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兒壯,果木旺,剃頭蒿子又飄香”,扶貧產業奏響脫貧“春之聲”

勝日尋芳田園間

無邊光景一時新

田園

不僅是詩意的棲居之所

還承載著

鄉里人“強富美”的家園夢想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

肥西縣各鄉鎮扶貧產業園搶抓季節時令

全力做好扶貧產業園復工復產、春耕備種工作

奏響了脫貧“春之聲”

山南鎮

5萬畝桑園助力產業扶貧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合作社(山南片)蠶桑種植基地成片新植的桑園一片蔥綠

這幾天,在肥西縣金牛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趙啟華正忙的不亦樂乎,訂蠶種的、購化肥、購農藥的,前面的人剛走,後面的人又跟進來了。距4月15日今年春蠶飼養正式開始還有幾天的時間,眼下合作社正在指導社員戶進行蠶室蠶具消毒。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面對今年疫情,為了抓好全年蠶桑生產,早在正月初十,這個合作社就安排工人有序復工復產,每天十幾名工人分期在不同田塊,剪枝、移栽、步苗、除草,清溝瀝水,目前,桑園的前期管理已全部就序。同時著力保障桑農用肥需要。入春以來,合作社已供應專用化肥600餘噸,農藥300餘箱。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肥西縣共有蠶桑面積5萬畝,主要分佈在山南、官亭、銘傳、紫蓬等鄉鎮,每年養蠶3萬多張

蠶桑生產是肥西縣農業六大特色產業之一,在產業扶貧、群眾增收致富中起著重要作用。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為抓好特色產業發展,肥西縣供銷社近年通過引辦領辦各類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助力全縣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山南金牛蠶桑農民專業合作社、官亭絲路蠶桑合作社、銘傳吉新蠶桑專業合作社就是肥西供銷社依託基層供銷社興辦和引辦的三家專門從事蠶桑生產與服務的農民合作社,他們共同發力,為全縣5萬畝桑園精耕細作,每年組織社員戶培訓20多場次,培訓社員1200多人次。與農業科研院所合作,對桑樹品種進行改良,先後引進了華康2號、3號,強桑1號、雜交桑等多個抗逆性強、產量高的新品種。運用測土配方技術,選購草胺磷等低毒環保農藥,指導社員戶科學施肥用藥,降低農藥殘留和蠶桑生產成本。保護價收購蠶農繭產品,降低養殖戶生產風險。合作社建有飼養大棚30多個,育蠶大棚5個,面積20000多平米。合作社每年收購鮮繭700多噸,產值3000萬元。村民通過栽桑養蠶,年戶均增收近2萬元,80多名困難殘疾人通過在合作社務工,每月獲得不低於1300元的勞務收入。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金牛火龍果園組織員工為果樹鬆土

合作社還大力發展觀光農業,引進日本甜橙、四季果、臺灣長果、紅果桑等多個果桑品種,每年前來採摘體驗的遊客多達5000人次。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合作社積極開發廢棄桑枝利用,將其銷售到亳州中藥材市場。製作桑葉茶等桑製品,開發桑的利用價值。銘傳吉新蠶桑合作社對蠶繭深加工,年製作的蠶絲被、領帶等絲產品銷售690多萬元。

官亭鎮

600多畝經果林助農邁向小康路

官亭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幫助境內農業園林企業復工復產,截止目前,該鎮高莊、童大井、王祠、張祠等村已陸續栽植碧根果、櫻桃、黃桃等經果林600多畝。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為碧根果移栽和管理

官亭鎮地處江淮分水嶺腹部,屬典型的丘陵地貌,部分行政村傳統的種植模式一直制約著當地經濟的同步發展。為此,該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在節水農業產業上做文章,在見效快收入高的經果林種植上找捷徑,把三農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黨建引領,走出了一條“種上經果林、邁向小康路”的發展之路,農民收入逐年提高、生產生活環境逐步改善。該鎮高莊村共有33個村民組,村域面積14.7平方公里,總人口3620人。自2016年以來,該村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了安徽萬利園林公司。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官亭鎮佳燁公司碧根果基地

萬利園林先後在團結、夏大郢、高莊、松棵、楊崗、紅星、黃小莊、豐祥等30個村民組共栽植碧根果9200多畝,經果林覆蓋該村36個自然村莊,目前已有連片3200多畝碧根果開花掛果。經果林的發展,使村裡的權詢蘭、李朝友、王友富等4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還為300多名中老年農民解決了就業,增加了收入。“村裡引進的園林公司就是我們農民發家致富的錢袋子,每家除了每年拿到4000多元土地出讓金外,我們老夫婦倆在公司栽樹、除草、摘果、幹雜活,每年還能掙得務工費4萬多元”。該村農民湯道其儲遠鳳夫婦高興地說道。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近年來,該鎮童大井村先後在衝西、大郢等村民組栽植3000多畝碧根果,王祠村先後連片打造1000多畝經果林,張祠村發展油桃、櫻桃等果木林2600多畝

