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陸家嘴三維模型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30年前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中央決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開發。30年來,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奇蹟般地崛起,浦東由此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標誌。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張張地圖來追溯這30年浦東發展的脈絡。

地圖為浦東“繡像”

1958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東昌區、東郊區合併成浦東縣。1961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撤銷浦東縣,其農業地區劃入川沙縣,城市化地區劃入楊浦、黃浦、南市三區。浦東縣從組建到撤銷,前後雖然只有2年多時間,但是在新中國的地圖上卻首次出現了“浦東”二字。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一九六零年浦東縣圖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這一決定,把開發浦東從地方戰略構想提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引起世界矚目。1990年10月,上海市測繪院曾出版過《上海浦東新區圖》,浦東新區的全貌也第一次出現在地圖上。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一九九零年浦東新區地圖

1991年國慶前夕,一張嶄新的1:5萬“浦東新區總體規劃圖”,“搭乘”航空班機,加急直送北京。正在首都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上海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等著用這張剛剛測繪印製好的最新地圖,向黨中央、國務院介紹浦東的發展新構想。在這一年10月5日出版的新民晚報上曾經以《浦東開發的新進展與新構想》一文對此地圖進行介紹:開發浦東的規劃師和建設者已經精確細緻地勾勒出浦東新區的“今天”和“明天”:位於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的三個粗輪廓線條預示著金融貿易中心、出口加工區和自由貿易區的崛起;那兩道並列的黑線則是與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相連的快速幹道交通線;而綠色的城市綠化園地、粉紅色的公共設施園地、黃色的居住用地,以及淡紅、米色、咖啡色的三種工業用地,都已按照浦東規劃在地圖上清晰地繪製出來。令人注目的是,將迎來海內外萬商的順岸式大型現代化港口和第二國際機場,也首次在地圖上“到位落戶”。

1993年1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浦東新區行政區域為522平方公里,包括當時的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川沙縣全境和閔行區三林鄉。打開1995年7月出版的最新《上海市區地圖》,你就會發現浦東5年多來的巨大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浦東的路。最明顯的是浦東多出許多新路,在原先空白處畫上了一條條漂亮的線。內環線浦東段的龍陽路、羅山路,長7.2公里,南北主幹道全長24.5公里的楊高路,還有連接新世紀商廈的張楊路,及同高路、金海路、濱州路、東徐路等等,至於小區內規模不大的新建的路,翻建、改造、延伸、拓寬的馬路,更是不計其數。
為提升浦東開發國家戰略的承載能力,提供轉型發展新空間,2009年,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匯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浦東新區,僅僅幾天之內,新版的浦東新區地圖就出版了。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在這些地圖中,最讓人能夠體會到巨大發展的就是路名的變化。幾乎所有上海人都知道浦東有條爛泥渡路,因為是土路,逢雨天便泥濘難行,因而得了個“爛泥渡”的名字。一直到浦東大舉開發開放,這條小路才被徹底改造,並逐步扔掉了“爛泥渡”的“帽子”,換成了氣派十足的“銀城路”。類似這樣的路名改變還有很多,像拓寬後的楊家宅路更名為“東泰路”,“文登路”也改名為“東方路”。而“沈家弄路”的一段改稱“商城路”,其中還有個故事。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在新上海商業城裡辦公的一些外商提出,外出談生意時,告訴對方自己公司的地址是“沈家弄路某號”時,常讓對方產生“弄堂裡哪有大公司”的誤解,每次總得解釋一番。於是,有關機構將沈家弄路和新上海商業城“配套”起來,冠以了“商城路”的新名字。

至於臨港的路名則是由世界各國的國花、著名的樹木、四季美景等命名。別看都是些花花草草,這些路名全大有來頭。除了水芸、雲鵑等中國的傳統植物,還有很多借用了世界各國的國花名樹,如茉莉路源自菲律賓國花,鈴蘭路源自芬蘭國花,還有從古巴國樹音譯而來的古棕路、以丹麥國樹命名的杞青路、以以色列國樹命名的橄欖路等。從城中心的滴水湖向外發散出去的7條放射狀的河流,則將彩虹的7色配上“風和日麗祥雲飛”7個吉字,配合南匯當地將河稱為“港”的習俗,分別命名為赤風港、橙和港、黃日港、綠麗港、青祥港、藍雲港和紫飛港。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浦東臨港春意盎然

再造“孿生陸家嘴”

上海1948年進行了首次航空攝影以來,70多年來,這種測繪方式直觀反映城市的變遷,更助力申城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浦東30年來的發展中,來自測繪的“千里眼”也在丈量浦東發展的新變化。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臨港新城2006年航空影像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臨港新城2019年航空影像

