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對當時的全國各地方都有哪些影響?

駐足小站看歷史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其性質是英國發動的一場侵略中國的戰爭。

鴉片戰爭的後果是使中國領土和主權開始遭到破壞,中國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鴉片戰爭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苦難。

鴉片戰爭的客觀後果,首先打破清朝閉關鎖國局面,使中國由閉關逐步走向開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國社會內部變革,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舊制度的解體。經濟上,商品經濟發展,封建經濟開始瓦解,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思想上,先進的知識分子興起“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西學東漸的局面開始形成。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主觀目的是在於把中國變成它的產品銷售市場和原料供應地,中國由封閉到逐步向世界開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鴉片戰爭帶來的客觀後果。

1 政治上加強控制

西方國家通過一系列的軍事侵略活動,迫使中國簽訂了不平等 的條約.強佔和“租借”了大量的領土,與此同時還在中國獲得了在中國領土上駐兵的特權,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並且控制了中國的海關.可以說當時中國的政治控制力一點也不樂觀. 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權,經過國外侵略勢力和國內農民革命的幾度衝擊,已無法照老樣子統治下去,在“滅亡”威脅面前,一部分封建統治階級,不得不轉化為洋務派,推行洋務運動,於是,封建政權開始向資本主義近代化傾斜。

2 經濟上逐步滲透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資本主義勢力陸續侵入,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近代化邁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歷程,至19世紀末,中國使用機器的近代工礦企業陸續出現。

近代商業也陸帶來的客觀後果。

1 政治上加強控制

西方國家通過一系列的軍事侵略活動,迫使中國簽訂了不平等 的條約.強佔和“租借”了大量的領土,與此同時還在中國獲得了在中國領土上駐兵的特權,在中國享有領事裁判權,並且控制了中國的海關.可以說當時中國的政治控制力一點也不樂觀. 原已走下坡路的清王朝封建政權,經過國外侵略勢力和國內農民革命的幾度衝擊,已無法照老樣子統治下去,在“滅亡”威脅面前,一部分封建統治階級,不得不轉化為洋務派,推行洋務運動,於是,封建政權開始向資本主義近代化傾斜。

2 經濟上逐步滲透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五口通商,西方資本主義勢力陸續侵入,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近代化邁進,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歷程,至19世紀末,中國使用機器的近代工礦企業陸續出現。

近代商業也陸續出現。外資在華開設的洋行總數達400餘家。近代金融業也應運而生。外國在華的銀行保險業已近20家。舊式錢莊業也開始轉向近代化。

3 文化上漸趨西化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僅引起了政治、經濟領域的變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觀念的轉化。我們的共識是: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19世紀上半期,一種新的文明,乘著西方軍艦,帶著廉價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觀念呼嘯而來的時候,古老的華夏文明再也不可能同化它了。中國近代歷史就成為一部錯綜複雜的歷史。我們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於國門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須打開國門迎接科學民主之曙光。當時中國的國情是: 西方資本主義的近代科學技術以及社會文化的書籍,逐步輸入。 傳播西學的各種新式學堂陸續開辦,並開始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60年代後期北京、上海等地開辦的同文館和廣方言館,先後培養了300人左右翻譯。

鴉片戰爭對中國最突出的影響是使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

(1)社會性質方面:方面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都隨之發生變化。

(2)社會經濟方面:開始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有利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3)社會政治方面:導致清政局的開始變化。

(4)階級關係方面:農民負擔加重,清政府的腐敗進一步暴露,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爆發。

(5)社會思想方面:“閉目塞聽”局面有所改變。一批有遠見的中國人覺醒,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

①社會性質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領土、領海、司法等主權遭破壞。外國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權,瘋狂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逐漸把中國市場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社會矛盾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開始轉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③革命任務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中國從此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僅引起了政治、經濟領域的變化,而且也引起了思想觀念的轉化。我們的共識是:鴉片戰爭是中國遭受外國資本主義奴役的起點,它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化,它是中國歷史的轉折。

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好的影響

從軍事上看,讓中國見識到了,西方的先進武器,為後來的洋務運動埋下了伏筆,而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也失敗了,但是其中的人才,卻成為了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同時在洋務運動中,中國的民族工業開始有了進步的發展(雖然進步也很小),比如現代輪船招商局,現代化的軍代,北洋艦隊。

從科技上看,中國人開始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從此以後,中國不斷有人出國遠洋,學習先進科學技術,比如,建國後,他們中的有些人又回國,參與國家高新技術的研究。

