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投資理財,沒有那麼難!開啟你的財務自由之旅。

咱們來設想一下,3年、5年後的自己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你將會是是0存款、月光、隱形貧困人口嗎?

莫慌,今天就帶著大家給自己的資產狀況做個“體檢”。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那咱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通過今天的分享,你會對自己的資產狀況有一個新的認識,正確認識到0存款如何擁有自己的第一桶金~

那咱們應該從哪裡開始呢?

通過今天的分享,你會對自己的資產狀況有一個新的認識,正確認識到0存款如何擁有自己的第一桶金~

這節課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什麼是資產和負債?

第二:什麼是現金流?現金流怎麼幫我們賺錢?

第三:什麼是“拿鐵因子”?


資產vs負債,傻傻分不清楚?


第一部分:什麼是資產和負債?


學習理財,咱們要先弄明白這個知識點,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

大部分同學只能模稜兩可地從字面上理解,資產可能就是現金、存款、房產?負債可能就是信用卡賬單、房貸這些吧?

這節課老師要教會大家,這種解釋絕對是不合格的,這是對資產和負債膚淺且不準確的理解。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我們在實際生活中還是能看到兩種人,一種人努力工作賺錢很多年,卻依然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一種人幸運地賺到了一些錢,卻因為投資失敗,一下回到解放前,塵歸塵土歸土。

在此要強調,導致你錯誤消費和投資決策的根本原因,在於從來就不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這篇文章就是告訴大家你為什好,敲小黑板了,那到底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呢?

舉個例子,小明同學買了一臺電腦,大家一看,都知道,這臺電腦是小明同學的資產,這個很好理解。

那麼,如果這臺電腦是小明貸款買的,大家認為這臺電腦是小明同學的資產還是負債呢?

如果列為資產,那麼小明同學欠下的款和利息算什麼呢,如果列為負債,那麼好像也不成立,畢竟電腦是小明的,誰也搶不走。

其實呢,大家心裡認為的負債和資產往往是一對反義詞,一樣東西如果不是負債那就是資產,事實上,負債和資產之間,並不是嚴格對立關係

會計裡,有這樣一條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不管是什麼情況,這條等式都是成立的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現在,咱們用這條等式算一下上面例子裡的電腦屬性。

小明借款買了一臺電腦,那麼,電腦是小明的,但是小明需要還錢。

假設電腦值5千塊,那麼,這條電腦應列為小明的所有者權益,而五千元借款應列入負債,相應的小明的資產賬目應該是0元。

再舉個常見的例子吧,小明看上了一輛30萬的雪佛蘭敞篷車,他幻想著自己開著它,成功讓女神坐在副駕駛的畫面。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為了這個想象中的畫面,他節衣縮食,加上父母資助的錢,9萬首付款順利將車提回家,剩下的21萬申請了一筆利率為6%的5年期銀行車貸。

為了這個想象中的畫面,他節衣縮食,加上父母資助的錢,9萬首付款順利將車提回家,剩下的21萬申請了一筆利率為6%的5年期銀行車貸。

因此,小明每個月要還4000元。這裡9萬元的首付就相當於小明的所有者權益,21萬相當於小明的負債。

當他第一次開著雪佛蘭四處兜風時,心裡滿足至極。

2年後,他的車就只是一輛普通的車了,他卻身陷分期付款的壓力,喘不過氣。

為了負擔起這輛好車,包括開著它兜風、約會、保養的花銷,小明不得不加班加點工作,一直這樣下來,兜風、約會的時間也沒有了。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咱們來算筆賬,小明買車花了34萬,還不包括相關的保險費、油費和維修費。這時他的車已經汙跡斑斑,引擎也喻喻作響,現在轉賣這臺車,頂多也就5萬元。

34萬元的投資回報,只換回了一輛價值5萬元的舊車,所以這筆消費,在投資理財的角度上看,小明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我們來解釋一下負債和資產吧,資產是你擁有的能賣錢的、能投資或者能自用的東西,負債就是你欠別人的錢。

你的信用卡、消費貸款、抵押貸款、跟親人朋友借的錢,這些都是你的負債~

說完了負債,資產有哪些呢?那些能幫你錢生錢的基金、股票、投資性房產、股權等等都算你的資產。

有的同學說了,基金股票等等也會虧錢呀,當然,因為證明你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去投資它,理由很簡單,如果我們不能保證它是大概率賺錢的我們為什麼要去買它呢?


