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關注疫情下的上海時裝週:T臺入“雲”端

【歐洲時報陳斯睿編譯】3月24日至30日,受疫情影響,上海時裝週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電子商務應用程序天貓及淘寶進行直播,以“雲走秀+雲直播”的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線上走秀的新穎形式吸引了《金融時報》時尚編輯勞倫·英德維克(Lauren Indvik)的注意,報道並分析線上時裝週形式的可行性與延續性。

文中提到, 3月26日,倫敦設計師精品買手店Browns的採購總監艾達·彼得森(Ida Peterson)在採購團隊一名中國助手的幫助下,通過手機登錄了淘寶上的時裝週版塊,板塊中列出了上海時裝週2020秋冬季的時間表。本應為期八天的線下時裝週轉戰線上,進行151個品牌為期7天的“雲走秀”。

英媒关注疫情下的上海时装周:T台入“云”端

4月1日,上海新天地,一名銷售員正在進行網上直播銷售。(圖片來源:中新社)

得知時裝週將在線上進行,設計師們迅速採取行動,準備了他們的走秀視頻。在經過數月的社會疏離和供應鏈中斷,有些設計師仍在盡最大努力完成他們的作品。“我不得不自己剪裁所有布料,這是我很久沒有做的了,(感覺)有點像做我的畢業作品。”駐上海的SHUSHU/TONG設計師蔣雨彤說。

勞倫表示,這次上海時裝週的展示方式像典型的時裝週一樣,設計師按被分配到的時間來展示自己的產品系列。但不同的是,設計師們可以利用他們的時間進行直播聊天,向大眾介紹他們的品牌,並展示他們的秋冬系列。有的設計師做得像網絡購物頻道,推銷一些已經上線的春季系列。時尚媒體公司BoF 時裝商業評論中文網站編輯總監楊憶非對直播的形式表示讚賞,她以品牌Shuting Qiu的時裝秀舉例,設計師裘淑婷和她的丈夫在直播中坦率地談論了公司的歷史和宗旨。

勞倫介紹,有一些設計師則不利用直播,而使用預先錄製的短視頻來“複製”時裝秀的觀感。在SHUSHU/TONG的視頻中,一組1960年代風格的秘書坐在打字機上,衣著少女的荷葉邊連衣裙或甜美的格子印花大衣,固定好妝容,拿起手提包,一個個地走過旋轉門。

勞倫認為,作為時裝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概念,但是過於重複,無法提高觀眾的參與度。而更有效果的,是設計師Angel Chen的五分鐘秀,其中快速移動的攝影機鏡頭和虛擬的偽末日場景的快速轉換,模特在黑夜中穿過角鬥場,或走過一團被閃電照亮的石雕雕像,為觀眾提供了動態的視頻體驗。

根據天貓的數據,在時裝秀開始後的前三個小時內就吸引了250萬觀眾,素然(ZUCZUG)等品牌的視頻銷售轉化率高達13%。擁有大量粉絲的較大商業品牌擁有大部分觀眾,而名氣較小的設計師,也吸引了2萬至4萬的受眾。蔣雨彤很高興,因為她平時的直播觀眾通常僅有350人。

文中談到,對於設計師、買家和時尚編輯來說,數字化時裝週還不能完全取代線下。雖然這種形式令人印象深刻,但上海時裝週的直播充滿了技術故障,即使是預先錄製好的視頻,也因為分辨率也太低,無法讓人感覺到面料的質感和走秀設計的質量。除了技術,還有人為因素要考慮。時裝週不僅與時裝秀有關。走秀之外的互動也同樣重要。設計師和時尚編輯之間的對話,會詳細討論設計概念和構造;展廳和買手之間的私人預約通常會帶來訂單,並常有年輕的設計師在這過程中被髮掘。

勞倫透露,在上海時裝週期間,倫敦設計師精品買手店Browns的採購總監艾達·彼得森安排和中國品牌的線上會議,但是由於無法親自出席,她錯過了找尋新人才的機會。另外,數字化上海時裝週並沒有考慮工廠和國際觀眾。相反,它被塑造成一次面向公眾的活動,旨在提高品牌知名度,並推動解封后中國的購買力。

緊隨上海的潮流之後,其他時裝週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莫斯科的“俄羅斯時裝週”於4月4日至5日舉行,在電子商務網站Aizel.ru以及《時尚芭莎》和《Vogue》播放提前錄製好的30多個品牌(平時時裝週參與品牌數量的一半)的走秀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