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來源:一介書生 慶陽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尋夢絲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環縣。為什麼呢?儘管甘肅有許多著世界級的景觀。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關隘,唐時的驛站,萬里長城的嘉峪關;敦煌莫高窟,凝集了多少華麗的色彩,憂傷的黑水國,沉默在大漠的邊緣~~~絲路甘肅,不知道迷倒了多少墨客騷人。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風光·圖說環縣供稿淡泊攝影

在這些精彩的描述裡沒有慶陽,更沒有環縣。我帶著忐忑之心走進環縣。我能發現什麼呢?什麼能讓我不虛此行呢?我在網上做著功課。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風光·圖說環縣供稿淡泊攝影

環縣是“中國皮影之鄉”有著悠久的皮影歷史

環縣"中國小雜糧之鄉"、"中國皮影之鄉",是西北羊絨、羊毛、皮張和各種肉食品的主產地之一。

小雜糧之鄉,心中一陣欣喜,對於我們這些糖友來說,能找到一個種植雜糧的“貧困戶”,既解決了我們購買原產地、純天然的小雜糧的心願,又能為扶貧做點工作。讓一個普通的遊走能夠延伸的更有意義,豈不也是一件大好事。

“中國皮影之鄉”,說實話,皮影並不稀罕,在這個經濟並不發達的地方,為什麼能掛上中國的名號?還叫皮影之鄉,我帶著滿腦子的疑問來到環縣。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風光·圖說環縣供稿淡泊攝影

高天厚土看慶陽,從慶城趕往環縣的路上,一路上看到是地大人稀,高天厚土。來到環縣縣城,一頭就扎進環縣道情皮影藝術博物館。說實話見過許多博物館,還真沒有見到過皮影博物館。原來,這是我國唯一一座綜合了各流派與隴東特色皮影的博物館。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皮影是流行於民間的皮影藝術,是隴東山區的一枚黃河文化的瑰寶。在這裡我們瞭解了環縣皮影的歷史。千百年來,環縣民間藝人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廣泛吸取民間剪紙、繪畫、雕刻等藝術手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其造型設計獨具匠心,刻制精細流暢,尤其注重工藝變化和圖案裝飾,用色對比強烈。人物神怪及各類動物想象豐富、造型各異、操作方便,極具大西北老百姓的誠實、豪放的審美情趣。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道情皮影戲是秦隴文化與周邊族群文化相融合的產物。皮影戲,相傳產生於宋代。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是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為一體,成為當地人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皮影紮根在高天厚土中,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

環縣古稱環州,位於陝甘寧三省交界地,屬邊關要塞,歷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宋元以來,在同羌、戎、西夏、金、回、滿、吐蕃鬥爭中,當地百姓巧妙的運用用道家的漁鼓、筒板伴奏,以道情的形式演繹道教故事,宣揚道家思想,鼓動人民禦敵保國,反對異族人的侵擾和統治。在長期的演出中,當地藝人為使道情故事更加形象生動,直觀達意,逐漸把皮影引入道情,使二者達到絕妙完美的結合。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皮影作品·郭書生拍攝

這裡地大人稀,而環縣道情皮影也稱為“一驢馱”。在慢長的歲月裡,這種演出模式,遊走在老百姓的紅白喜事,過年過節的的更類活動中,紮下了深厚的民間基礎。老百姓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解放以後道情皮影得到更迅速的發展。20世紀50年代,環縣道情皮影三次進京演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讚譽。1987年成功出訪意大利;2002年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環縣為“中國皮影之鄉”;’2006年5月環縣道情皮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2年、2006年兩次成功舉辦“中國環縣道情皮影民俗文化節”。讓道情皮影成為環縣的一張名片。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道情皮影的“開山鼻祖”———解長春

2003年11月,古老的環縣道情皮影藝術被列入全國首批10個民族文化保護試點工程之一,環縣道情皮影從此迎來了挖掘、整理和開發的春天。今天,我們說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不得不想起環縣道情皮影的“開山鼻祖”———解長春。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皮影雕刻工具·郭書生拍攝

解長春畢生致力於道情皮影藝術,使這一民間藝術從內容到形式皆有創新,故在群眾和同行中享有很高聲譽,被推崇為環縣道情皮影大師和奠基人。解長春(1843~1916),原籍環縣洪德河連灣村,後遷居虎洞劉解掌。

在解長春的紀念碑上,這樣寫道:“他納四弦、增笛吶、融水梆,使伴奏恢宏,道情氛圍濃烈,借鑑民歌資其說唱,獨創板路擴其表演,使皮影藝術整體渾然,地域風情濃厚,通過自編、改編、移植,廣為傳唱的劇目達百餘本”。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皮影作品 郭書生拍攝

道情皮影的產業化,讓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蜚聲世界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居民在街頭看演出·郭書生拍攝

2011年11月26日,環縣皮影戲作為中國皮影戲的一員,入選《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這天起道情皮影蜚聲世界,也成了環縣乃至整個隴東人的驕傲。初冬的環縣,夜晚,冷風嗖嗖。晚飯後,我們去文成閣看夜景。真沒有想到在環縣這樣冷的晚上還有人們在看皮影。足見這裡人們對於這種藝術形式的喜愛。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皮影藝人在演出·郭書生攝影

精彩的演出,高亢的曲調,讓我們也激動不已。這裡是一個‘’皮影藝苑‘’,據說每一天這裡都有演出。演出中,臺前的LED顯示屏上顯示,他們這個團本月25日將去莫斯科演出。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龍影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展廳

說到皮影產業化,我們來到位於環縣縣城西灘工業園區的環縣龍影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這裡已經形成集皮影加工,銷售,培訓,演出推薦為一體的皮影產業開發基地。常年有20名國家省市級雕刻大師在這裡加工生產。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龍影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展廳

他們的商標“龍影”牌,經國家商標局認定註冊,2009年被評為甘肅省著名商標,2014年評為國家馳名商標稱號,為環縣特色產品打下了第一馳名品牌。公司成立以來,先後培訓加工,銷售,包裝,設計,演出,刺繡,剪紙,推介各類人員1400多名,年加工皮影,刺繡,剪紙,工藝品15萬件,產品年銷售收入300多萬元,公司現已開發出12大系列50多種設計新穎,品種齊全,包裝精美的工藝品,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近年來公司先後參加文博會,蘭洽會,西恰會,非遺保護,等國內外重大節合40多次,並獲得多項獎勵。

土的掉渣的道情皮影驚豔了世界


環縣夜景·郭書生拍攝

“有一種藝術,是完整的戲劇,比莎士比亞劇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盧米埃爾發明的電影早2100年;是純粹民間具有‘搖滾’精神的音樂,比貓王早2150年。這種藝術是中國獨有的,這就是皮影戲……”環縣的道情皮影目前是國內保存較完整的原生態藝術群體,被稱為“東方民間文化的活化石”

在環縣,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皮影藝人演繹著道情皮影,這難道不是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