從思想上看,天朝大國的迷夢被打碎了,中國開始意識到東西方的差距,並由那時起,在政治制度、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上,幾代開始不停追趕。傳統的鬱悶思想、保守思想紛紛被打碎。

從經濟上看,鴉片戰爭摧毀了中國的小農經濟,給中國農民造成了遭難,但是帶來的鋼鐵、火車、機械卻給中國帶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機遇,西方殖民者在掠奪中國的同時也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環境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天下城城天下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始,戰爭爆發於1840年中英之間的一場戰爭,戰爭於1842年英國勝利而結束。

這場戰爭對中國的影響十分巨大。1.政治上,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中國領土、領海、司法、關稅、貿易等等主權逐漸喪失。2.經濟上,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世界商品經濟的巨大影響,激化了國內矛盾,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另一方面,滋生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3.文化思想上,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關注世界,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推動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和興起。為後來的辛亥革命埋下了思想基礎。





穿越時空的歲月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最後英軍獲勝,中方被迫與英方簽訂《南京條約》。

那麼,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對當時的全國有哪些影響呢?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割讓香港島,並賠款2100萬兩銀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英國獲得了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原本占主導地位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受到強烈衝擊,中國日益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一部分;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衝擊作用;伴隨著經濟上的深入,國外的先進文化也同時傳入中國:自然科學沖洗著國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無知;國外的生活方式開始融入上層社會的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在中國國內悄然傳播,為後來的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開始打下思想基礎。

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國家嚴重危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同時也揭開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大江侃歷史


1840年6月--1842年8月,中國社會正處於清朝道光二十到二十二年,在這個時期,中國封建王朝風雨飄搖,統治者內部矛盾卻還是節節攀升。當時英國已經向中國銷售了二十多年的鴉片,從林則徐1839年在廣東強行銷燬鴉片的禁菸運動開始,就引起了英國政府的強烈不滿,中英矛盾升級,並與1840年開始爆發戰爭,持續了兩年。

沒有任何懸念的,戰爭中英雙方以中國慘敗收場,英國打了勝仗,由此,英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要求中國割地賠款。簽訂了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並將香港島永久讓予英國,中國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走上了一條割地賠款的黑暗之路。

也是從這個時候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封建社會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篇章。也給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

政治方面影響

中國割讓了香港島,由此開放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個通商口岸,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並且在簽訂《南京條約》後,其他列強國家也紛紛趁機瓜分,中國的領土、領空、領海等主權遭到嚴重破壞,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淪為列強統治的工具,逐漸進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當然,這時候的中國也有很多人意識到要向西方學習,開始走向探索救國救民之路。

經濟方面的影響

五個通商口岸的開放,清政府對外國開放中國市場,貿易迅速膨脹,中外貿易互通,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也讓沿海地區工商業開始發展,為以後沿海城市成為中國經濟發達地區打下基礎。

思想文化方面的影響

經過鴉片戰爭後 ,外國先進思想傳入中國,中國人也慢慢覺醒,開始拋棄腐朽的舊觀念,學習西方先進事物,思想。 這也為之後的各種變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打下了基礎。


小藝談史


說實話,第一次鴉片戰爭對內陸省份的直接影響真不大,影響在其他方面。

當時的中國社會仍然是封閉式的小農經濟,皇權不下鄉,宗族維持著地方治安。我們說鴉片戰爭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這話不假,但既然是開端,影響肯定就沒有那麼大。

《南京條約》所求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所以對上海等5個開放口岸的影響更大一些,上海的崛起也是始於此時,但對內陸來說呢?

內陸的鴉片也不多,英國主要商品如棉布等因為運輸不便也很難進入內陸,對內陸鄉下人來說,生活該怎樣還是怎樣,甚至小民都可能沒聽說過這場戰爭。

那鴉片戰爭對內陸就沒有影響嗎?還是有的。

影響主要表現在官吏的橫徵暴斂上。

《南京條約》要求清政府賠償2100萬元,以當時清政府的財力來說,國庫絕對拿得出來。但可能是皇上,也可能是軍機處的官員,並不想從國庫裡掏錢,因此讓下面的省份籌集,這就給了官員們機會了。

派下去的官員無不中飽私囊,層層盤剝,數倍於賠償金的白銀被徵收。最後不知所蹤。

再來看《南京條約》的影響,1842年簽訂以後,貿易繁榮的景象僅維持了3年,到1845年貿易量就不再增長了,甚至出現下降的趨勢,也就是說,中英貿易僅僅侷限在通商口岸及其周圍,對內陸沒有影響。而間接影響,也就是官員強徵賠償金而已,放在全國來說,也不是大事。


