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速遞 丨《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

新書速遞 | 九月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保羅·阿扎爾用一副紛雜廣闊的畫卷,向我們描繪了當時各種思想、各種人物風起雲湧的壯麗景象,讓我們領略到一出一直延續到今日並永不落幕的偉大劇作,那就是人類的命運。

九月 · September

閱讀·悅讀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商務印書館(上海)

作譯者簡介

羅·阿扎爾(Paul Hazard,1878—1944),本書作者,法國作家、歷史學家、哲學家。1925年起任法蘭西公學院比較文學教授,1940年當選法蘭西學士院院士,代表作《歐洲思想的危機(1680—1715)》,其他重要作品有《18世紀的歐洲思想,從孟德斯鳩到萊辛》等。

頌華,本書譯者,南京大學法國文學碩士,自1999年起翻譯、合譯著作十餘部,主要譯作有《伯里克利》《自由》《梅西埃與卡米耶》《沉默的戰鬥》《感謝這一刻》等。

內容簡介

保羅·阿扎爾在本書中描述了17世紀和18世紀之間的一段歷史,以及其間發生的引人入勝的思想變遷。這是一個從神法時代到自然法時代的轉折,“曾幾何時,大部分法國人的思想還是以博絮埃為參照的;但轉瞬間,法國人就全效仿起了伏爾泰:這分明是一場革命”。

通過研究1680—1715年間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的偉大思想流派,作者用一幅紛繁複雜、波瀾壯闊的畫卷,向我們展現了舊制度下各種生機盎然、活力無限,矛盾衝突又無比激烈的思想理念的群像,由此,也讓我們領略到一出一直延續到今日且尚未落幕的偉大劇作。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本書敘述清晰透徹,記錄了當時許多重要人物——如皮埃爾·貝爾、理查·西蒙、萊布尼茨、斯賓諾莎、洛克、芬乃倫等——的生平與個性,並以嫻熟的手法還原了這個“轉承時代”中的萬千動態,再現了歷史中的這場“思想的危機”——這場危機並非抽象的概念之爭,而是一個個鮮活個體之間複雜的較量。

從一定程度上說,本書是一部當代歐洲的起源史。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精彩書摘

多麼鮮明的對照!又是多麼迅猛的轉型啊!等級制度,清規戒律,權威維護下的秩序,牢牢束約生活的教理:這是生活在17世紀的人所喜愛的。然而,束縛、權威、教條,這些正是緊隨其後、生活在18世紀的人所厭惡的。前一代人是基督徒,後一代人向基督教發出挑戰;前一代人信奉神法,後一代人篤信自然法;前一代人能在一個分化成不同階級的不平等社會里生活得安然自得,而後一代人唯一的夢想就是平等。的確,後輩總免不了會嘲笑前輩,因為後輩總是自以為能創造一個新世界,世界只有靠他們才會變得更美好;不過,光憑一代代人潮起潮落的說法,並不足以解釋這樣一次如此迅疾,態度又如此堅決的變化。曾幾何時,大部分法國人的思想還是以博絮埃為參照的;但轉瞬間,法國人就全效仿起了伏爾泰:這分明是一場革命。為了弄清楚這場革命是如何發生,我們進入一處處不為人知的地域。過去,人們對17世紀已經有過很多研究;如今,人們又對18世紀做了不少探索。然而,在這兩個世紀的交界處,還延伸著一片不清晰、不平坦的地帶,一片能讓人期待新探險、新發現的地帶。本書就是我們穿行這片地帶的記錄,我們選用了兩個難言嚴謹的時間點,為其做出了界定:起點在1680年左右,終點則是1717年。在這片地帶裡,我們遇到了斯賓諾莎(此時他的影響力還只是剛剛形成);我們還遇到了馬勒伯朗士、豐特奈爾、洛克、萊布尼茨、博絮埃、芬乃倫、貝爾,這裡所列出的只是那些最偉大的名字,此外,笛卡爾的身影也依然駐留於此,不曾遠去。這些思想界的英豪各有各的天才,他們以各自的特色,像對待新問題那樣,重新探討各種困擾人們的永恆問題,即上帝的存在與屬性的問題、本質與現象的問題、善與惡的問題、自由與宿命的問題、君權的問題、社會形態形成的問題——所有與生存相關的根本問題。到底該以什麼為信仰?又該如何行動?一個一度被認為已經徹底解決的問題也重新成為話題:“

Quid est Veritas?”(何謂真理?)光看錶象,在威嚴的君權下,“偉大世紀”一直延續著其欣欣向榮的勢頭,哪些混跡于思想界和寫作圈的人,只需要參考前一代豐富的傑作,做做照搬照套的工作就可以了。也就是說,寫悲劇就看誰寫得像拉辛,寫喜劇就看誰寫得像莫里哀,寫寓言就看誰寫得像拉封丹;而批評家所評論的,是史詩中寓含的道德問題,或是基督教神奇故事的運用問題,他們會無休無止地讚美三一律,將其看作藝術界的輝煌成就。但隨著《神學政治論》《倫理學》《人類理解論》《新教教會改易史》《歷史與批評辭典》和《對一位外省人問題的回覆》這些著作的面世,爭論開始出現,前面所說的那些行為頓時顯得極端乏味,簡直如同兒戲,或是垂暮老人的無趣消遣。爭論所涉及的問題,是要弄清人們究竟該繼續信教,還是該放棄信仰;究竟該服從傳統,還是該反抗傳統;人類究竟是該信任原先的嚮導,沿著老路走下去,還是該在新領袖的帶領下轉變方向,走向新的樂土。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金秋讀書 降燥潤心

長按掃碼即可購買本書~

新书速递 丨《欧洲思想的危机(1680—17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