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助力“線上會展”新業態

新技術助力“線上會展”新業態

近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不斷髮展,國內會展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與之相對應的會展經濟逐漸成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一條以“展館-主辦方-服務商”會展產業生態鏈。而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線下會展活動紛紛取消或延期。如何在疫情危機中採取行動挽回參展商的支持和信任,以及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是傳統的會展行業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命題。

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學術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澤炎認為,對於會展行業發展而言,這場疫情就像小麥生長期的“蹲苗”一樣,能夠促進企業適應市場需求,進一步成長起來。疫情在導致“封城”和限制人員流動、聚集的同時,也推動了會展新模式、新技術應用的加速,催生了新的盈利模式。在此格局下,科技創新與應用或將成為會展業發展新動能的突破口,讓以往不可替代的“面對面”傳統展會模式,“被迫”轉型為線上新形勢。

陳澤炎表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在“十三五”期間已經大為活躍。到“十四五”時期,會展新經濟形態,即以會展活動為載體的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綠色經濟、創意經濟、流量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都將有更大的活動舞臺和展現空間,成為會展業發展的新亮點。例如,2月下旬,“華為2020開發者大會”取消線下展覽會,改為線上直播形式,帶來包括華為Mate Xs在內的多款新品。同時,vivo、OPPO、黑鯊等多家知名品牌近期也陸續通過線上直播發佈會的方式來發布新品。據悉,線上發佈會便捷的“線上獲客”、“大量引流”等特性,或將對傳統展會行業造成巨大沖擊。隨著疫情的發展可能使得更多的商家從線下展會轉投線上活動的環抱,VR看展和“雲”上發佈等活動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

除此之外,在信息經濟時代,會展業信息化管理涉及的領域日趨廣泛和深入,已經成為當前會展項目運營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工作必然手段。北京新薈友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微會動平臺創始人袁帥認為,互聯網重構了商業價值、變革了服務邊界、提高了服務效率和質量,預計未來中國會展業將加快運營機制的互聯網流程再造,運用大數據發展平臺化管理與運營,從而開創會展業發展新局面,實現會展產業的升級——線上+線下“O2O模式”。“互聯網+”促使展覽業面向數據化、平臺化、智能化發展,會展業信息化成為了常態。

同時,技術創新與變革也為“線上會展”行業帶來新機遇。隨著AR、VR、5G技術、雲計算技術、Ai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虛擬展覽成為線下展會在互聯網上的延伸,在有限的空間表現無限的內容。虛擬展會表現出計算機虛擬現實技術與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對會展業的促進作用,對產品交易、技術成果交易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參觀虛擬展會就像走進一座現實的會展中心,參觀者既可以到各個專業展館的各個展廳隨意漫遊,也可以由嚮導帶領按照特定的路線瀏覽,甚至可以根據參觀者的專業興趣自組個性化的智能展館。此外,

袁帥表示,虛擬展會系統還能提供資料打印、提交電子名片、郵件發送、在線諮詢等功能,為供需雙方的溝通提供多種交互手段。完善的虛擬展覽系統更能基於大數據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幫助參展商與客商進行交易配對,提供交易支持和服務。

虛擬技術的發展對於企業產品的展示將更加全面。此前企業參加展會時只能展示已成型的產品,但產品是技術結晶,其背後包括的生產廠房、機器設備、技術工藝、經驗積累、科研人員等,這些綜合起來的結晶才是產品。而傳統模式下的展會無法將這些產品背後的東西帶到現場。如果採用VR模式,就能將企業整體實力進行充分展現。除此之外,通過VR技術不僅可以降低企業參展成本,還能為企業帶來營銷新模式。

對於會展場館建設,陳澤炎認為,此次疫情或將加快其智慧化假設的進程。據瞭解,在一些地區,場館的智慧化升級改造其實已經開始。如致力於打造“第六代會展場館”的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於2019年率先上線“智慧國博”項目,陸續推出了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杭博App、雲上看館、迎賓簽到、室內AR導航等板塊內容,既解決了場館運營的諸多痛點,又大幅提升了場館運營效率。儘管人們擔心實現“會展+技術”的前期投入可能會令企業在預算上比現在更加捉襟見肘,但是在疫情和全球經濟形勢雙重施壓的今天,一旦技術成本的壁壘被徹底突破,有益於降本增效的“線上會展”或許將成為會展業常態化的驅動力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