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好奇的發問,媽媽一句“我正忙著呢”應付,事實上虧大了

面對孩子好奇的發問,媽媽一句“我正忙著呢”應付,事實上虧大了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打開知識的最好渠道。千萬別讓自己的不耐煩,錯過很多親子教育以及啟發興趣愛好的機會。


5歲的兒子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經常問很多問題。

這天晚上聽了睡前故事後聽了一個青蛙吃蚊子的故事。

聽完後他就急切地問我:“媽媽,青蛙是怎麼消化蚊子?”

我脫口而出是:“青蛙用他的消化器官來消化蚊子。”

兒子緊接著問到:“那它是用什麼消化器官來消化的?”

我一下不能回答他了,因為我不能確定青蛙的消化器官是不是跟人一樣的,萬一答錯了就麻煩了。

面對孩子好奇的發問,媽媽一句“我正忙著呢”應付,事實上虧大了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說,隨便蒙一下他不就行了麼,甚至還有可能會不耐煩說:“你問那麼多幹嘛,我正忙著呢”。

其實這是很多人的反應,面對好奇心超強的孩子,自己又回答不上來,我們都搪塞藉口。

之前跟一個善於家庭教育的朋友探討過一個問題:

“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會怎麼應對,你是蒙還是說不知道還是百度呢?”

我說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或者百度告訴他。

朋友又反問我“如果你經常回答說不知道,有一天你的孩子遇到不懂的就說不知道你怎麼辦?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什麼不知道不思考就去找百度怎麼辦?”

我被她的問題衝擊到了。

其實遇到不懂的可從已有的經驗啟發孩子,還有不懂的可以跟孩子承認自己就不懂,然後可以同孩子一起學習啊,這難道不是製造了一個親子共同學習的機會麼?


現在又回到剛才兒子問我的那個問題。

我思考兒子為何會問這樣的問題,記起前陣子兒子正學了一個關於人類消化系統的動畫課。

我就沒有直接回答他,先是表揚了他“你的小腦瓜轉得真快啊,真聰明,這麼快就問我第二個問題了。“

孩子馬上一臉驕傲自豪。

我接著啟發他去總結和回憶上一次的動畫課。

”這個問題我想請你先來說一下,上次我們看了人類是怎麼消化的,瞭解了人類的消化系統,知道了人類有哪些消化器官?

孩子於是給我講了一堆人類消化的知識點,我會心一笑。


面對孩子好奇的發問,媽媽一句“我正忙著呢”應付,事實上虧大了

接下來該啟發他的聯想思維了。

“那你想想青蛙是不是也是有這些消化器官呢?”

他叨咕了一下,人類和青蛙是一樣的消化系統嗎?都是用嘴巴吃進去的...

然後指著自己的脖子,吃進去之後,他想不出是不是有食道,於是孩子一臉疑惑又有點洩氣的說,"媽媽,我不知道了"

我依舊嘉許了他動腦筋思考,也坦誠告訴他“媽媽以前讀書的時候其實見過青蛙被解剖後的樣子,但是沒有去思考這個問題,你真的比媽媽棒多了,不過我們今天可以通過網上查找資料先一起來學習一下,等到以後有機會了,可以親眼去看看解剖後的青蛙是有哪些結構”。

孩子連連點頭。


或許有人認為這樣是小題大做了,一個問題不解答他又不會怎麼樣,再說即使解答了又能怎麼樣呢,就能代表他以後會能成才麼?

其實,問題的答案我們未必都知道。家長不是老師,更不是百科全書,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去思考,在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好好地陪伴孩子。

如果遇到一個不會的問題,就說”媽媽在忙,別煩我“或者:”我也不知道“,這樣帶著情緒來衝擊孩子的好奇,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焦慮。

我相信低年齡的孩子愛問問題都不是一個個別現象,是很多孩子有的特點,其實這正是孩子旺盛求知慾的體現。

作為家長,是需要持續學習的。在孩子的提問中,嘗試和孩子一起學習知識,或者對情緒的控制都對自身和孩子產生影響。


面對孩子好奇的發問,媽媽一句“我正忙著呢”應付,事實上虧大了

記住千萬不要去矇騙去打壓,而是可以同孩子一起學習,或者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他自己看書。這裡就推薦一套孩子的認知書籍給大家。

這套圖文是近年來知識啟蒙方面少有的好書,版權費就花了10幾萬美金,都是美國國家地理的原版圖片,超清晰。適合5~7歲的孩子,打開科學知識大門。

主題設置由兒童經驗的科學知識逐漸向外擴展,最終幫助孩子搭建起初步認識世界的橋樑,裡面涵蓋了96個科學主題,4大科學領域。其中就有《海底深處》、《植物的構造》、《季節的變化》,《放大小世界》等,幫助有遠見的家長共同培育兒童學習科學的思維方式,瞭解獲取知識的方法。

面對孩子好奇的發問,媽媽一句“我正忙著呢”應付,事實上虧大了

家長可以利用這套書,與孩子展開親子閱讀,根據每節課程前的學習目標和科學探究提示,與孩子展開基於觀察的互動問答,激發想象力,鼓勵孩子進行思考。

每節課後的測評可以作為親子閱讀的測試內容,最後通過繪畫的方式,利用繪圖建構輸出自己學習到的科學內容,並利用科學的語言對圖畫進行描述。

我們相信一個擁有好奇心,充滿熱情,勇於嘗試、獨立思考的孩子,將會懂得如何在未來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熱愛的東西並堅持下去,在面對複雜的真是世界,作為一個知情的決策者,成為一個能夠用科學方法整體處理事務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