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死後留下鉅額遺產,伊拉克親戚想獨吞,卻被中國妻子收入囊中

我國著名的唐代詩人王勃曾在《滕王閣序》中寫道:“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

哪怕出生貧寒,但是若能憑藉著自己的雙手勤奮努力,同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這也是為何世人稱“ 物質上的貧窮並不恐怖,可怕的是精神是的貧乏。

哈同便是其中一人,這位出生貧苦的猶太少年憑藉著自身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一番豐功偉績,家產更是達到上千萬人民幣。在哈同死後,留下了鉅額遺產,來自伊拉克的親戚想獨吞之時,中國籍的妻子卻成為了最大贏家。

哈同:人窮志不窮,渴望闖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哈同出生於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在這座人命如草芥的城市,能活下來便是得天獨厚的幸事了,更不提能夠過上富裕的生活。哈同從小便比任何人都瞭解金錢的重要性,他明白,若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金錢是必不可少的必要之物。

此人死後留下鉅額遺產,伊拉克親戚想獨吞,卻被中國妻子收入囊中

五歲那年,哈同同父母一同逃往孟買,並且加入了英國國籍。但是這些並未為哈同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他們一家依然在水深火熱苦苦掙扎,為了維持基本生計而四處奔波著。

為了補貼家用,哈同自小便出去勞動,撿破爛、替他人打工,為這個貧苦之家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儘管這只是杯水車薪,但是這讓哈同在無形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及磨練了他吃苦耐勞的不屈精神。

1873年,二十歲的哈同來到了中國上海,立志在此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番天地。絲毫不通中國話的他只能從最底層做起,在走投無路之時,哈同甚至擔任過保安、搬運工等底層職業。

但是哈同並未因此而心生退意

,反而愈挫越勇,立志於創立自己的商業帝國。這些重重困難在哈同眼中不及自己兒時所經歷的滿目荒涼一星半點

此人死後留下鉅額遺產,伊拉克親戚想獨吞,卻被中國妻子收入囊中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886年,哈同的商業公司終於踏上了正軌。哈同憑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及童叟無欺的商業底線,獲得了民眾的廣為支持。而同樣在這一年,哈同也收穫到了自己的愛情。

哈同:死後留下鉅額遺產,妻子成為最大贏家

同樣在1886年,哈同迎娶了自己的中國妻子——羅迦陵。羅迦陵是中法混血兒,從小便受到西方教育的她,在眼界與思想方面遠超同齡人,甚至不少男兒也比不上羅迦陵的聰明才智,更不提那些傳統的大家閨秀了。

而正是因為這份才智過人,才讓哈同對羅迦陵一見傾心。他對這位天性聰穎的女子身有好感,僅僅不到一年的光陰,兩人便喜結連理

婚後,羅迦陵並不志向於成為一名

賢妻良母與之相反的是,羅迦陵反而常常為丈夫出謀劃策,成為了哈同身邊類似於軍事的身份。

此人死後留下鉅額遺產,伊拉克親戚想獨吞,卻被中國妻子收入囊中

羅迦陵眼光獨特,常常能讓哈同感到茅塞頓開。也正是因為羅迦陵的幫助,哈同才能將自己的事業經營出

蒸蒸日上的局面。為此,哈同與羅迦陵兩人恩愛如初,沒有一人能插足於兩人之間。

兩人的關係日漸親密,哈同對於羅迦陵毫不避諱,甚至將自己的過往身世全盤托出。但是羅迦陵並不反感於丈夫那悲慘的身世,甚至能夠容忍丈夫背後一群來自於伊拉克的窮親戚,在羅迦陵心中,哈同就是哈同,自己愛他與旁人無關。更與他的過往毫無關係。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哈同的身體因為早年的過度勞累而落下了不小的病根。漸漸的,這位如同鋼鐵一般的男人也漸漸地感到一些力不從心。為了防止這萬貫家財落入小人手中,哈同與羅迦陵早早就將遺產的分配商量妥當。

由於兩人之間並未有親生子女,按照英國律法,哈同的財產將全由羅迦陵一人所繼承。雖然哈同依舊與那些伊拉克親戚存在血緣關係,但是哈同對那些曾經見死不救

,甚至是落井下石的所謂“親戚”毫無好感,甚至心生怨恨。他拒絕將自己的財產給予他們一針一線

此人死後留下鉅額遺產,伊拉克親戚想獨吞,卻被中國妻子收入囊中

而羅迦陵則是一貫支持與尊重丈夫的決定,兩人於不久後便定下了遺囑,並相互約定,無論是誰提前離開這個世界,這個遺囑都是

牢不可破的。

正如哈同所預料的一樣,在四個月後,哈同便毫無留戀地離開了這個人世,他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畢生心願,已經沒有什麼遺憾留於這人世間了。

哈同死後無疑留下了一筆鉅額遺產,而那些遠在伊拉克的親戚們如同嗅到食物的老鼠蜂擁而至,紛紛不惜千里迢迢地從千里之外趕來,只為獨吞哈同的遺產

正在這群人為了能夠多分一杯羹而爭論不休的時候,羅迦陵款款而至,她握有哈同生前立下的遺囑,上面白紙黑字地表明遺產僅僅屬於羅迦陵一人。

而哈同早已加入英國國籍,按照英國的律法,丈夫離世後,所有財產僅屬於妻子一人獨享。法律如同牢不可破的咒語,無論是誰也無法違背。

那些伊拉克的親戚毫無辦法,只能悻悻而歸。

而哈同這位中國籍的妻子羅迦陵,竟然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但是儘管手握千億遺產,羅迦陵並不開心。在羅迦陵心中,若是能讓丈夫迴歸,她願意付出自己的一切來交換。兩人之間的感情並非能用金錢來衡量,他們堪稱情比金堅

此人死後留下鉅額遺產,伊拉克親戚想獨吞,卻被中國妻子收入囊中

某些失敗者總是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其中最為普遍的便是他們天生家境貧寒,比不上那些富家公子。但是哈同的事例無疑狠狠給予他們一記無形的耳光。

哈同同為貧寒子弟,但是他從不以此為恥辱,與之相反,這成為他奮鬥的動力。正是因為曾經生活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才明白努力生存是件多麼重要的事情。正是因為生於窮苦,才更加磨礪了哈同的精神,正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