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特殊時期孩子們一直被圈在家中,多餘的精力無處發洩,通通轉化成戰鬥力。我家客廳的地板一天拖3遍,還到處都是食物殘渣。玩具在家裡到處旅遊,倆娃一言不合就光著小腳丫開溜。

這個時候,也就動畫片能讓倆娃安靜下來了。可惜,值得一看再看的優秀動畫片太少。這裡我強烈推薦俄羅斯的動畫片《瑪莎和熊》,目前已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火熱播出,是俄羅斯國寶級動畫片,也是全球受眾最廣的動畫片之一。其中《麥片粥》一集還因為超高的單集播放量,曾被收錄到吉尼斯世界紀錄。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瑪莎和熊》中的男主人公是大棕熊米沙,因為曾經是馬戲團明星。所以,在沒遇到瑪莎之前,他一個人的小日子還是非常悠閒的,沒事喝喝茶、釣釣魚等,還養了一院子的蜜蜂,根本不愁沒有蜂蜜吃。

女主人公是人類小女孩瑪莎,因為過於充沛的生命力,她似乎就是行走的麻煩製造機。第一集《初次見面》中,原本祥和的森林,動物們就因為聽到瑪莎製造的噪聲,就如臨大敵、四處躲藏。小狗四肢硬撐著躲在屋頂上方,山羊顫慄著藏在大樹後面,小豬閉氣潛在水坑裡,幾隻小雞甚至逃到了井底,都唯恐被瑪莎發現了,瑪莎的破壞力可見一斑。

瑪莎陰差陽錯來到大熊米沙的小屋,米沙對瑪莎的態度,從剛見面時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遊刃有餘。期間,米沙耐心地守護瑪莎,儘可能為她排除危險、陪伴她成長,宛如每一個疼愛孩子的父母。從這個角度來看,《瑪莎和熊》像極了一部優秀父母成長記,成人也可以透過這部動畫片,讀懂該如何與孩子相處。

一、懵懂新手期爸媽

大熊米沙慢悠悠地喝完茶,拿上釣魚竿和小桶去釣魚去了。這時候,瑪莎因為爬上樹摘高處的蘋果,不小心跌落下來,順著斜坡把米沙的蜂箱都撞倒了。因此惹怒了蜜蜂,被追著滿院子跑,把籬笆撞翻、把茶具撞掉等。瑪莎躲到屋子裡之後,看到米沙的獎盃,出於好奇把它們弄得東倒西歪。看到米沙的小床,又好奇的在上面蹦來蹦去。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出:

孩子的不良行為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為、發展適應性行為、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為和受原始腦操縱的行為。

這樣看來,孩子的種種破壞行動,大多數只是基於自己年齡段的一種合理選擇。部分還蘊含著孩子寶貴的探索心和創造欲,這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世界。

像瑪莎撞倒蜂箱等,只是因為沒有意識到爬太高的危險,不能很好的控制身體在斜坡上停下來等。而瑪莎觸摸米沙的獎盃、在小床上蹦,更多的是一種發展適應性行為。如果米沙能夠了解瑪莎行為背後的原因,並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尊重,就知道瑪莎不過是一個正在長大的孩子而已。我們看看米沙究竟是怎麼做的?

米沙的教育方式:以“吼”和“丟”為主

動畫片中,大熊米沙釣魚回來後看到一片狼藉的院子,直接張大嘴巴、跌坐在地上。看到心愛的獎盃遭破壞,心疼的撫慰它。看到瑪莎在床上跳、羽毛滿天飛,米沙瞬間原始腦上頭,不理會瑪莎抱抱的請求,直接開始狗熊吼。這一幕像不像自家熊孩子做錯了事,我們大人不問緣由,拎起來就一吼二罵三打,孩子在家長的怒吼中靈魂都在顫抖。

後來,大熊米沙直接把瑪莎丟到門外,瑪莎一次次跑回來。米沙乾脆騎上自行車,把瑪莎丟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宛若我們為人父母有時候會在憤怒之餘說道,“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乾脆死外面得了”等。孩子的心被父母犀利的語言打成了篩子,傷痕累累。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我們有時候甚至希望孩子怕我們、畏懼我們,認為孩子可以在痛苦和羞辱中汲取力量,進而成長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其實,這隻能激起孩子的反叛,讓孩子越來越糟糕。只有愛才能喚醒愛,只有父母對孩子無私、充滿活力的愛,才能讓孩子產生真正愛的能力,讓孩子擁有流動的生命力。

