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前段時間我寫了個微頭條。說的是小林媽媽年紀大了卻還要再出來工作做廚房阿姨的事。

原來的廚房阿姨要辭職了,去杭州給小兒子帶娃。
人事部貼了半個月廣告,有人來應聘過,但因工資太低都沒同意過來。
這時,公司的小林帶著她那看起來像50來歲的媽來應聘。
人事主管沒看身份證,隨便問了幾個問題,讓她做了幾個菜,很滿意。
結果一看身份證發現都60出頭了。猶豫了:買不到社保啦,怎麼辦,很危險。
於是婉轉地拒絕了小林和林媽。
但是,廚房阿姨一直招不到人。已經空窗了半個月,工人意見越來越大,人事主管沒辦法,跟領導商量了下,終於同意讓步接受了小林媽。
在入職前,小林媽簽署了一份不買保險的免責協議,就正式上班了。

由此衍生出一個問題:老年人再就業難不難?如何幫助老年人實現職業第二春?

一. 老年人再就業的現象

老了怎麼辦,是很多老年人,青年人擔心的問題。包括我自己。

我曾不止一次跟朋友談起這個問題。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甚至有朋友在電話裡頭屢次跟我提到:自己身無所長,年紀又將近老邁,老了還不知道要怎麼辦。

說到這裡,有人會說:不是有社保退休金嗎,擔心那麼多幹嘛。

事實上,光靠社保退休金,有的人確實可以解決生存問題,但想要過的稍為寬鬆一點,卻也沒有更多的富餘了。

我的父親,退休前在供銷社做會計,2000幾年的時候剛退休,只有1000多,現在有2000多,生活僅夠。但是一遇上家裡有什麼困難,想要援手的時候,就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我不是主張家裡有困難要父母拿退休金來援手,但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我們70/80/90這一代,由於中國獨生子女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必然要面對一對獨生子女夫妻同時贍養幾個老人的問題。

如果老人們僅靠退休金生活,家庭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們怎麼辦?老人們怎麼辦?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更何況,中國農村裡還有那麼多的老年人沒有社保,沒有退休金。

比如上面說到的小林媽。

小林媽的問題是典型的老年人再就業問題:

1. 年紀過了一般企業招收的45歲以下的標準,再就業有很多門檻跨不過去;

2. 本身是農村戶口,沒有退休金,靠每月農村社保的100多塊生活,入不敷出;

3. 子女生活困難,沒有多餘的資金贍養;

4. 沒有特殊的職業技能,只能走家政勞保類工作。

如果光靠社會低保和子女每月贍養,該怎麼生存?

很明顯小林媽就是遇到了這樣的問題,而不得不在年邁的年紀,重新出來再工作再就業。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二、老年人再就業的艱難

老人再就業是老年人在退休後又重新參與社會工作以獲得經濟收入的一種方式。中國老人再就業的方式有:(1)參加各項社會服務性勞動和承接簡易加工、整理勞動;(2)由企事業單位聘用;(3)專業技術諮詢服務;(4)創辦經濟實體。其作用和意義在於:(1)維持老年人的經濟地位,減輕社會對老年人的負擔;(2)充實精神生活,延長社會生命;(3)有利於身心健康,延年益壽;(4)為社會解決由人口老化而造成的勞動力資源不足;(5)發揮餘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可我們往往對比就會發現,在中國老年人再就業實在是太艱難了。

1. 年齡限制。

很多公司和工廠都要求從業者的年紀在45歲以下。年紀越大越不好找工作。

2. 受教育程度限制:

中國最大的在線零售商淘寶網正在招聘兩名年齡在60歲或以上的人來評估針對中老年消費者的新產品。

阿里巴巴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在發佈招聘廣告的第一天,我們就收到了1000多份簡歷,申請者包括已經退休的教師、警察和公務員。”

在中國普遍為大學生教育的60/70年代的人還沒有退休的當下,現行的中國老年人大部分學歷並沒有那麼高。

3. 專業程度限制;

65歲的張大爺退休後去工廠應聘做了一名晚間保安,原因無他,他之前是普通工人,沒有別的特長,只能幹這個。

4. 親情限制;

很多父母在退休後,會選擇幫子女帶孩子。一來由於自己難就業,二來由於子女需要幫輕,基本上一個孩子就把兩個老人家搭進去了。

5.自我意識不強;

四川農業大學常青團隊曾在成都溫江區做過一些走訪調研,調研過程中發現,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再就業的慾望不強,其中最大的原因是這部分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疾病,其次是因為他們有國家的補貼或兒女的供養,基本生活有所保障,他們的工作的慾望不強烈渴望安穩的養老生活。大多數老年人認為,老年人再就業佔據了年輕人的工作空間,同時老年人各方面能力退化也沒辦法勝任一些工作,人老了就應該保重身體,好生修養。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相對於比鄰而居的日本,我們會發現,中國的老年人就業,實在艱難得多。

就業方向狹窄——社會就業崗位符合度低,甚至不少企業因為不願意承擔一定的風險,拒聘老年人。

經常面臨勞資糾紛問題——缺少明確的法律依據。

老年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正確的就業和自我保護意識。

以上等等,都是限制老年人再就業的主要因素。

據瞭解,當下我國退休老人重新工作的方向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從事技術崗位。另一種是家政、餐飲、安保等服務行業。可以說,老年人想找份差事並非易事,還會面臨不少現實障礙。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三、老年人再就業的原因

