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是什麼?抱抱會傳染艾滋嗎?小康帶你全面瞭解AIDS

什麼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類免疫力缺陷病毒(Human Immune Deficiency Virus)所引致的,簡稱為艾滋病病毒或HIV。

艾滋病的學名:獲得性免疫力缺陷綜合症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 cquired = 獲得的 I mmune = 免疫力

D eficiency = 缺陷 S yndrome = 綜合症

根據世衛組織和艾滋病規劃署的估計,截至2016年底,全球約3670萬人感染HIV。同年,約有180萬人新感染,100萬人死於與HIV有關的疾病。

艾滋是什麼?抱抱會傳染艾滋嗎?小康帶你全面瞭解AIDS

HIV是如何對身體產生危害的?

HIV把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大量破壞該細胞,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

*CD4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CD4主要由輔助T(Th)細胞表達,是Th細胞TCR識別抗原的受體,與MHCⅡ類分子的非多肽區結合,參與Th細胞TCR識別抗原過程。

因此,人體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發生惡性腫瘤,病死率較高。

艾滋是什麼?抱抱會傳染艾滋嗎?小康帶你全面瞭解AIDS

HIV攜帶者≠艾滋病患者

感染了HIV攜帶者≠艾滋病患者,從HIV感染者到艾滋病患者,有一個十分漫長的過程。

HIV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病發前,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是什麼?抱抱會傳染艾滋嗎?小康帶你全面瞭解AIDS

HIV的主要傳播渠道

HIV的主要傳播途徑有以下幾種:1、與HIV感染者發生無保護的性行為(陰道或肛門);2、輸入受汙染的血液,與HIV感染共用針頭、注射器、手術設備或其他鋒利的器械;3、母嬰傳播:在懷孕、分娩和哺乳期間,它也可能在母親和嬰兒之間傳播。

*與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用餐、握手、擁抱等不會感染HIV

艾滋是什麼?抱抱會傳染艾滋嗎?小康帶你全面瞭解AIDS

影響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最常見威脅生命的機會性感染是什麼?

2016年,結核病導致40萬艾滋病毒感染者死亡。結核病是非洲艾滋病毒感染者的頭號死因,也是全世界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艾滋病可以治癒嗎?

不,艾滋病仍然無法治癒。但是,如果堅持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艾滋病毒在體內的進展可以減緩到幾乎停止,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與健康人一樣地生活和工作。

國家對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有什麼相關支持政策嗎?

為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維護正常經濟社會秩序,遏制艾滋病流行蔓延,我國政府出臺了預防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

“四免一關懷”中的“四免”分別是:

  • 農村居民和城鎮未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障制度的經濟困難人員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當地衛生部門指定的傳染病醫院或設有傳染病區(科)的綜合醫院服用免費的抗病毒藥物,接受抗病毒治療;
  • 所有自願接受艾滋病諮詢和病毒檢測的人員,都可在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醫療等機構,得到免費諮詢和艾滋病病毒抗體初篩檢測;
  • 對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婦,由當地承擔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任務的醫院提供健康諮詢、產前指導和分娩服務,及時免費提供母嬰阻斷藥物和嬰兒檢測試劑;
  •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通過多種途徑籌集經費,開展艾滋病遺孤的心理康復,為其提供免費義務教育。

一關懷

“一關懷”指的是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關懷,各級政府將經濟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納入政府補助範圍,按有關社會救濟政策的規定給予生活補助;扶助有生產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從事力所能及的生產活動,增加其收入。

如何預防感染HIV?

(1)控制傳染源:對已感染艾滋病人員進行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其報復社會的心理;醫療部門發現感染者及時上報;可疑患者或有接觸者要及早就醫,克服恐懼心理;

(2)切斷傳播途徑:避免高危行為,如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多個性伴侶、性交時不使用安全套、感染艾滋病的婦女懷孕或哺乳等;

(3)保護易感人群:對與艾滋病患者有接觸的人員或高危人群要加強健康教育和預防感染措施。如醫生給艾滋病患者手術時加戴手套等;對高危人群應加強教育,定期檢測 HIV 抗體。

艾滋是什麼?抱抱會傳染艾滋嗎?小康帶你全面瞭解AIDS

艾滋病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艾滋病是一個慢性的傳染病,其病程可分為急性期、無症狀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通常出現在感染 HIV 後 2~4 周,主要是病毒全身擴散的表現。如發熱、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肌肉痛、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各種類型的皮疹等,一般 1~3 周後症狀緩解。

(2)無症狀期:無症狀期可以是急性期好轉後發生,也可以無明顯的急性期而直接表現為無症狀期,這個階段可能持續 6~8 年。

(3)艾滋病期:這個時期主要表現為 HIV 相關症狀、機會性感染和腫瘤。

參考文獻:

[1] 沈銀忠. 《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版)》解讀[J]. 傳染病信息, 2019(1).

[2] 孫達, 邵麗軍, 王穎, et al.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進展[J]. 中國艾滋病性病, 2019(4).

[3] 劉雲凱, 羅茂凰, 呂智軍. 2002年全球艾滋病流行狀況[J]. 口岸衛生控制, 2003(3).

[4] 郭瑞芳. 瞭解艾滋病[J]. 中國保健營養, 2001(12):31-32.

[5] 《中國職業醫學》編輯部. 關注“世界艾滋病日”,主動檢測,知艾防艾,共享健康[J]. 中國職業醫學, 2018(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