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隨著大家對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關於“童年經歷”“原生家庭”的話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童年經歷、原生家庭確實對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處事方式、人格特點、婚姻情感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對我們的情感的影響、直接關乎到一生的幸福與否,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下童年“愛的缺失”對一個人情感的影響。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很多影視作品也有不乏這樣的主題。,比如前一段時間熱播的“安家”,主人公房似錦生活在一個多子女、重男輕女的家庭,小時候差點被拋棄,遇到了一個相當變態的母親,長大後她努力的賺錢,性格要強、待人嚴苛、不近人情、過得很辛苦,母親每天追著她要錢;

主人公徐文昌15歲時,遭遇父親出軌、母親自殺的家庭變故,從此失去了溫暖的家庭,成年後的他表面陽光,什麼都不在乎,但內心敏感、脆弱,遭遇妻子背叛後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很多年不願意提及自己的生日……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不能不說,童年經歷、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太大了,但從劇情走向來看,房似錦和徐文昌後來都通過自己的努力,積極的成長,與家人、與自己達到了和解,最終收穫了幸福。

所以說“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有多大,取決於成年後的自己。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成長,把這種影響降到到底,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來,幸福總有一天回來敲門。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後天的情感影響。

很多成年人長大後缺乏安全感,缺乏“愛自己和愛別人”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處理戀愛婚姻中的關係,其實都與我們早期與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形成的“依戀關係”有關。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在我們很小的的時候,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現實中由於種種主觀或客觀因素並不能如人所願,在嬰兒期我們與父母的互動過程,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形式:

1、小時候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顧和及時的情感回應的孩子形成了“安全性依戀”。

如果一個孩子小的時候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在生理上、心理上都給他們及時的回應,如餓了及時給奶吃,渴了及時給水喝,尿布溼了會及時換尿布,父母經常擁抱鼓勵孩子,與孩子經常有眼神、語言、心靈的溝通,那這樣的孩子與父母就會形成“安全”的依戀關係。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很強的安全感,內心總會覺得“我是很好的,我是被愛的”,長大後他們在戀愛婚姻關係中,也會表現的很安全、獨立、自信,更容易和戀愛對象或伴侶友好相處。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2、小時候只有通過哭、鬧才能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顧的孩子形成了“混合型依戀”。

還有一些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每當自己有生理或心理需求時只有通過哭鬧才能獲得父母的關注與照顧,他們在長大過程中,慢慢會形成這樣的理念,我要想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哪怕是很容易得到的東西),必須通過哭鬧才可能得到,這樣的孩子與父母就會形成一種“混合的”依戀關係。

長大後,在親密關係中,他們就經常會用哭鬧、要挾等方式以求解決問題,把與父母的關係投射到親密關係中,其實潛意識裡還是想獲得對方的愛與關注,也是自我安全感缺乏的一種反應。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情感出現問題時選擇折磨自己、自殺、要挾對方等方式應對,我們拋開道德層面的評判,從心理角度來分析,其實這些行為背後都是安全感缺乏,極力尋求愛和支持的一種表現,只不過這種方式已經不起作用了,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3、小時候長期受到父母的漠視和冷落的孩子形成“不安全依戀”

還有一些人,他們很小的時候,會通過不斷的哭鬧來尋求父母的照顧和關注,但即使哭累了最終還是得不到父母的關注,一次次失敗的心理體驗,會讓孩子形成一種理念,“我再哭、再鬧,父母也不會照顧我,關注我,我只好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裡”,他們與父母會形成了“不安全或冷漠“的依戀關係,比如說現在一些留守兒童,長期缺乏父母的關心照顧,慢慢的表面會變得很冷漠,對一切無所謂,不在乎,但內心卻極其脆弱

長大後他們不會輕易和別人建立長久深入的親密關係,對人極其不信任,有時失去了一段感情也會顯得無所謂。從心理角度分析,其實他們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內心很想得到別人的關注和愛,但小時候的經驗告訴他們,這是不太現實的,弄不好可能會收到更大的傷害,與其這樣,還不是退回到自己的世界裡安全一點。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依戀關係對我們的情感影響很大,但不是不能改變,好的情感關係是修復“依戀關係”的最好時機

在戀愛婚姻中,如果雙方都屬於“安全依戀”類型,那麼雙方相處起來會很輕鬆,自在,舒服,彼此小的時候得到父母的愛是足夠的,同樣也能給予自己的戀人或伴侶足夠的愛,即使戀愛過程中一方選擇了退出,另一方也不會受傷太久,因為他們不會認為對方的退出是因為自己不好,而是會覺得雙方不合適,他們有接受別人拒絕的能力,對未來依然充滿了信心。

但現實中,我們與父母形成的依戀關係往往都屬於第二種,第三種,或三種都有的混合類型型,這是不是預示著我們在戀愛婚姻中就要走很多彎路,將來不會有幸福的生活?


童年“愛的缺失”對我們影響有多大?


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擔心,在戀愛婚姻中,與戀人或配偶的互動相處過程,正是修復小時候與父母形成的依戀關係的最佳時期,在戀愛婚姻中,我們能夠互相給予對方更多的關注、包容、理解和愛,而不是互相通過指責、命令、吵架等方式去索取,兩個人的關係會越來越好,童年的缺失會得到彌補。

不管童年我們被怎麼對待過,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只是代表過去,只要你想,未來的幸福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

我是春麗,一位充滿愛和智慧、走在靈性覺醒路上的心理諮詢師,專注心理諮詢十餘年,曾幫助過數千個成人和孩子走出心理陰霾,重獲人生幸福。

我的的簡介

  • 兩個孩子的媽媽,女兒12歲,兒子3歲,經營著一個幸福的家庭;
  • 高校教師、心理輔導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德國積極心理諮詢師;
  • 專注於家庭領域的研究和諮詢十多年,曾幫助數千個遇到衝突、陷入困境的孩子及其家庭重獲幸福;
  • 資深婚姻情感諮詢師,曾是幸知在線情感平臺的初創者之一;
  • 家庭教育心理顧問、針對學生厭學、各種行為問題、情緒問題、人際關係等問題能快速有效的提供支持和幫助。
  • 健康幸福生活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堅持每日早起、讀書、健身、寫作、學英語……,並通過在線形式帶領多名小夥伴開啟養成好習慣之路。
  • 熱愛生活,喜歡美食、旅遊、交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