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貨大樓“一把抓”,他被稱為“燕京第九景”

張秉貴,1918年出生於北京,只在一所貧民學校上過半年學,11歲時便到紡織當了童工,17歲到北京德昌厚食品雜貨店當學徒。那時的規矩,學徒除了每天站十三四個小時的櫃檯外,晚上還要給掌櫃的捶腿,給老闆娘看孩子。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有了自己的商業系統。1955年秋,新建的北京百貨大樓開張並招聘營業員,規定年齡在25歲以下。 36歲的張秉貴前去參加招聘,因有多年的經商經驗被破格錄取。

北京百貨大樓“一把抓”,他被稱為“燕京第九景”

張秉貴剛上班的時候,還受過去一些舊商人陋習的影響。一位顧客要買兩塊桃酥,張秉貴嫌他買得少沒有理睬,而去接待購貨多的顧客。那位被冷落的顧客向公司提了意見,同事們也批評他。他辯解說:‘我多售貨,是想為國家多創造些財富,有什麼不對?”經過領導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張秉貴認識到: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要為國家服務怎能不先為人民服務呢?他說:“我們售貨員要胸中有一團火,溫暖顧客的心,樹立‘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北京百貨大樓當時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客流量大,加之物資相對匱乏,顧客通常要排長隊。一次,有兩個女顧客悄悄評價他“服務態度還行,就是動作太慢”。張秉貴便下決心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終於練就了“一抓準”和“一口清”的過硬本領。後來他又發明了“接一問二聯繫三”的工作方法,即在接待每一個顧客時,便問第二個顧客買什麼,同時和第三個顧客打好招呼,做好準備。他在問、拿、稱、包、算收六個環節上不斷摸索,接待一個顧客的時間從三四分鐘減為一分鐘。他還注意研究顧客的不同愛好和購買動機,揣摩他們的心理。為使說話親切動人、言簡意明,使顧客聽後滿意,他又自學了語言學。

赤誠的心和過硬的技術換來了榮譽。1957年,張秉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範,1959年參加了全國群英會。1978年,他又被北京市授於特級售貨員稱號,1979年被國務院授於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成為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

他出名後,許多單位都邀請他去表演講課,作過一百多場正式報告,聽眾達十多萬人次,點燃了不知多少人心中為人民服務的“一團火”。他親自傳授技藝的徒弟也有25個,有的徒弟也成了‘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北京百貨大樓“一把抓”,他被稱為“燕京第九景”

張秉貴的一生,是從黑暗的舊中國裡一個沒有文化的童工、學徒成長為新中國勞動模範的典型。他由一個被壓迫者,變為社會的主人翁,思想上感情上的變化成為做好工作的動力。在舊社會,他曾捱過腳拳,留下了終生的痛苦記憶。一次,他給掌櫃的捶腿時,以為掌櫃的睡著了。勞累了一天的他想停下來歇一會兒, 被老闆一腳踢在胸口上。另一次是個國民黨兵痞來買冰淇淋,等得時間長了點,就一拳打在他胸口上。而在新社會,他接待過一個有病的顧客,幫她選擇了幾種適合的點心,這位顧客還專門帶著禮品到櫃檯來看望他。強烈的對比,更堅定了他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從這一信念出發,張秉貴從1955年1月到百貨大樓站櫃檯,三十多年的時間接待顧客近四百萬人除了剛工作的那次外,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的信念與本職工作密切聯繫起來,他認為“站櫃檯不只是經濟工作,也是政治工作,不單是買與賣的關係,還是相互服務的關係不。一個營業員服務態度不好,外地人會說你那個市服務態度不好,港澳同胞會感到祖國不溫暖,外國人會說中國不文明。我們真是工作平凡,崗位光榮,責任重大!”

從為國家爭光、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出發,他才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如:“一把抓,一口清”,通過眼神、語言、動作、表情、步伐、姿態等調動各個器官的功能,幾乎成為那個時代商業領域的服務模範。商業服務業的簡單操作,被他昇華為藝術境界。

在北京,傳統的燕京八景名揚天下,而張秉貴的售貨藝術被人們譽為“燕京第九景”。張秉貴不僅技術過硬,而且注重儀表,天天服裝整潔,容光煥發。他認為:“就得有個乾淨利落的精神勁兒,顧客見了才會高興地買我們的東西。特別是我們賣食品的,如果不乾不淨,顧客就先倒了胃口,誰還會再買我們的東西啊!”他堅持每週理髮,每天刮鬍子、換襯衣、擦皮鞋。

張秉貴一進櫃檯,就像戰士進入陣地。普通售貨員一般早晨精神飽滿,服務態度容易好;下午人疲倦了,就不太愛說話,也懶得動彈,對顧客就容易冷漠。張秉貴卻不然,從清晨開門接待每一個顧客,到晚上送走最後一個顧客,自始至終都能春風滿面,笑容可掬。他到了退休年齡,體力明顯不濟時,一上櫃臺還是表現得生龍活虎。到了下班後,他卻往往步履蹣跚。同事們說他是“上班三步並作一步走,下班一步變成三步邁”。

看張秉貴工作,也成了許多人的一種享受。有一位拄著柺杖的老人,經常來欣賞他售貨。這位老人對他說:“我是因病休息的人,每天來看看您站櫃檯的精神勁兒,為人民服務的熱情勁兒,我的病也彷彿好了許多。”一位音樂家看他售貨後說:“你的動作優美富有節奏感,如果配上音樂,是非常動人的旋律。”

隨著張秉貴名聲的升高,來買他的東西的顧客也越來越多,人們以能從他手中買到糖果為榮。為了看他的表演,熱情的顧客曾經將百貨大樓的玻璃櫃臺擠碎。

北京百貨大樓“一把抓”,他被稱為“燕京第九景”

張秉貴強調工作技能的培養卻並不排斥標準器具在售貨中的作用。他到重慶表演“抓準”時,已經65歲,不經常站櫃檯了。重慶糖果與北京糖果的種類、大小均不相同,他在表演抓五兩、四兩、三兩、二兩時,每次都是一抓準。在抓一兩時有些誤差,助手想悄悄地動動秤,給他留個面子。張秉貴制止了他,請他拿下一塊糖,結果分量正好!

張秉貴對臺下的同行們說:“準,不是絕對的。如果絕對準,那就不用秤了。我來表演,不是炫耀技巧,只是想說明熟能生巧,希望同志們苦練技術。不瞞大家說,我昨晚在賓館還練過呢!”他的真誠贏來了更多的掌聲。

在北京街上,張秉貴非常受人尊敬,他坐公共汽車有人讓座;去洗澡時有人要給他搓背。人們說:“我也是您的顧客,今天就讓我為您服務一次吧!”他病重住院期間,探望的人絡繹不絕,一位看過他售貨的國際友人曾經感慨地說:“這種場面,在國外只有偉大的政治家和紅得發紫的影視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國的一名普通售貨員能有此殊榮,真了不起!”

北京百貨大樓“一把抓”,他被稱為“燕京第九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