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第二次直奉戰役結束後,馮玉祥曾邀請張作霖、段祺瑞等人到北京共商國是,結果由於張作霖推舉段祺瑞擔任臨時政府執政,馮玉祥的和平建國主張宣告破產。奉軍入關後,張作霖一手把持了北京政權,他處處排斥宋哲元、鹿鍾麟等西北軍將領,這引起了馮玉祥的不滿。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為打破張作霖對北京政府的控制,馮玉祥遂打算聯絡直軍孫傳芳部一起反奉。1025年10月,國民軍與直軍聯手倒奉,在直軍的支持下,國民軍在直隸、山東戰場上逐漸佔據了優勢,為從內部搗毀奉系政權,馮玉祥又派人說服奉軍大將郭松齡倒戈。

郭松齡的倒戈,可以說給了張作霖當頭一擊,可是張作霖很快就調整了戰略,他不僅率領關外奉軍擊垮了郭松齡的軍隊,還將馮軍直接壓縮到了滄州、南口一線。為痛擊馮玉祥,張作霖甚至派人聯絡武漢的吳佩孚一起倒馮,如此馮玉祥所聯合的直軍,便由倒“奉”轉為了討“赤”。

直系與奉系的聯合,使西北軍一時亂了陣角,隨著武漢直軍吳佩孚部的加入,馮玉祥的國民軍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為了擺脫這一困境,馮玉祥便不得不派人聯絡南方的廣東國民政府,最後在廣東國民政府的支持下,馮玉祥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和奉直一戰。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馮玉祥派人聯絡廣東國民政府軍的同時,還重新起用直系大佬曹錕拉攏直系軍馬,可是曹錕也無法掌握吳佩孚的直軍,於是這一策略也宣告失敗。1926年初,奉軍主力重新入關,國民軍魏益三、龐炳勳等部紛紛投降,為保存實力,馮玉祥只好命令國民軍撤往南口。

南口是國民軍長期經營的一座堅城,在馮玉祥倒“奉”之前,馮玉祥就曾邀請蘇聯專家赴南口修築陣地。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南口的防禦陣地已經完成。馮玉祥來到南口之後,決定對該地防線重新佈置,1926年3月,馮玉祥親自帶著國民軍中的參謀和設計人員來到了南口。

南口貫穿於直綏兩地之間,屬於燕山山脈的一個山口,從南口鎮往西,就是綏遠省地界,而往東就是直隸行政區。在南口鎮山腳一處,為京綏鐵路的連接線,如果直奉兩軍要攻下南口,鐵路線便是重中之重。馮玉祥詳細查了南口當地的國民軍防線,他對南口蘇聯專家設計的陣地非常滿意,並認為這是攻不克的堡壘。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原來,除了南口鎮本身優越的伏擊地形外,國民軍還在燕山山口、山腳處修建了大量的人工碉堡,這些堡壘可以容納五到六位士兵,如果在碉堡封口處架上機槍,直奉聯軍很難靠近。除了這些碉堡,國民軍還在南口一線修築了大量密密麻麻的射擊陣地,如果國民軍將步軍全部埋伏於溝壑兩側,再加上機槍、手榴彈的掩護,奉直聯軍也必定會損失慘重。

有了這麼多的地利條件,馮玉祥認為南口固若金湯。他在視察南口車站時,又發現了南口車站阻敵的有利地形,在馮玉祥的督促下,士兵連夜修築工事,於是環繞南口車站和古本口的機槍陣地、炮兵陣地又成為了馮軍的第二道防線。

國民軍在南口的防線可以說是做到了精益求精,那麼擁有這麼多溝壑,這麼多碉堡的馮軍,在南口大戰中的表現如何呢?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1926年4月,直奉聯軍開始向南口陣地的機槍堡壘發起了進攻,剛一開始,這些由蘇聯專家設計修築的機槍堡壘的確非常堅固。奉直兩軍數次進攻,都被國民軍擊敗,為了擊退奉直大軍,馮玉祥緊急調回了在保定一線作戰的第十師和第十一師。第十師和第十一師是國民軍的精銳部隊,兩師師長劉汝明和佟麟閣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馮玉祥為遲滯奉直聯軍的進攻,將這兩個師用到了南口戰場。

