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告別抑鬱,自律起來”是我在頭條號上發的第一篇原創文章,今晚發現,閱讀量竟然破千,有7人評論(含我自己),著實有點膨脹。

本打算一天來更新一篇有質量的文章,這樣我也不至於太累,但是看到@日本海和@用戶5304788557002的兩條評論詢問通過什麼自律辦法改變,我突然血脈噴張想寫點什麼,以饗讀者。

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帶你走過不快樂的時光

不是賣關子,這篇文章我不想寫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如何來自律,因為想要的自律的人,是有能力獲得簡單的快樂的,自律以後,產生的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快樂和成就感。

而就如上篇提到,很多人還處於“亞快樂”的狀態,作者認為,你不快樂了、痛苦了、掙扎了那麼長時間,通過我短短一篇還是幾篇文章就讓你猛然脫離苦海,怕是這篇文章開光了也難以辦到。

所以,我們慢慢來,彆著急,一點一點剖析自己,救贖自己,就像這十多年我過的這樣。

我不是生來就是醫生,而是久病成醫,我經歷過那些內心深處的煎熬,所以才更懂壓抑的你。

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你越孤僻,也證明了你越討厭自己。——我們先來從接受自己開始吧。

沒有人生來就是討厭自己的吧,人類作為動物的一種,生來就有求生的慾望。你聽說過誰生來是為了自殺的嗎?

甚至很多生來就有缺陷的人,他們第一時間想的不是去死,而是怎麼去適應,或是學盲文,或是自力更生。

再換種方式來說,如果從大自然淘汰的角度來考慮,可能曾經有過這種DNA,該生物出生伊始就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該物種應該於改革開放吹滿地前已經絕種了。

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綜上所述,沒有人生來就討厭自己。這點可以確定以後,我們再想想是什麼,讓我們開始變得討厭我自己?

童年的生活環境,在你認知剛剛朦朧才初露雛形的時候的經歷,沒有人刻意去教,你也沒認真學,但是卻成了你印在腦子裡無法抹去的潛意識。

5、6歲的時候,我住在4樓的步梯樓裡。每次媽媽和我外出回來,媽媽都會對我今天做了哪些錯事一一嚴肅斥責,如果我敢出言反駁,少不了一頓暴風雨,但是如果我能梨花帶雨,則媽媽對教育效果比較滿意。

畢竟咱們的教育核心是獨裁和霸道嘛,人的主觀能動性什麼的在中國也是被忽視的。

後來幼年的我養成了一種習慣,每次和媽媽走到步梯的一樓時,我就開始如數家珍的說我今天犯了那些過錯,並提出了日後如何改進的寶貴意見,媽媽每次都對我的大徹大悟甚是滿意,滿是慈愛的撫摸我的額頭。

這段小時候的經歷竟慢慢的融入我的骨髓中,伴我成長。

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以後的日子裡,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裡,我都極善反思,當然自省有好的一面,古人不還說三省吾身。但是自省過頭了,好像走火入魔。

在與人發生意見不合時,我第一個想的是我哪做錯了,於是有人說我悠遊寡斷。

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說話小心翼翼,如果那句話說的自認為不盡人意或者可能影響到了他人的美麗心情,我馬上痛苦不已,甚至一下午的時候都每每想起此事感覺愧對了他人。

總而言之,我不像個帶把的。(要是爸爸在我童年的時候多陪陪我多好)

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有的人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無論對錯,有的人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卻充滿野性的魅力,有的人即使犯錯了也滿嘴歪道理,典型的人物比如曹操“知錯、改錯、不認錯”。

這些人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餘,無論對錯,也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而不是瞻前顧後,生怕說錯一個字,得罪了別人。

他們的內心有堡壘,能夠抵禦外敵。而不是大開城門,隨意進出。

毫無意義的自省會浪費你的很多時間,讓你覺得很累,和別人交往很累,變得愈加虛偽,累到你沒有時間去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而是讓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在你的大腦裡打架,你變得不再是你了。

引子:你經歷了那麼多痛苦,怎麼會一下就沖刷乾淨?

說實話,很多小事,沒有人去注意,真的做錯了,不必耿耿於懷,能夠長個教訓就可以了。

很多話,別太放在心上,即使你說了別人不高興的話或者是別人對你說的,也大可被其他的話題所轉移。

很多事,很多話,你在意了,變了臉色了,這件事才真的上升到你所想象的高度。

而人與人交往,其實是很簡單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也不被別人的想法所左右。

無論對錯,敢於去表達、去做,即使錯了,又能怎樣呢?

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而活,不為他人所累,來更好的接受自己,這樣,別人也才會去接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