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明太祖朱元璋安定天下之後,定官田畝稅為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減二升。然而這並不是公正地適用於全天下的百姓。明太祖雖然雄才大略,卻是個心胸狹窄的人。他痛恨江南--帶的百姓曾依附於他的死對頭張士誠,因而不但將許多大地主和富民的田地沒收為官田,還按原來私租額收稅,使得浙西官民田的田賦每畝高達二三石。百姓哪裡能夠繳完這樣高的稅糧呢?年復一年,稅糧只得不斷地拖欠,而農民被官府、地主所逼,只得逃亡,這時,終於出來了一位有經世之才的理財家周忱,不僅扭轉了江南地區長期拖欠稅糧,百姓大批逃亡的局勢,使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倉廩殷實,而且還進行了一系列利國利民的財政改革,周忱因而被當時的人們稱頌不已,還得到了後人的讚美的景仰。

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周忱,字恂如,是江西吉水縣人。他從小聰明好學,為人謹慎穩重。二十四歲考中進士後,第二年,明成祖預選進士人文淵閣深造時,周忱上書給皇帝,說自己年輕識淺,還想要繼續學習,明成祖賞識他的志氣,就應允了他。在這段學習時間內,周忱讀書十分用功;學習結束後就被任命為刑部主事,很快又升為刑部員外郎。周忱有經世濟國之才,在刑部卻沒有能得到賞識,受到重用。人們都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戶部尚書夏元吉瞭解他。這位夏元吉,是明代一位高風亮節,善以慧眼識人的名臣。他知道周忱很有才能,只是一一時間不能發揮而己。果然在1430年,明宣宗聽取了大臣們的推薦,任命周忱為工部右侍郎,到江南地區整頓財政,總督稅糧。

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這一年,周忱已經五十歲了,終於有了發揮才能的機會。當時江南拖欠稅糧十分嚴重,僅蘇州一地,歷年拖欠的稅糧已多達800萬石;周憂的任務,是非常艱鉅的。一到江南,周忱立刻召集當地的百姓,詢問他們拖欠稅糧的原因。百姓們都說,每年稅糧徵收時,豪戶都不肯負擔運輸稅糧所需的加耗,官吏就將之轉嫁在貧民小戶的頭上,他們不堪重負,就只得逃亡。這種加耗,是一種在運輸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官府將其折算為糧食,要求交稅的農戶承擔。這樣,農戶不但要負擔沉重的稅糧,還要負擔豪戶的加耗,其負擔之重,可想而知。經過周密的調查研究之後,周忱針對拖欠稅糧是因為稅額太重與加耗不均的狀況,進行了一系列相應的改革。

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首先,周憂上書給皇帝,要求減去蘇州稅糧七十二萬餘石、獲得了批准。而其他各地的稅糧也相應地有所減少,百姓的負擔因而減輕了不少。其次,周憂又實行了“平米法”,改變了過去加耗不均的狀況。這樣一來,普通百姓的負擔大為減輕,而官府的稅收也增加了。可是地主豪紳,卻開始對周憂不滿;周忱的“平米法”,使他們再也不能將額外的負擔轉嫁給貧民小戶了。然而周忱的改革,卻使得大地主、豪紳巨官們十分不滿。早在周忱改革之初,他們就多加阻撓、百般破壞。但是朝廷中的重臣如夏元吉、楊榮等,都站在周忱的一邊,支持他利國利民的改革措施。所以雖然多次有人彈劾周忱妄意變法,明朝的皇帝明宣宗、明英宗等都沒有聽信讒言,依舊重用周忱。而周忱也的確克盡職守,凡是有什麼要改革的地方,他決不猶豫,一定奏請朝廷批准。

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這樣,周忱的財政改革逐漸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當時朝廷中管理財政的大臣,沒有一個比周忱更能幹的了。而他管理財政的方法,是以愛民為本。周忱設立了濟農倉,將每年稅糧中的餘米儲備起來,每到青黃不接時,用來賙濟貧民,一旦有災荒時,還可幫助百姓渡過難關,朝廷也不再額外地放糧賑災。此外,地方上一些公共建設如修堤、開河等建設,需用勞力的口糧也從濟農倉中支取,不再從百姓那裡徵收。這樣不但國家倉庫豐饒,百姓也能豐衣足食。這些改革措施,直到今天,都還是有一定的意義。周忱性情穩重,思慮周詳。周忱還禮賢下士,對於有才能的屬下,常常耐心地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把他們安排到能發揮各入專長的職位上。周忱性格隨和,在江南和平民百姓相處如家人一般。

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

他時常不帶隨從,漫步鄉間,和農夫交談,詢問民間疾苦,為他們排憂解難。江南百姓都十分敬仰周忱,愛戴他如父母一般。然而周忱雖然為下屬,為百姓所推崇,最終還是未能逃脫被朝廷大地主階級的守舊派圍攻彈劾的命運。1451年,禮部尚書楊寧等彈劾周忱,明代宗知道周忱賢德,而大臣們又多保奏周忱,於是不加治罪,僅免去了他的官職。年老體衰的周忱憂鬱成疾,此後不久就去世了。他去世以後,江南人民十分懷念他,在各地都建立了他的祠堂來紀念他。周忱一生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深受人民的愛戴和崇敬。他的改革措施,他的“以民為本”的施政原則,到今天,都是值得人們學習和借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