瑪莎的回應:我仍愛熊爸媽

《發脾氣大叫的媽媽》中寫了一個小企鵝的故事,他有一個愛發脾氣的媽媽。一天,當媽媽如往常一樣對著他大吼,而大熊有狗熊吼,看來天下的爸媽都有吼孩子的通病。小企鵝嚇得全身都散開飛跑了,腦袋飛到了宇宙裡、肚子落入了大海里、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嘴巴插在了高山上、尾巴在街上,只剩下一雙腳,跑啊跑……

書中形象地描述了,小企鵝在遭受媽媽怒吼後支離破碎的形態。媽媽駕著大船把小企鵝的其他身體部分一一找到,並縫了起來。小企鵝看到媽媽在找自己,也看到了自己身體上醜陋無比的傷痕。小企鵝雖然很受傷,但是仍然如多數孩子一樣,像失水的海綿渴求水分一般,缺愛的孩子總是拼命尋求愛。他們從爸媽那獲取一星半點的溫暖,就視若珍寶、捨不得丟掉。小企鵝在媽媽給他說了對不起之後,就輕易原諒了媽媽,乖乖的跟媽媽回家了。

米沙在最初的憤怒之後,陷入了深深的愧疚,越來越擔心瑪莎遭遇意外,於是,他外出尋找瑪莎。瑪莎很快忘記米沙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又溜回了大熊家。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新手爸媽有時候受情緒支配,總是用極端的方式對待孩子,卻不知道會對孩子產生多大的傷害。孩子總是那個寬容大量的人,無論爸媽怎麼折騰,他們總是愛著爸媽,伸出雙手要愛的抱抱。

二、糾結成長期爸媽

《冬眠》一集中,大熊米沙唯恐瑪莎打擾自己的冬眠,把門窗都釘了起來,把獎盃都收進櫃子裡落鎖。結果,瑪莎還是溜進了他家,在使勁叫醒米沙無果後,無意中吵醒了冬眠中的蜜蜂,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害得米沙中了數次自己設計的陷阱。像不像我們正努力工作時,偷偷來搗亂的熊孩子。米沙本來想重新入睡,結果卻聽到瑪莎的小肚子咕咕叫,米沙只好起床為她做飯。

熊孩子瑪莎仍然不閒著,一會躲到冰箱裡,一會頂著鍋亂跑,米沙只好罰她站在牆角處。瑪莎可憐兮兮的看著米沙做飯,等到飯做好了,瑪莎卻折騰累了,一口沒吃就呼呼睡去。米沙安頓好瑪莎,端著一鍋飯和狼兄弟一起吃,享受著美好的私人時光。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米沙的教育方式:懲罰和承擔自然後果等

面對瑪莎接二連三地闖禍,米沙已經學會了雲淡風輕,不再嘗試熊吼功,而是嘗試著解決問題。針對自己做飯時,瑪莎搗亂的舉動,米沙先是把她放到高處的架子上,見不奏效,後把她放到牆角處。

這一點類似於國內流行的懲罰角,是指在房間裡父母能看到的地方設置一個專門區域。事先對孩子說明規則,犯了什麼樣的錯誤需要到懲罰角反思。當孩子第一次犯錯時,警告孩子並聲明再犯就要去懲罰角。如果孩子無視規則,父母帶他去專門區域,並告訴他原因和具體時間,一般孩子幾歲待幾分鐘,10歲以上不超過15分鐘。孩子中間想離開,父母需要語氣堅定的制止他,等到時間結束,父母要表達出即使孩子犯錯了,父母仍然愛他。同時,需要孩子反思自己錯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受到懲罰?

成長期的父母已經學會用規則來解決問題,通過懲罰,給予孩子一個厭惡刺激,降低某一事件發生的頻率。父母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無師自通的運用了育兒理論。

《麥片粥》一集中,米沙躲出去下棋,瑪莎餓了煮麥片粥喝,結果煮了太多,把房間裡的器皿用盡、森林裡小動物們喂撐,仍然放不下。米沙回來麥片粥爆開,屋子裡都處都是汙漬。米沙並沒有批評瑪莎,只是讓她清理一手闖出來的禍。瑪莎餓了也只有麥片粥喝,瑪莎問及有沒有其他食物,米沙讓她自己看瓶瓶罐罐的麥片粥,最後瑪莎自己意識到“煮了太多麥片粥”。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父母的批評、指責,只能讓孩子一時不再犯錯誤。而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從內心反思自己的行為,才會讓孩子明白,錯誤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傷害,進而在心理上牴觸再犯類似的錯誤。《正面管教》中衡量有效管教的標準之一就是“是否長期有效?”可見,讓孩子承擔自然後果很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瑪莎的回應:可憐兮兮、乖乖接受

