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摘要: 假如《海賊王》完結,《少年jump》還剩什麼?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儘管上週五同時有李安的新作《雙子殺手》和迪士尼搶手續作《覺醒魔咒2》上映,但日本動畫電影《海賊王:狂熱舉動》(邊疆譯名為“航海王”)還是在週末三天裡勝利斬獲1.39億元票房,單日票房一度逆襲《雙子殺手》,首周的票房問題和《雙子殺手》(1.49億元)與《覺醒魔咒2》(1.60億元)算是半斤八兩。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三部同期上映影片票房比照(數據起源燈塔業餘版)

在毒眸看來,這部愈加圈層化的動畫電影能夠“不落伍”,一方面是依託優良的口碑——豆瓣8.1分、淘票票9.2分、貓眼9.5分,均為同期最高;而另一大不可漠視的緣由,則在於情懷加成。作為《海賊王》動畫播出20週年的留念作品,這部劇場版對於寬廣“海賊迷”們的意義天然無須置疑,近期包含“TalkOP海賊王論壇”在內,已有不少粉絲組織在數十個城市舉行了少量包場觀影流動。

20週年劇場版的大賣,也再次印證了《海賊王》這個IP弱小的影響力。從1997年在日本漫畫雜誌《週刊少年jump》(以下簡稱“《jump》”)上連載至今,《海賊王》一直被視作是世界上最具備代表性的日漫之一,並且早在2015年就以超越3.2億本的單行本銷售問題,被吉尼斯民間認定為“世界發行量最高的繁多作者原創系列漫畫”。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海賊王》被吉尼斯世界記載官認定為“世界發行量最高的繁多作者原創的系列漫畫”

不過再美妙的故事也有閉幕的時分。往年9月,日本出名視頻博主Fischer's在訪問《海賊王》作者尾田榮一郎時,原告知《海賊王》漫畫很能夠會在未來五年內完結。對此有樂觀的粉絲甚至認為,思考到作者的創作壓力等,完結階段的節拍能夠會放慢,完結之日或者會比預期的更早到來。

《海賊王》走向完結,不僅對於死忠粉絲而言一個損失,對連載《海賊王》的《jump》更是一次不小的打擊。過來幾年間因為《火影忍者》《死神》等搶手漫畫的完結,曾經期出售量到達653萬本的國民級漫畫雜誌《jump》期銷量曾經跌至200萬高低,而《海賊王》作為目前尚在連載的、惟一具備寰球影響力的大長篇,一旦宣告完結,丟掉最後盾柱的《jump》和其背地的集英社,要如何面對未來的運營和銷售壓力?

最滯銷漫畫背地的“任務狂”

“我從4歲開端就想著要成為一名漫畫家,因為我不想承受一份‘真正的任務’。”

《海賊王》的漫畫作者尾田榮一郎生於上世紀70年代,童年期間正好趕上80年代《jump》開展的黃金歲月,因而從小他便能夠接觸到《龍珠》等各種優良的漫畫,也因而開端認為自己是“天生的漫畫家”。他曾示意:“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分就喜愛畫畫,過後有一幅作品取得了不少好評,我便因而而變得十分自信,並發表自己未來要成為一名漫畫家。小的時分,我認為一個畫畫好的人就應該成為一名漫畫家。”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年老時的尾田榮一郎

帶著這種想法,他在17歲那年就開端以筆名“月火水木金土”(つきひみずきこんどう)往《jump》投稿漫畫作品(《WANTED!》),並最終憑仗該作品取得了集英社舉行的、針對少年故事漫畫的新人獎“手冢獎”,開端在漫畫行業鋒芒畢露。

高中畢業後,尾田榮一郎進入到九州東海大學工學部學習修建學,但他深知這並不是自己所盼望的人生方向,於是一年之後便抉擇入學,在19歲那年就以助手的身份,追隨著甲斐谷忍、 弘正也、和月伸宏等漫畫家,一面任務賺錢,一面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漫畫家。

在這一進程中,尾田榮一郎兒時的一個執念逐步浮現了進去,想創作一個以海盜為主角的漫畫故事。“我認為男孩到了肯定年歲就會想要出海尋寶,想到返航就應該興奮不已。”若干年後在和《灌籃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彥對談時,尾田榮一郎說出了自己當年的困惑:“可為什麼素來沒有人畫海賊的漫畫呢?”

