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再度重談迴流問題!

日本政府以新冠疫情為由,準備出資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以資助日資企業將其生產撤出中國的政策。

此外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表示,美方希望儘可能多的美國公司迴流,美國政府將為美國公司支付從中國搬回的費用。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再度重談迴流問題!

今天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沒有過度的反應,因為這種是早晚都會來到的,很多大國看似經濟發達,人人富有,但是發達的背後有數百萬計的產業工人日子很不好過,。所以他們想回流。現在是過度的全球化,國家之間看似分工合作,聯繫緊密,但實際上卻造成每個國家都出現了產業固化現象,國與國之間關係經不起考驗。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再度重談迴流問題!

我們今天先不談這種迴流的影響,我們主要是說一下目前回流即將面對的一個現狀:可執行性。

這個不是過家家,好比大的集團企業因為市場原因要撤離該地區的市場,無非是該市場沒有發展的空間,利潤虧損,才會有這方面的想法。而且是集團直接下達命令,有直屬的關係。然而你的想法是什麼,就是因為疫情原因,讓原本在中國發展的很好的公司,面對失去巨大的利潤空間的風險撤出中國市場,按照最初的計劃,把製造業設置在中國,自有市場的邏輯,不管是基於成本,工人技術,工藝,流程還是產業鏈等等,已經是市場最優的配置結果。如果對於已經遷回到中國的製造業部分,再回流到美國,這一點跟美國所一直奉行的自由經濟是相悖的,估計這條路要走下去很艱難。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再度重談迴流問題!

在全球化分工如此細緻的情況下,要撤出去談何容易?能否順利撤出中國,必須要關注2個核心問題:美國的製造業目前的現狀是什麼?對已經在中國的製造業遷回去有哪些影響?

製造業分為:傳統制造業,和車輛機械裝備製造業,以及高科技製造業三大板塊。目前製造業的整體形勢是:高端製造業仍然掌握在美國手上;但是傳統制造業經過過去三十年,已經逐步轉移到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去了。可以確切的說:在傳統制造業中,中國可以說全面碾壓美國。

傳統制造業為什麼要回歸?無非是因為中低端能解決廣大基層人民的就業問題。這也是美國一直考慮的問題。美國想往下走,因為要解決失業率。西方國家在目睹了封城帶來的巨大損失後,開始重新評估企業產業鏈,機遇對投資的安全性、穩定性方面考量,將加快彌補和完善各自或區域化的完整產業鏈,形成競爭中心。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再度重談迴流問題!

所以全球產業鏈格局在這次疫情的衝擊性,促使了這種趨勢和變化對的加速:國家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各國都嚴重意識到產業鏈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重要性,美國會如此,中國也會如此,日本德國亦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