30年來,浦東的建設發展日新月異。陸家嘴作為中國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正處改革最前沿,也是創新最前沿,金融事業的發展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更多動力和機遇。為更好服務陸家嘴地區城市規劃,上海市測繪院第三分院的技術人員再造了一個“孿生陸家嘴”,真實還原陸家嘴每一棟建築風格、街邊設施,甚至連地面的停車線、路邊的垃圾桶都一比一還原。這樣精細的三維場景,準確記錄下規劃所必須的精度、拓撲等特性,可直觀、方便、準確地比較不同規劃方案的優缺點,助力陸家嘴地區高質量發展。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陸家嘴1991年航空影像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陸家嘴2019年航空影像

2016年,上海中心大廈正式完工。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不僅刷新了上海的“第一高度”,更成為全中國的“第一高度”。但是你知道這632米是怎麼來的嗎?當年,為了驗證“632”這個第一高度數據,上海市測繪院的高級工程師金雯和她的同事們肩負著測量責任和對公眾的誠信,穿過密密麻麻的腳手架,爬上越來越窄的坡道,身居高處手握稜鏡,最終確保了上海中心大廈總高數據的準確無誤。浦東國際機場是上海輻射服務面最廣的交通樞紐。而回想1995年浦東機場建設之初,因為機場用地由圍海開墾形成,這裡還只是一片泥濘潮溼的灘塗。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測繪人就像拓荒者一樣,住就住在簡陋的臨時工棚中,走就走在比人高的蘆葦蕩裡,互相只能靠聲音辨別工作夥伴。測繪人每測一段、定位一段,建設方就同步鋪就一塊跑道,週而復始。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浦東機場2006年航空影像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浦東機場2019年航空影像

2010年,浦東迎來了世紀盛會——2010上海世博會。這場由246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共同參與的世界博覽盛會,成為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再次在世界舞臺上展示綜合國力的主場秀。從2006年起,上海市測繪院全心投入世博園區建設,特別是航空影像更是展現了世博園區的變化。十年前的這場盛會,英國館尖銳的刺、西班牙館流線型的藤板、俄羅斯館童話般的造型都是創意與建築的完美結合。但如何在地圖上既精確又美觀地表現這些極富創意的場館,成了擺在每位地圖人面前的難題。經過反覆研究與實驗,《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導覽圖》最終採用了手繪藝術與計算機製圖相結合的方法。在地圖繪製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把握透視角度。考慮到計算機繪製的傳統地圖雖然準確,但在視覺上無法給人以深刻印象。於是,美術設計師大膽推翻先前方案,重新繪製。此時,離交付樣圖只有短短十多天,設計師反覆斟酌,確定選取由東南往西北方向的透視角度,這樣可以完美再現一軸四館的龐大氣勢,緊接著,用整整十個晝夜繪製底圖。最終,方案得到了世博局領導的肯定。7000萬人次的觀展量也使這份《園區導覽圖》總髮行量超過1億份,一舉創造了我國單張地圖發行量紀錄,被收入上海世博會紀念館永久珍藏。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手繪與計算機製圖結合的《中國二零一零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導覽圖》

創新精細化管理

要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智慧城市是必由之路。3月9日,上海市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成果之一——《基於地理實體的全息要素採集與建庫》團體標準正式發佈。這個由上海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發布的首部新型基礎測繪團體標準,創新性地提出了“智能化全息測繪”的概念,統一了基於地理實體的智能化全息測繪數據採集、處理方法及全息測繪成果的技術要求,有望成為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效解決方案之一。

城市地下管線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功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城市的“血脈”和“神經”。早在2008年,浦東新區便啟動了小陸家嘴地區的地下管線普查試點研究,並於2012年委託上海市測繪院實施普查試點項目。2015年,上海市測繪院結合普查數據開發的浦東新區地下管線基礎信息平臺建成並投入使用。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分別利用政務外網和專網專線配合雲平臺技術發佈管線數據,使浦東新區地下管線數據的共享應用面向政府部門和管線權屬單位,擴大成果的覆蓋面。

“千里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陸家嘴地區地下管線圖

截至目前,浦東新區豐富直觀的地下管線數據已經為海綿城市、架空線入地、美麗家園改造等多個政府實事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城市日常精細化管理的一部分。2018年7月12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在浦東新區城運中心,簽署了地理信息資源合作共享備忘錄,併為上海市空間地理信息創新實踐基地揭牌,標誌著浦東新區地理信息資源體系的完善和共享機制的建立。這將進一步加快智慧浦東的建設,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水平,為全市其他區局帶來示範效應。上海市測繪院通過技術創新,為迪士尼主題樂園平穩運營精心打造了“全要素、全空間、全生命週期”的“三全”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體系,開發建立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三維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自樂園開園營業後,上海市測繪院又把目光轉向了樂園運營管理中的安防難點,創新提出了將三維地理信息與園區“物聯網”系統相結合的智慧園區安防服務新模式,巧妙地將監控視頻的真實現場畫面與三維園區場景的虛擬現實結合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