擔任正面防禦的第十師劉汝明部打得非常頑強,在戰爭緊要關頭,劉汝明甚至親自帶著西北軍大刀隊殺入敵陣,奉軍于學忠部一度退守十里。

戰役初期,利用南口有利的地形,國民軍給奉直兩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吳佩孚為督促直軍前線部隊靳雲鄂部和寇雲傑部,曾親自赴前線進行指揮。當他看到南口國民軍密密麻麻的射擊點後,決定先用炮火打開缺口。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吳佩孚和張作霖商議,以南口現有的防禦碉堡,奉直兩軍要想完全攻克南口,非要付出重大傷亡不可。若想拔掉南口這顆釘子,就需要先摧毀南口的防禦堡壘。於是,奉軍和直軍集中所有的炮火,開始向南口國民軍陣地發動炮擊。在炮擊的同時,張作霖還電令奉軍空軍對南口外圍陣地進行轟炸,因為缺乏攻堅重武器,國民軍所修築的機槍堡壘便悉數為奉直聯軍所拔除。

奉直聯軍的炮擊,打垮了國民軍的一線防禦陣地,劉汝明和佟麟閣為減少傷亡,只好率軍後撤至南口車站。與此同時,吳佩孚也利用京綏鐵路源源不斷地為直軍輸送生力軍,於是奉直聯軍士氣大振。

南口車站和古北口防線是國民軍的最後防線,在第二期戰役中,劉汝明的第十師打得非常頑強。在南口車站附近,一批批的直軍士兵被國民軍擊斃,而國民軍本身也出現了很大的傷亡。據劉汝明戰後回憶,第十師最終從南口撤離時,已經傷亡過半。若不是撤退及時,恐怕第十師都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劉汝明師在南口車站巋然不動,其它戰場的國民軍卻在紛紛退卻,原來在南口激戰正酣之時,西北軍內部卻出現了瓦解的傾向。原國民軍第二軍的徐永昌已率部投降了晉軍,而過之綱、張之江等西北軍餘部也在其它戰場遭受了重創。4月中旬,奉軍、直軍和晉軍、直魯聯軍已經從三面包圍國民軍,馮玉祥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命令部隊退至綏遠包頭。

第十師劉汝明部是國民軍最後退卻的部隊,為掩護國民軍主力撤退,劉汝明曾率領十師餘部阻擊敵軍。在毀掉了南口所有的防禦陣地後,劉汝明也匆忙率軍向國民軍主力靠攏。因為是最後撤退的隊伍,劉汝明部也險些遭遇重圍。原來佟麟閣等軍撤退後,劉汝明奉命斷後,就在他們即將撤退的時候,奉軍和直軍主力卻將他們的退路截斷。為了爭取時間,劉汝明命令部隊丟掉全部“鍋瓦瓢盆”,火炮和輜重汽車也被劉汝明下令遺棄。由於其指揮有方,所以第十師很快撤出了陣地。

直奉大戰後續:馮玉祥張作霖分贓不均,引爆北洋時代大規模火併

南口之戰是民國軍閥混戰史上的一個序幕,它有力支援了廣東國民政府軍北伐。國民軍從南口撤出沒多久,廣東國民政府軍就開始了北伐。當時,奉直兩軍還沒有從南口的泥潭中走出來,便又立刻投入了戰場。以疲憊之師阻擊北伐軍,吳佩孚和孫傳芳當然會遭遇大潰敗。南口之戰後,馮玉祥加強了與廣東國民政府軍的聯繫。1926年9月,馮玉祥率領所部參加北伐軍,由此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便爆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