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学科专家解读

高中地理新课程解读系列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一门基础学科课程,其内容反映地理学的本质,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对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解读,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 1.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 2.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标准;
  • 3.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
  • 4.高中地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

本期为老师们带来的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节选内容。


本期内容提要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 


  • 1. 人地协调观

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学科专家解读


  • 2. 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3. 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4. 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如何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体现呢?下面来看看学科专家的解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人地协调观解读

  • 视频建议WIFI网络收看



主讲专家

刘 霞 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学名师、常州市明德实验中学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戴文斌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常州市地理教学能手、全国地理优质课特等奖获得者

李 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级中学教师,常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基本功竞赛一等奖


新课程资源系列之高中地理

如何理解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学科专家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学与教指南 必修一

  • 顾 问:朱慕菊 张民生
  • 主 任:崔允漷 陆志平
  • 副主任:杨向东 张铁道 刘红云 杨晓哲
  • 主 编:朱翔
  • 执行主编:刘霞
  • 副主编:沈斌 戴文斌
  • 编写人员:欧阳晓 邓杉文奇 张冬柯 彭婕 李兰 孙越雯 李学鹏 蒋洁 胡祝娟 赵俊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