餘名密接人員隱私被洩露,誰幹的?

新京報 2020-04-18 14:32:52

6000餘名密接人員隱私被洩露,誰幹的?

影視劇截圖。

近日,一則“青島6000餘名密接人員名單被洩露”事件引發輿論關注。

據媒體報道,因出現院內感染病例,有過青島膠州中心醫院接觸史的人員被密切關注。隨後,一份包含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的膠州市中心醫院往來人員“名單”在網絡傳播。名單涉及個人隱私,洩露或存安全隱患。膠州市中心醫院及膠州市公安局日前均表示,已對此事展開調查,目前尚未有新進展。

相關文件顯示,這份被洩露的名單包含膠州市12個街道、鄉鎮共6685人的信息。姓名、電話、身份證號碼、個人詳細居住地址及就診類型等都被“事無鉅細”公開,在這樣的信息“曝光”下,涉事人員幾乎成了“透明人”,個人隱私遭遇粗暴侵犯。

目前還在疫情期間,如此明目張膽地信息洩露,很可能帶來次生危害,製造不必要的社會恐慌和歧視。因此,針對此份信息到底是如何洩露的,當地顯然該介入徹查到底,並依法追究相關人等的責任。

實際上,疫情期間個人信息被洩露事件頻發。疫情暴發之初,多地武漢返鄉人員配合調查後個人信息就被洩露;益陽市赫山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舒某某等人將屬於內部工作文件且涉及多人隱私的調查報告,轉發給無關人員進而傳播至微信群,被立案調查;2月初,天津一女子因洩露涉及疫情的公民個人隱私,被公安機關依法行政拘留七日……

諸如此類的案例,警示對涉疫公民個人隱私的洩露現象,必須要有足夠的警惕和有效防範。與此同時,這些行為也已受到嚴肅處理,也再次重申了個人信息保護的邊界。

6000餘名密接人員隱私被洩露,誰幹的?

一份包含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等詳個人信息的名單在社交網絡流傳。圖片來自新京報。

即便在疫情特殊時期,公民的個人隱私也不容侵犯。因疫情防控需要而採集的個人信息,並不等於可以隨便公開。在必須公開的涉疫信息與必須保護的公民個人隱私之間有一條清晰紅線,不能以任何理由混淆。

這方面,尤其是信息採集和登記方必須做到“守土有責”。

拿膠州的這起案例來說,數千人的個人信息被洩露,不管具體過程如何,源頭的信息保護責任可能難辭其咎。

公開信息顯示,膠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曾發佈公告稱,因膠州中心醫院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防止疫情擴散,3月24日至4月8日期間內,以任何方式(如就診、住院、陪護、探視等)去過該院的居民,立即到居住地轄區(社區、村居)做好登記。

換言之,這些信息的採集方很可能是社區、村居等登記部門,它們是如何被“彙總”洩露的,到底是個別“內部人員”的疏忽大意,還是信息保護系統存在漏洞,都應儘快查清並嚴肅追責,及時回應社會疑慮。

應該看到,公民配合疫情防控需要,主動登記個人信息,這本身是為防控大局而讓渡自己的部分權利。對公民的這種配合積極性以及權利讓渡,每一個基層的經手部門都理當展現出對等的信息保護努力。

這既是對公民權利的應有呵護,實際上也是確保有效防控和社會動員效率的基本要求。不誇張地說,疫情特殊時期,不把公民個人信息當回事,其危害性不僅體現在一般語境下的對個人信息的侵犯,也更是在傷害防疫“大局”,必須有效杜絕。

一再發生的涉疫公民個人隱私信息洩露,也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個人信息保護提了個醒。不管是已經採集的個人信息,還是未來還需要的常規採集、登記,都該為對應的個人信息保護和管理加一把“安全鎖”。

疫情時期,必要的信息登記是為了維護公民的生命安全,但這個過程中,也該給社會傳遞更多的信息安全感。

□羽木(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