抱著“不論賣不賣錢我肯定要畫一部海賊漫畫,即使只給自己看也沒關係”的想法,尾田榮一郎以自己創作的海賊短篇漫畫《Romance Dawn》為雛形,於1997年開端創作漫畫《ONE PIECE》(最後以《海賊王》的中文譯名為公眾所熟知),甚至還因而保持了作為助手和和月伸宏一同創作《浪客劍心》的時機。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尾田榮一郎於1997年開端創作漫畫《ONE PIECE》

結果這部“冒險之作”一炮而紅,連載首年就在《jump》的人氣投票裡位列第二,爾後二十多年裡更是臨時位列人氣榜第一。而1997年,正值《龍珠》《灌籃高手》等《jump》搶手連載漫畫完結、《jump》期銷量呈現斷崖式上漲(單年期出售量縮小了170萬本)的低谷期,《海賊王》的呈現給了絕對低迷的漫畫產業和《jump》很大的提振,隨著《海賊王》的走紅,《jump》銷量上漲的勢頭也逐步止住了。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幾部搶手連載漫畫的完結使得《jump》銷量呈現斷崖式上漲(圖源jump官網)

過後遠在洛杉磯的井上雄彥在收到連載了《海賊王》的《jump》後,還曾經向人感嘆:“讀完第一話就有種‘啊,良久沒看到過這樣的作品了,又有一部經典作品要降生了’的感覺。這樣的漫畫對我來說曾經很久沒遇過了,所以誨人不倦地看了好幾次,《海賊王》是日本的自豪。”

到了1999年,《海賊王》漫畫單行本勝利問鼎日本漫畫年銷量榜,自那之後就臨時佔領著榜首的位置,少有得勝。2018年6月,《jump》民間發表《海賊王》1到87卷單行本的寰球銷量曾經到達了4.4億本,繼續刷新著由自己創下的世界紀錄。而相較之下,異樣滯銷寰球的《火影忍者》《灌籃高手》《龍珠》等同期的總銷量則僅為2.1億、1.5億和2.3億,縱使這些漫畫也都留名青史,可單論單行本漫畫銷量來說,還沒有哪部作品展示出足以撼動《海賊王》的影響力。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2018年6月《海賊王》單行本的寰球銷量已達4.4億本

在《海賊王》連載初期,因為尾田榮一郎經常會在各種場所提及自己的偶像鳥山明及其代表作《龍珠》,因而二人也不可防止地會被放在一同比擬,尾田榮一郎為此還遭到不少非議。可連載多年之後,業內早就認可了尾田榮一郎是能夠比肩鳥山明的另一座平地,宮崎駿在評估粉絲間對於二人的論爭時就曾說“這個時代是《海賊王》漫畫的時代”,而鳥山明異樣示意自己和孩子都是《海賊王》的忠誠讀者。

不過無論是《海賊王》的歷史級銷量,還是尾田榮一郎逐步被認可的歷史位置,都是他自己用常人難以設想的拼命換來的。兒時看《龍珠》時,尾田榮一郎一度認為全副內容都是鳥山明一人畫的,所以當得悉漫畫都是團隊創作時他還感覺十分絕望。為了防止讓現在的孩子們像當年的自己那樣絕望,開端連載《海賊王》之後,畫面中大局部靜態都是他自己實現的,這在日本漫畫界極為少見。

“每天清晨2點睡5點起,每天共睡3小時。畫完原稿後正好有一天能夠勞動,就睡一終日。”尾田榮一郎曾示意,自己最後方案用5年工夫畫完《海賊王》,可沒想到越畫格式越大,加上讀者的期許等緣由,他不得不將這樣的作息連續了十幾年。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尾田榮一郎曾示意方案用5年工夫畫完《海賊王》

2013年,臨時處於低壓任務形態的尾田榮一郎因為扁桃體膿腫住院醫治,《jump》上《海賊王》的連載也一度暫停。對此他自己還感到十分愧疚,在官網上對粉絲留言:“太失算了,因為一直忍受所以狀況好轉了,現在需求醫治,難得下一回有新的開展,好心願大家快點看到。”

果不其然,停更一週之後,《海賊王》又立即復原了在《jump》上的更新,算上住院期間尾田榮一郎也不過勞動了幾天而已。但這次生病之後,尾田榮一郎逐步感覺到身材大不如前,私下甚至曾跟漫畫家松本大洋走漏,一週畫19頁漫畫經常會感到費勁,很難再依照過來的任務強度任務上來了。