糊塗大歷史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小時侯,在歷史課上學過。

廈門是個港口,外國的侵略者,把大量的煙土,送進中國,讓中國的老百姓吃。

許多家庭因為吃鴉片,弄得家庭破碎,毒品不僅讓家庭傾家蕩產,還讓老百姓的身體都毀了。吃鴉片的人,骨瘦如柴。像一個殭屍一樣。林則徐第一次在虎門這個地方把外國進口的鴉片都銷燬了。

英國人拿它作為藉口,道光二十年,1840年6月,英國人開出46艘軍艦,4000名士兵,在英國海軍少將的帶領下,在廣東珠江口海岸上岸。佔領海口,封鎖海岸。

這次戰爭以鴉片為由,主要是以通商為藉口,要中國開放國門,這場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

道光帝空有治國理想,但不積極加強軍隊的裝備,只是借酒澆愁,他是第一個逃離紫錦城的皇帝。國家落後,軍事不強大,民不聊生,都是戰爭失敗的開瑞。

國外的軍艦,槍支彈藥遠強於中國,並且清軍中,很有人吸食鴉片,導致體力不行,槍支不行,沒幾個回合,就被打敗了。

鴉片戰爭又稱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

這是第一次以鴉片作為藉口的戰事,非常丟臉。不僅要賠款,還要向英國人割讓土地。只因國家軍事力量薄弱,才讓外國人有機可乘。

這是中國向外開放通商的開始,打開中國近代史的開幕。

割讓中國土地,讓外國的鴉片源源流進中國,而中國白花花的銀子都流進外國侵略者的口袋中。它使中國的恥辱,被人打倒家門口,損兵折將,向英方求和停戰。

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賠款,割地使中國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

鴉片戰爭是中國和英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嚴重危害中國主權,它使中國喪失了經濟自主。開放主要通商口,讓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它使中國近代史的開瑞,愛國的中國老百姓,紛紛投身到抵抗侵略的鬥爭中去!





陳紅光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對當時的全國各地方都有哪些影響?】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1842年,發生清政府和英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最後以清政府戰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賠償白銀2100萬兩,開放5個通商口岸,清王朝從此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

清政府一直實行的是閉關鎖國政策,戰爭發生在19世紀英國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展,商品輸出大增,而清政府輸出的瓷器,茶葉,絲綢等在貿易方面形成了貿易順差,於是英國政府為了對付清政府,開始給清政府輸入鴉片,蠶食中國人的精神,在1838-1839年道光帝派遣林則徐在廣東禁止鴉片(著名的虎門銷煙)。然後英國政府為了打開中國這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古老國度,發動戰爭,最後以先進的武器打敗清政府。

小編認為,從政治上講,清政府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領土受到侵犯,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

在經濟上講,增加了中國百姓的負擔,為以後的太平天國運動起到一定官逼民反的埋下伏筆。

在西方列強方面看到了這是一個虛弱的國度,為以後百年屈辱的近代史埋下禍根。

在我們看來,從此開始了為了中華民族崛起和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出現了很多可泣可歌的英雄和他們的事蹟。








小灰讀歷史


第一次鴉片戰爭造成的戰爭結果,當然是以清政府的失敗來告終,於英方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也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開啟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熱潮,中國的領土主權也是一步步的喪失,我們從以下幾個層面來分析

一 經濟

條約規定清政府開放廣州,寧波,廈門,福州,上海等五個地方為通商口岸,相當於喪失了貿易主權。因為當時英國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大機器工業代替了手工業,於是商品產量急劇上升,為了找到商品傾銷市場,英國政府用軍事手腕敲開了中國的國門,對於中國當時的從事手工業的“小作坊”經濟來說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使得國民經濟蕭條,造成了大量的白銀外流,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拮据

二 軍事

戰敗的國家,當然沒有選擇的權力,清政府被迫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賠付英國2100萬兩白銀,應了那句話,弱國無外交。

三 政治

《南京條約》簽訂後,在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虎門條約》,諸國列強看到有利可圖,紛紛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年10月24日,中法簽訂《黃甫條約》。這些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政治發生了重大改變,中國從一個政治主權,領土主權完整的封建國家,逐漸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清政府也淪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也成了列強商品的傾銷地。

四 思想

由於列強的壓迫,中國內部的階級矛盾也日益嚴重,一部分知識分子意識到中國只有圖強自立一條路可走,於是有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說法。也為後來的新民主主義的開端打下了堅定的思想,政治,經濟,軍事基礎。