四川農業大學常青團隊在成都溫江區的走訪調研表明:大多數老年人如果不是迫於經濟壓力,都不是特別願意再次就業。但仍然會有少部分老年人渴望再就業,他們都有一些特長並且對自己有一定的要求。

1. 家庭經濟壓力

李大爺退休後四處求職不成,沒辦法只能去做清潔工,他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起床,一天需要工作八個小時左右,一個月的收入大約一千多元,有時老闆還會拖欠他的工資。他說,在他還能幹得動的年紀裡,有工作做他還是願意的,工資雖然不多但也能補貼些家用。

像上面說的小林媽媽,也是因為家庭經濟壓力,不得不重新出來工作。

2. 希望退休生活更有意義

在大學任職教土木工程的老蕭,在退休後去了一支工程隊做技術顧問。他說他不想像別的退休老頭老太那樣,在公園裡耍太極跳廣場舞,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繼續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過一些有意義的生活。

3. 追求自我價值再實現

65歲的劉阿姨便憑藉自己年輕時積累的經驗和對工作的熱情獲得了在社區辦公室工作的機會:她負責協調鄰里關係。

劉阿姨平時特別喜歡幫助他人,處理鄰里之間的關係也是得心應手,大家都很尊重她。劉阿姨說,雖然退了休,但自己不想閒在家裡,想出來做點事情,不和社會脫節。現在有機會幫著社區做一些工作,能為周圍的人服務,她覺得自己的生活特別充實,自己那顆奉獻社會的心也得到了滿足。

在退休後找到一份滿意工作的老年人較少,但同時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術、特長等獲得了較好的工作。

這群獲得較好工作的老年人通常都有一些特長、具有人格魅力、對自己的較高的要求、渴望與社會接觸。對他們來說,實現自己的價值得到精神上的滿足是特別重要的,他們對工作的積極性和專注程度都較高。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四、 如何幫助老年人再就業,實現職業“第二春“?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姜子牙60歲後才遇文王,佐周滅商,成就功業。

黃忠,三國蜀國大將。因為他,中國人認識了老當益壯。

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全球醫療技術的提高,人的壽命整體延長,人口老齡化問題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存在,美國、韓國、英國甚至是全球各國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

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政府也應該重視老年人再就業這一現象的趨勢,及時在立法上予以跟進,為老年人再就業創造良好的環境。

1. 老年人再就業的影響和作用

1)對老年人本身而言:

· “老有所養”: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子女贍養老人的負擔。

· “老有所為”:老年人發揮餘熱,覺得自己仍能有所作為。

· 有益身心:適當的勞逸結合,有益身心。

· 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適當的融入社會,會讓老年人覺得不跟社會脫節,更容易滋生幸福感。

2)對社會而言:

· 對老齡化所帶來的經濟壓力能夠起到緩解、消除的作用,有利於國家的全面發展。

· 減少社會負面作用:比如對“空巢老人”的危害。比如,讓沒有退休金的老人自食其力。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2. 如何幫助老年人再就業,實現職業“第二春“?

既然老年人再就業有這麼多的好處,那麼要怎麼才能讓願意再就業的老年人實現職業“第二春”?

1) 號召發動社會,增設更多適合崗位

除去常規的技術顧問等等需要專業知識之類的,還可以增設更多的崗位,比如:

小店店主,小區門衛,值班人員,城市綠化員,辦公室人員,收銀員,圖書管理員,之類。

2) 開設培訓課程,為老年人設置適合的職業技能培訓

目前國內除了家政行業有健全的職業技能培訓外,其餘的技能培訓都甚少。而家政服務,上了一定年紀後便不再適合。應該要發動社區,增加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可以利用週末或特定時間,請指定的人員來給已退休或未退休的人上課。比如廚藝,焙烘,花藝,辦公室技能等等。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3) 鼓勵老年人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發揮餘熱

老年人再就業,除了增加收入外,還有最大的好處是結交到相同愛好的朋友,為自己擴大圈子,避免跟社會脫節。所以無論是社會或是家人,都應該多鼓勵老年人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參加社會工作。

4) 完善法律法規保險老年人再就業的利益。

儘管我們國家出臺了老年人權益保障的法律法規,比如 開放商業保險的年限,提供相應的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障。但目前並沒有專門針對老年人再就業這塊的規章制度。

中國的鄰國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特別鼓勵老人“再就業”“發揮餘熱”。日本日前還頒佈了“高齡僱傭保險法”,加強了對大量僱傭高齡者的企業進行獎勵的力度。類似的做法,也許值得我們借鑑。

5) 在未曾老邁時就要好好規劃,發展副業,為自己謀求起碼一門老年生存技能。

如果你的工作在未退休前就不具競爭性,那麼,少看手機少刷劇,多學習,多在現實裡發展下你能做到的副業,為自己謀求一門能在老年生存的技能。

連首富馬雲在退休後都積極地計劃地從事著教師的工作,你又怎麼能不努力?

老媽開啟職業第二春?中國老年人再就業,遠比你想象中的艱難

總結:

就個人而言,面對老年就業,做好三點:

防患未然:在未老前就時刻警惕老年後能支撐自己生存的技能是什麼。

未雨綢繆:未退休前學好該有的技能,做好準備工作,實現退休的良好過渡。

防微杜漸:在事情剛變壞的時候,就要加以防止、杜絕,不讓其發展下去並引導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這樣,我們才可能會有一個相對從容的老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