最近兩年,《海賊王》長久停更的頻率越來越高,有時分是因為尾田榮一郎身材不適,有時分則是因為他對於過後的進度、內容感到不滿。而無論實在的緣由為何,其實都在向粉絲們傳遞著一個信息,早就年過40歲的尾田榮一郎,曾經很難再像過往那樣不計結果地拼命任務了。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2019年4月《jump》某期封面

正因如此,當尾田榮一郎發表《海賊王》會在未來幾年內完結時,很多粉絲儘管不捨,但都紛繁承受了這樣的事實。就算尾田榮一郎此前也曾屢次對漫畫進度估計有餘,可即使實踐連載週期能被拉長一些,《海賊王》的完結也不再是一個高不可攀的概念。這部陪伴了兩三代人生長的漫畫,究竟還是要和有數部經典長篇一樣,在不遠後的某一天裡,迎來它的謝幕上演。

沒了臺柱,《jump》該去向何方?

《海賊王》發表辭別,能夠是《jump》最不心願看到的場面。

發刊於1968年的《週刊少年jump》,是日本漫畫界歷史最為悠久的漫畫雜誌之一。雜誌成立之初,在不佔據市場、資源劣勢的狀況下,首任主編長野規經過引入漫畫家“買斷合同”、人氣投票機制等形式,造就了一少量優良的年老漫畫家與忠誠讀者,並藉此突破了《少年 Sunday》和《少年 Magazine》兩大老牌漫畫雜誌對市場的壟斷,於上世紀70年代成為日本最熱的百萬級銷量雜誌。

1984年,因畫搞笑漫畫《阿拉蕾》而名聲大噪的鳥山明,開端在《jump》上連載影響了尾田榮一郎等幾代漫畫喜好者的作品《龍珠》。然而這部和《阿拉蕾》格調類似的作品,最後並沒能連續前作的輝煌,臨時在讀者投票中排名15名之後。對此《龍珠》的擔任人鳥島認為,是因為故事“主角太一般了,所以沒人氣”。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阿拉蕾》

於是鳥山明便弱化主角戲份,藉由“天下第一武道會”等形式實現漫畫格調的轉變,間接推進《龍珠》在1987年後成為了《jump》的頭牌,並因而被富士電視臺看中、改編成了同名人氣動畫。也正是在這一期間,藉助港臺地域翻譯的《龍珠》動畫和漫畫書,很多邊疆的80後第一次接觸到了日本動漫和“《jump》文明”。

《龍珠》迸發後,《jump》所提倡的“致力、友誼、勝利”三大價值正式被少量讀者所接收。加上80年代中後期正值日本經濟的高速開展期,整個社會都呈現出一種發奮向上的肉體形態,因而除了《龍珠》,同期間的《聖鬥士星矢》等熱血漫畫都頗受歡送,《jump》“漫畫雜誌一哥”的位置也就此奠定。待到80年代末期,每一期《jump》的發行量都能到達500萬以上。

步入90年代,《灌籃高手》《幽遊白書》《浪客劍心》等搶手作品的先後湧現,讓《jump》的熱度又回升了一個臺階,每期出售量連續5年突破600萬。而過後全日自己口才1.2億,因而行業裡一直有“每20個日自己裡就有一位《jump》死忠粉”的說法。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銷量、熱度的回升,讓利益相干方賺得盆滿缽滿,但很多時分作者卻被揹負了不小的壓力。實踐上,早在漫畫停頓到“短笛篇”之後,鳥山明就有讓《龍珠》完結的想法,但因為作品人氣過高,所以《jump》編輯部最後沒有贊同這一決議。無奈之下,鳥山明只得硬著頭皮畫上來,結果“弗利薩篇”人氣更是爆表,鳥山明因而而“欲罷不能”。

在畫到“魔人布歐篇”後,鳥山明心田未然備受煎熬:“這局部故事曾經變成了連我自己都膩煩的連續的強烈苦戰,現在我曾經變成得了高血壓的大叔,曾經畫不出這樣的打鬥了,今後也不會再想畫對於打鬥的漫畫了。”最終,在《jump》和集英社高層商議後,《龍珠》才在1995年中止連載。

遭到《龍珠》故事收官和《灌籃高手》劇情進入白熱化影響,《jump》1995年的出售量到達了前所未有的653萬本。可到了第二年,《龍珠》完結的影響就開端浮現,《jump》的出售量間接銳減了70萬本。而雪上加霜的是,1996年《灌籃高手》等搶手漫畫也先後完結,因而等到1997年時,《jump》的出售量就只要405萬、兩年間縮小了250萬,間接回到了80年代初期的程度。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灌籃高手》