《冬眠》一集中,瑪莎面對著牆站立,不時用大眼睛偷瞄正在做飯的米沙,眼神委屈極了。等到米沙回頭看時,她還挑釁似的向米沙吐舌頭。父母的規則有時候對孩子很有成效,卻總是容易失之溫度,讓孩子覺得父母冷漠無情,體會不到父母的愛。這樣孩子很容易因為遵守規則而收斂自己的行為,等到父母看不到時,或者脫離父母的掌控之後,類似的行為卻會反彈,變得變本加厲。如小時候被父母強制戒糖的孩子,長大了反而拼命買糖。

《麥片粥》一集中,瑪莎自覺有錯,乖乖清理好滿屋狼藉,把沙發、櫃子等擦得煥然一新。其實,米沙讓瑪莎獨自待在家裡,何嘗不是一種錯誤?米沙讓瑪莎承擔後果,自己卻在一旁監工,沒有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沒有為瑪莎樹立好榜樣。瑪莎才會有一絲的委屈,才會有點不那麼心甘情願。

正確的做法是,向孩子坦誠自己的錯誤,和孩子共同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會更明白什麼是責任,什麼是擔當?

三、淡定優秀期父母

《遠方的親戚》一集中,米沙中國的侄子大熊貓前來探親。瑪莎和大熊貓好像姐弟倆一樣,相愛相殺,爭坐沙發,爭搶甜甜圈、果醬等。米沙知道後,並沒有插手讓他們停下來,而是利用他們互掐的特質,讓他們在爭搶掃帚中把屋子打掃乾淨,比賽著把籬笆刷上漂亮顏色,拉扯著鋸了很多木材等,還利用他們相互追逐發了大量的電。米沙則美滋滋的坐在椅子上喝著一杯茶,不得不說,米沙真心晉升為智慧型父母了。

《瑪莎和熊》:看新手爸媽米沙,如何打怪升級,成功晉升優秀父母

米沙的教育方式:順其自然和因勢利導等

面對瑪莎和大熊貓的爭鬧,米沙並沒有強勢介入,而是給予兩人成長的空間,讓他們嘗試獨立處理糾紛。我們有些父母在孩子們發生衝突時,擔心矛盾激化,總是充當裁判的角色,對其中錯誤的一方進行批評或懲罰。殊不知,這樣很可能使孩子們的爭端增多。

《正面管教》中提到:

讓你的孩子們打架的最佳方法,就是你不斷地介入孩子們之間的爭端。父母們很難相信,孩子們打架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讓父母介入。

孩子們會本能地尋求父母的關注,父母的批評或懲罰對孩子而言,也是一種變相的關注。只要父母足夠重視,孩子發生爭端的頻率很可能提高。

如果父母實在忍不住插手的話,一定要做到“讓孩子們處境相同”。做不到一碗水端平,還是如米沙一般,明智的不介入其中。這樣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們學會開動腦瓜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米沙還巧妙地將兩人的爭搶,轉化為良性競爭和獨特優勢,用來刷牆、發電等。研究發現,2歲左右的孩子,進入完美敏感期,逐漸開始爭強好勝。學齡期前後,孩子的好勝心更為突出。這個時候,父母與其擔心孩子太好勝,會相互攀比,不如引導孩子把好勝心放在恰當的位置,讓孩子做事情時高標準、嚴要求,不留遺憾。

瑪莎的回應:貼心懂事、關心他人

《小醫生》一集中,米沙假裝生病,瑪莎暖心化身小醫生為他檢查身體,讓他躺到沙發上,並貼心地把沙發拉長,讓他躺得更舒服一些。瑪莎為米沙一一拿來茶具、果醬、書本,把果醬當成藥餵給米沙。瑪莎外出打水時,還溫馨提醒米沙,“生病的時候千萬不要亂動喲”!讓人不禁感嘆,當初那個調皮搗蛋的小鬼頭長大了。

瑪莎之所以會如此懂事,與米沙的愛與教育密不可分。高爾基曾說:“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就是用愛去喚醒愛,用靈魂去觸及靈魂。我們的愛意只有直達孩子心底,才能喚醒孩子心中的善良、純真和美好。

《正面管教》中提到“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父母只有讓孩子重新感受到愛意,覺得自己有價值、找到歸屬感等,孩子的不當行為才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