富人vs窮人,現金流向大揭秘


第二部分:我們來講講現金流是什麼。

老師先提出一個問題,怎樣能讓資產大於負債呢?富人和窮人早期都同樣需要努力的工作,那為什麼後期的差距會這麼大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富人購買的是資產,以至於後來他們能夠實現財富自由;普通人不是因為他們不掙錢,而是因為他們購買的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而這其中的秘密就隱藏在現金流中。

對一般人來說,如果有工作,我們每個月都會有工資收入的現金流;要維持日常生活,就要消費。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交稅、一日三餐、買買買、跟朋友出去聚會、看電影等等,沒有資產的情況下,我們只能依賴升職加薪來提升消費品質,而想要升職加薪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

可現實情況是,升職加薪的速度根本追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有些人為了維持體面的生活品質,經不住營銷的誘惑,就開始了負債的生活。

比如負債購買大額消費品用來進行消費升級,最終進入了負債的循環。

但不只是低收入的人群有這個困擾,有很多高收入、高學歷的人群也陷入了負債循環,這類人群具有較高的收入,購買力相對低收入人群高很多。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他們有較好的職業教育基礎,但是普遍財商教育基礎很低。簡單的說就是打工賺錢的“博士生”,理財投資的“小學生”。

他們也不乏有會將工資積蓄投入到看似資產的負債當中,例如前面小明的例子購買高檔私家車,或申請用於自住的按揭住房貸款。

這種投資帶來最明顯的問題就是資金的浪費,讓這些人沒錢投入到真正的資產中。

另一個隱含的大問題是,他們購買的“看似資產的負債”會潛移默化的花去他們大把的資金,而他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相比較而言,富人,之所以他們可以通過努力積累財富而最終實現財富自由,不是他們天生就有掙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他們懂得現金流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將收入漸漸轉化為有現金流價值的資產,懂得通過資產帶來被動收入。

也就是說,富人在成為富人之前,會購買具有潛在現金流價值的資產,如創業、股票、債券、房產等,來獲取被動收入的現金流;

同時,減少負債的支出或避免購買負債,從而實現財富自由,也就是被動收入大於支出。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三、拿鐵因子的威力


小夥伴可能要問了,我是一個普通人,我未來也想有可觀的被動收入、想要財富自由,可是要我現在去投資買股票買基金,別說100w的本金了,10w都沒有怎麼辦呀?

這時候就要拿出來老祖宗的教導了——想致富,就要開源節流、量入為出。

開源很好理解就是要好好賺錢,好好發展副業,增加收入。當然,最終目標還是為理財打好經濟基礎,創造被動收入現金流。

節流呢,就是要量入為出,好多小夥伴表示,每個月工資一到手就沒了,根本存不下錢,怎麼辦呢?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老師可以教你一招,過去我們算儲蓄,總是用收入-支出,這種方式儲蓄就會經常是0或者負數啦。

但是我們反過來,用收入-儲蓄算出來一個固定的支出額度,強制按這個額度進行消費,就不愁攢不到錢了!

想要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自己的錢都去哪了,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堅持記賬!

跟蹤自己的開支,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免費的記賬APP支持一鍵導入賬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下載。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另外,富人和窮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差別,就是富人們明白控制生活裡的“拿鐵因子”。

那什麼是拿鐵因子呢?

故事是這樣的:說一對夫妻,有每天早起,一人喝一杯拿鐵咖啡的習慣。

後來一位金融顧問告訴他們,每天喝兩杯拿鐵咖啡的花費一共70元,一年就是25550元,30年就是76.65萬元!這就是“拿鐵”因子。

拿鐵因子,指的是生活中的那些非必要開銷。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比如上面那對夫妻每天一杯拿鐵咖啡、還有看到電商打折就趕緊國貨利手、閒來無事逛某寶時發現的爆款隨即下單、付了錢卻並未真正使用的健身卡......

其實這些開支看似不起眼,也不會造成明顯的經濟壓力,但經年累月下來,數額也是不容小視的。

這些“拿鐵因子”,足以掏空我們本來就沒什麼錢的錢包。想起來是不是細思極恐呢!你也可以開始想一下,你自己的“拿鐵因子”都有哪些哦?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現在就趕緊根據今天的知識對你的資產負債狀況做一個“體檢”吧!


這節課給大家三個任務:

1、想一想你的資產和負債有哪些?記錄下來。

2、為接下來的日子制定一個“收入-儲蓄”的儲蓄計劃來擴展自己的現金流。

3、還有最重要的,想想你自己生活中有什麼“拿鐵因子”?一一列出,——排除。


記賬APP推薦


危險,你的資產正在歸零!


最後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記賬的習慣,遠離拿鐵因子,讓我們離一個億的小目標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