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

3月30日,A股三大指數清一色走跌,深成指跌幅更是超過2%,在A股一片蕭條之際,前期強勢的科技股也擋不住市場的回調,不過,大米公司卻顯著強於大盤。

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

瘟疫總令投資者聯想到糧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已經使得糧食類上市公司的股價連續暴漲!

3月30日,A股上市公司金健米業再度漲停,這是金健米業在短短六天內的第四個漲停板,另一大米股票北大荒的股價已連續上漲超過53%,顯著跑贏A股大盤。市場人士認為,基於傳統思維和歷史規律,部分投資者將歷史上的疫情與饑荒套搬到現代世界,炒作大米股票,同時疫情期間部分國家限制大米出口也加劇資金湧入糧食股。

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這也是繼糧食主要出口國越南、哈薩克斯坦之後,又一國家宣佈禁止糧食出口了。

根據新華社3月29日報道,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資金“囤米”?大米股六天四個漲停

3月30日,A股三大指數清一色走跌,深成指跌幅更是超過2%,在A股一片蕭條之際,前期強勢的科技股也擋不住市場的回調,不過,大米公司卻顯著強於大盤。3月30日,金健米業再度強勢漲停,這是該公司在短短六日內的第四個漲停板,截止收盤,金健米業在短短一週內股價上漲超過50%。

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

深圳地區的一位私募基金經理認為,受傳統思維和歷史規律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大米公司股價快速暴漲的主要因素。市場人士認為,金健米業市值較小、證券簡稱主題突出,這是該公司股價在疫情期間極為活躍的主要原因。不過金健米業顯然不是唯一強勢的糧食股。

A股最為知名的大米生產龍頭北大荒,其強勢程度就不亞於科技股,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北大荒的股票價格漲幅也超過53%。此外,北大農、登海種業等一批糧食股近期都開始明顯活躍,顯示出資金有意關注。

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


疫情引發糧食危機?越南埃及多國禁止出口,資金瘋狂“囤米”

顯而易見的是,投資者已經越來越多的把大米作為疫情期間的硬通貨,實際上許多國家也已經注意到這一點。

綜合每日經濟新聞、CCTV的報道,3月24日,中國最大的大米進口國越南宣佈,從2020年3月24日零點開始,各種大米產品都要被列入禁止以任何形式出口。這意味著作為我國第一位的大米進口國越南,向中國關閉了出口大門。

數據顯示,我國大米進口前三位的國家分別是越南、泰國、巴基斯坦。除了越南,其他糧食生產大國也開始限制出口。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3月28日,埃及貿易和工業部長內文•賈梅決定,自3月28日起未來3個月內停止各種豆類產品的出口。這也是繼糧食主要出口國越南、哈薩克斯坦之後,又一國家宣佈禁止糧食出口了。

“不排除大米價格會上漲。”華南地區的一位投資經理認為,本來糧食供給是可以動態平衡的,疫情不僅會影響一些種植和貿易流通,關鍵消費者減少出門都會多買食物存著,等大家都存食物了會破壞動態平衡,如果再疊加來點天災,動態平衡就徹底被破壞了。國家有儲備倒不至於會沒吃的,但流通領域可能會越來越緊俏,價格漲是必然的,尤其是高端大米。

中信證券3月30日指出,疫情短期或衝擊全球農產品供應鏈,中期農產品價格或迎來全面上漲,推薦種植相關公司蘇墾農發等。若糧食價格上漲,上游種業公司料將受益,草地貪夜蛾的爆發料也將推動轉基因商業化加速。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糧食類的龍頭股,以及種子類上市公司將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大米管夠!疫情期間國內糧食供給正常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的同時,天災也沒有閒著。

根據參考消息3月5日的報道,據聯合國統計,肯尼亞因蝗災損失最為嚴重,約1000億至2000億隻蝗蟲在約2400平方公里範圍內破壞農作物。如果農作物被吞食一空,則肯尼亞將損失8400萬人份的糧食。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指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約1200萬人處於糧食危機狀態。蝗蟲還飛向坦桑尼亞和南蘇丹,加劇糧食短缺。

澳洲大火是另一個因素,這場持續五個月,在2020年2月中旬才結束的大火,對澳洲的糧食也產生了影響。根據深圳衛視的報道,澳洲大火給當地畜牧業和農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澳大利亞是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據統計,澳洲糧食減產數據大概在7%左右。

根據券商中國今年年初的報道,澳洲大火最為直接的衝擊可能來自全球小麥的供應。據中信建投期貨,澳大利亞除東部沿海少數地區是熱帶雨林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其他大部分地區降水少。澳大利亞以種植小麥為主,小麥是澳大利亞主要的冬季作物,秋季播種,春季和夏季根據季節條件進行收穫,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其主要產州是西澳大利亞州,新南威爾士州,南澳大利亞州,維多利亞州和昆士蘭州。澳大利亞大部分小麥銷往海外,而西澳大利亞州是最大的出口州。主要出口市場在亞洲和中東地區,包括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越南和蘇丹。供國內消費和原料種植的小麥主要產於東海岸。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3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防範氣象災害保障復工復產和春耕備耕工作情況舉行發佈會。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奪取今年的夏糧和全年糧食豐收,防病治蟲的任務十分繁重。

據劉莉華介紹,全國春耕春播進行比較順利,截至3月26日,全國春播糧食7480多萬畝,完成意向種植的8%,進度同比快了0.6個百分點。早稻育秧已近七成,栽插1600多萬畝,育秧進度快了1.6個百分點,栽插進度快2.9個百分點。

其中,夏糧作為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佔全年糧食生產超過1/5,其主體是冬小麥。劉莉華表示,目前北方的冬小麥已經開始拔節,江淮地區開始孕穗,西南地區正在灌漿。根據農業部調度的情況,今年小麥的面積基本穩定,越冬期氣候條件總體有利,加之春季田管比較到位,目前小麥的苗情長勢好於上年也好於常年。調度一二類苗比例87.2%,比上年提高3.5個百分點。總的來說,今年夏糧情況可以概括為四句話:土壤墒情充足,苗情總體較好,豐收很有基礎,田管切勿放鬆。

根據新華社3月29日報道,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28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表示,我國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供求總體寬鬆,完全能滿足人民群眾日常消費需求,也能夠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考驗。

王遼衛介紹,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近日越南宣佈暫停大米出口。越南常年大米出口700萬噸左右,大體佔世界貿易量的15%,限制出口可能會造成國際市場大米價格波動。不過我國大米進口數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進口255萬噸,同比下降53萬噸,進口大米佔我國大米消費約1%,即使大米不進口也不會影響國內市場供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