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探》“新月日報”,與民國時期“新月派”,到底有關係嗎

《民國奇探》這部劇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其中,因為女主角兒白幼寧的工作是《新月日報》的記者,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出,《新月日報》是小報,通過一些不切實際的報道來獲取銷量。當然這是導演根據劇情的需要而進行的拍攝。但是,作為民國時期的探案劇,導演在拍攝之前,還是做了功課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劇中女主角兒的工作載體《新月日報》。

《民國奇探》“新月日報”,與民國時期“新月派”,到底有關係嗎

《新月日報》記者:白幼寧

為什麼說,該劇導演在拍攝之前是做了功課呢?因為截止到今天,民國時期綜合性的,和文學密切相關的刊物的影印本都是存在的,從《新青年》《新潮》,到《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到《大公報》《民國日報》《申報》。文學類的《小說日報》《文學周邊》《新月》《現代》《太白》《文藝陣地》等,都已經有了影印本。所以,演繹明國時期的電視劇,當然要有時代烙印,而報刊雜誌就是重要的一環。劇中所說的《大公報》、《新月日報》,當然,此《新月日報》非彼《新月》,單單從報刊名稱上來看,確實是民國時期的。

民國時期的“新月”,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力頗為廣大的一個文學流派,就是“新月派”,很多朋友可能對這個流派不太瞭解,但是,新月派的干將,大家肯定都學過他們的作品,胡適、梁實秋、聞一多、徐志摩等等一大批民國才子集聚其中。

《民國奇探》“新月日報”,與民國時期“新月派”,到底有關係嗎

民國時期的《新月》月刊

《民國奇探》這部劇的故事背景為什麼要設定在民國十四年以後呢?民國十四年以後,也就是公元1925年以後。歷史上1927年,“新月社”主要成員胡適、徐志摩、余上沅等在上海重聚,這是北平“新月派”活動的南移和重振。7月1日他們在上海創辦了新月書店,作為出版“新月派”成員作品的一個基地。1928年3月10日《新月》月刊正式發刊,徐志摩和“新月派”的事業呈現蒸蒸日上之勢。上期,我們聊過劇中男主角兒路垚是康橋大學的高材生,巧的是,“新月派”主將徐志摩也是康橋大學畢業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是有意為之。也就是說民國十四年以後,上海才有了“新月”,正符合劇情演繹需要。

無論是劇中的《新月日報》,還是民國的“新月派”,為什麼叫“新月”呢?這兩個字是怎麼來的呢?根據史料得知其命名者是我國著名文化名人、南開大學教授張彭春先生(1892—1957)。


《民國奇探》“新月日報”,與民國時期“新月派”,到底有關係嗎

著名學者、南開大學教授:張彭春

張彭春(字仲述)是南開校長張伯苓的胞弟。1923年9月,張彭春舉家遷居北平,受聘清華,出任教務長一職。2個月後,他的次女出生,夫婦兩人萬分高興,想給女兒起一個最美麗動聽的名字。張彭春一直崇拜印度詩歌泰斗泰戈爾,非常熱愛他的詩歌。因泰戈爾著有詩集《新月集》,所以張彭春為二女兒取名“新月”。就在這一時期,張彭春正同胡適、徐志摩、梁實秋、陳源(西瀅)等文友籌備組織文學社,社名尚未確定。張彭春便把“新月”二字推薦給朋友們,大家欣然接受,於是就產生了“新月社”。


《民國奇探》“新月日報”,與民國時期“新月派”,到底有關係嗎

徐志摩、林徽因等詩人與泰戈爾

“新月派”,是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詩歌風格受到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自1926年春,以北京的《晨報副刊•詩鐫》為陣地,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1927年春,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人創辦新月書店,次年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動轉移到上海,這是後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創刊的《詩刊》季刊為主要陣地,新加入成員有陳夢家、方瑋德、卞之琳等。詩刊派和新月派,實際上屬於一派,很難區分各自特色。《詩刊》見民國十五年在《北京晨報》上刊的,《新月》則民國十七年在上海辦的。在《新月》投稿多的,就叫他為新月派。


《民國奇探》“新月日報”,與民國時期“新月派”,到底有關係嗎

白幼寧

可見,“新月派”在文學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民國奇探》以“新月”命名日報名稱,凸顯了民國的時代特色。正是由於歷史上的“新月”是文學流派,所以,在劇中的《新月日報》多多少少也會有文學的特色,白幼寧才會顯得不像記者的形象。當然,這既有劇情的需要,我想也是,白幼寧把案件都當成了小說來寫,博人眼球,忽略了事實性,凸顯了文學性。小說,就是文學的一種嘛。這就暗合了歷史上的文學流派——新月派。

《民國奇探》雖然是輕喜劇、探案劇,但是,在劇中還是能看到民國的影子,就像民國文學“新月派”。

等著你,和阿昆一起聊熱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