舊夢難尋MAX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每一箇中華炎黃子孫由衷引以自豪和驕傲。然而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和變化的,當我們還沉醉於“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時,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9世紀早期英國已經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大生產已經取代了傳統的手工勞動,生產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效率大大提高,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世界工廠”。

這就急於迫使英國對外尋找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原料,中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能滿足他的需求,在正當貿易受挫之後,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最後這場戰爭的結局是面對西方先進文明的尖船炮艦,落後的清政府以失敗而告終。

那麼,作為一次侵略戰爭,到底給我們中國人民帶來一些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這對於中華名族來說是一場災難,中國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雙方在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844年又分別和美國和法國簽訂《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作為附件補充,不再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封建王朝,中國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面從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首先,在社會政治方面。破壞了領土、領海、司法、關稅等主權 。

中英《南京條約》第一條是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領土完整,助長了西方侵略中國的野心,使得在後來香港的九龍和新界一步一步的淪陷。

第二條則是賠款2100萬兩銀元,為了賠款,清政府不惜一切手段向老百姓加大稅收力度,民不聊生,老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鴉片戰爭之後,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導致階級矛盾非常尖銳。

第四條中,協定關稅權,英國進出口中國的貨物的關稅,中國必須與英國人商量。這樣一來英國控制了中國的關稅權,中國失去了獨立制定關稅的權利,關稅權遭到破壞。有甚者是,後來中國海關稅務司司長由外國人赫德擔任,關稅起不到保護本民族企業的作用,於是外國商品源源不斷的進入中國,物美價廉的洋貨在中國市場上極具競爭力,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漸被瓦解和破壞。這是英國人最喜歡的一項條款,滿足了他尋找市場的需求。

“片面最惠國待遇”,同時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準英人一體均沾,用示平允."這就是說只要中國給其他國家好處,英國就可以同享,正常的國際交往中,最惠國待遇應是雙方互惠.英國只要求中國給予英國最惠國待遇,卻未承諾英國給予中國同等待遇.這就成為簽約雙方不平等的"片面"最惠國待遇.繼英國之後,有15個國家先後從清政府那裡得到片面最惠國待遇.這一條時最為嚴重的,以後只要任何一個國家從清政府這裡得到特權,其他國家就可根據“片面最惠國待遇”也享有同樣的好處和特權。

其次,在經濟方面 中國逐步淪為西方國家的商品傾銷市場、原料產地

《南京條約》第三條,開放通商口岸,包括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這一點也能滿足英國的市場需求,源源不斷向通商口岸輸出商品,同時大量收購原材料農產品,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傳統自給自足自然經濟逐漸瓦解和解體。

再次,軍事方面威脅了中國人民的生存權,踐踏國家主權

“領事裁判權”破壞司法主權。一時外國人在中國製造的刑事案件數不勝數,中國人人人自危,因為外國人在中國犯法,交給他們領事館來處理,中國法律根本管不到他們。

在中國取得居住,租房等特權,在中國土地上橫行霸道。

二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無限痛苦和災難之外,也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文明和思想,也有許多的積極意義,我們要一分為二來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外交政策和思想文化上。打破了清政府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打開國門,面向世界。鴉片戰爭後有一部分知識分子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衝擊作用。開始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驚醒過來,諸如像林則徐、魏源等一大批人向西方學習,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後來又有封建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

然後,經濟上促進本國名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自然經濟解體,一部分農民破產,剛好為資本主義提供了了自由勞動力和市場,促進本國名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名族資本主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促進中國近代化。

總之, 這對於中華名族來說是一場災難,中國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社會政治方面。破壞了領土、領海、司法、關稅等主權 。在經濟方面 中國逐步淪為西方國家的商品傾銷市場、原料產地,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面向世界的機會。


馬兒說歷史


政治上:社會性質變化,一系列條約使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革命任務的變化,反侵略反封建。經濟上,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思想上,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中國近代外交:從“朝貢體系”到“不平等條約體系”,朝貢體系立足點是“華夷觀”思想,體現了古代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定位。在該體系下,“朝貢——冊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實質上是宗主認同外交。在朝貢體系影響下,東亞地區逐漸形成一個以漢字、儒家、佛教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在中國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確立的西方列強在華特權制度的總稱。其依據是1842年《南京條約》以來的所有不平等條約。這個不平等條約體系的本質特徵是西方列強通過戰爭手段憑藉不平等條約,在中國享有各種特權,使中國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