在這危機存亡的關頭,《海賊王》的呈現儘管沒有協助《jump》重歸巔峰,但總算是把出售量一度穩固在了300萬以上。當然這並不僅是《海賊王》一部漫畫作品的功績,因為就在《海賊王》問世後不久,《火影忍者》和《死神》兩部景象級漫畫作品也開端在《jump》上連載,並和《海賊王》一同成為了《jump》的“三大臺柱”。

靠著這些新時代搶手漫畫單行本的傑出銷量和少量IP衍生品的受權,儘管漫畫雜誌銷量不迭過往,但《jump》背地的出版公司集英社,在21世紀的頭十幾年還依然是行業翹楚,年銷售額可達1000億日元(約65億人民幣)以上,臨時搶先於講談社、小學館等同行。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2015年-2016年間,《火影忍者》和《死神》兩部連載超越10年的大長篇先後發表完結,三大臺柱霎時倒了兩根。僅僅依託《海賊王》一部公眾化的作品,《jump》的出售量究竟還是跌落到220萬以下,甚至有過單月出售量有餘200萬的狀況。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火影忍者》

地下數據顯示,2016財年時,集英社的年支出還有1229億日元,但2017財年則下滑至1175億日元,同比縮小了4.3%。儘管多年前《jump》就曾試圖去攙扶新的臺柱,但直到明天也沒有哪部作品展示出和這三部等同級的影響力。對於這種場面,很多粉絲都將現在的《jump》戲稱為“海賊王連載雜誌”,所以作為受眾購置重要驅能源的《海賊王》一旦完結,《jump》和集英社必然會面臨更大的銷量、業績衝擊。

而這不僅僅是《jump》和集英社才獨有的問題。就在《jump》出售量一直下滑的同一工夫裡,早在上世紀70年代出售量就曾經突破百萬的《少年 Sunday》(連載《名偵探柯南》)和《少年 Magazine》(連載《進擊的偉人》),出售量都曾經跌落至40萬和90萬。而《少年 Sunday》背地的小學館, 2016財年後銷售額就跌破了1000億日元,並且連續多年呈現盈餘的狀況。

《海賊王》的情懷牌,《少年jump》的底牌

《進擊的偉人》動漫

會呈現這樣的場面,很重要的一個緣由在於媒介環境的改革。近年來,因為電子遊戲、流媒體、社交網絡等新型文娛形式的崛起和疾速開展,紙媒的受眾開端縮小,傳統漫畫行業對於從業者的吸引力也隨之降落,很多優良的創作能人紛繁向遊戲、動畫行業轉移,形成漫畫行業青黃不接。

儘管各大出版社也試圖經過發行電子版漫畫的形式來援救這種危機,但依據日本出版迷信鑽研所公佈的考察數據顯示,最近幾年日本漫畫單行本的銷量(實體+電子)還是呈現降落趨向。而這種難以被逆轉的頹勢背地,則是日本漫畫產業的另一大危機——少子化。

儘管日本漫畫雜誌上很多漫畫都是全年齡向作品,有的甚至更適宜於成年觀眾,但青少年讀者依然是這類產品最重要的受眾群體。然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生養率逐步升高,招致青少年在日本社會中的佔比也越來越低。加之大環境的影響,“低願望文明”也開端在日本年老一代中蔓延,很多年老人在生產文明產品上的踴躍性都遠遠不比他們的父輩。

依據往年6月日本厚生勞動省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日本新出世嬰兒數量僅為91.8萬人,創有紀錄以來的歷史新低,較前一年縮小約2.77萬人,連續第三年有餘100萬。照此趨向開展上來,無論是《jump》還是其餘面向青少年的文明產品,都很有能夠遭逢到更大的生活危機。

作為日本漫畫行業的後起之秀,《jump》能夠在不佔劣勢的狀況下逐步成為行業標杆,除了本身戰略外,也是時代所孕育的結果——二戰後民眾對戰爭和奮進的盼望、80年代整個社會的踴躍向上、90年代經濟穩定下對於人心的提振,大環境的變動一次次給《jump》發明了逆流而上的條件。

然而成也時事造,“敗”也時事,因時代而生、而盛的《jump》,究竟還是無奈永遠站在時代的浪尖上。《海賊王》的完結終歸無奈防止,是就此同流合汙,還是找到新的立足點逆勢而上,或者將成為《jump》未來五到十年裡的重要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