扶貧產業園裡春意鬧

時下,隨著疫情防控持續向好,官亭鎮轄區內工廠企業開足了馬力,家庭農場春耕生產已逐漸全面開展。位於該鎮新民社區萬畝生態林項目區內的肥西萬平家庭農場綠色葡萄扶貧產業採摘園裡一片忙碌的景象,該採摘園佔地130畝,園內種植了陽光玫瑰、鬱金香、白羅莎、遼峰、夏黑等多種葡萄。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該葡萄採摘園負責人劉萬平介紹說:“這個採摘園是 繼承包王集新村萬畝土地流轉項目區內1300畝耕地種植優質水稻後,為擴大特色種植規模,協助政府脫貧攻堅而著力打造的。清明節前期,葡萄枝藤健壯發芽、花蕾形成,為防止風雨侵襲和飛禽啄食,急需在鋼架大棚上覆蓋塑料薄膜。這不,你看到的正在搭架覆蓋薄膜的10個人全是該社區的已脫貧的農戶,他們的平均年齡50歲,已同採摘園簽訂了一年的勞務合同,按10個月的工期計算,每人每年能有15000-18000元收入。”

當問及產量時,這位敦厚的家庭農場主拔其指頭划算著:“目前的這一片陽光玫瑰今年開始掛果,為了使以後的高產穩產,當進入盛花期時,要採取人工干預的方法控制好花朵,讓其適當掛果,這樣估算每畝能有1000-1500斤的產量。”

豐樂鎮

發展特色種養,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肥西縣13個重點出列脫貧村之一,豐樂鎮趙橋村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著力打造“農業種養殖+櫻花路+櫻花基地+優質水面”的旅遊體驗區

,通過發展特色種養豐富產業類型,謀求長遠發展之路。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因地制宜,建設蔬菜大棚產業園。趙橋村地勢平坦,土質鬆軟,蔬菜種植歷史悠久,2018年投入扶貧資金70餘萬元建成33座蔬菜大棚扶貧產業園,主要種植胡瓜、青椒、西紅柿、西瓜、豆角等市場銷量較好的果蔬,由返鄉創業黨員胡澤金進行承包經營,直接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每年脫貧戶入股分紅1000元,村集體經濟增收6萬餘元。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立足傳統,成立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結合本地稻蝦養殖傳統,成立惠橋稻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佔地約130畝,其中水面100餘畝,註冊“惠橋龍蝦”品牌,上市初期得到高度評價,市場口碑極佳,同時引導群眾積極加入專業合作社,促使群眾獲得穩定收益,著力培育村級主導產業。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專業人士指導種植瓜蔞子

計劃由政府扶持資金建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經營管理的趙橋村瓜蔞子產業園已開始動工。合作社安排專人管理並充分利用豐樂鎮專業企業的成熟經驗、資源、渠道,產出的瓜蔞籽採用生籽銷售與深加工後成品銷售相結合的方式獲得收益,預計年產收入可達25萬元,既盤活土地資源、解決群眾務工、提高群眾收入,又可以為村集體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且具備較強示範帶動效應。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豐樂河航拍圖

打造特色,建立苗卉“綠色銀行”。2018年以來,趙橋村連續兩年共流轉土地近40畝,規範化種植市場需求較高的櫸樹、海棠球,建立苗木儲備基地。而目前,趙橋村又結合剛實施完的主幹道沿線綠化項目,申報2020年的“一村一品”項目——佔地20畝的高標準櫻花基地種植,計劃四月底前實施。建成後既可以通過苗木銷售增加集體收入,又可以通過實現多個項目連線、連片,發揮集聚效應。

發展特色種養業,是發展鄉村現代農業的有效措施,不僅能增加脫貧戶收入,還能擴大集體經濟的規模,在推動趙橋村脫貧攻堅事業中邁出有力的一步,也將會增加農業從業人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脫貧奔康。

銘傳鄉

桑芽又綠小鄉村 鄉村振興顯真彰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美好鄉村環境

銘傳鄉聚星片區,一個被綠水青山環繞的生態片區,一處深受淮軍文化影響的人文片區,由數個正在褪去“窮根”走向振興的小鄉村構成,在這桑芽又綠的初春,正奮力走出一條全民一心的發展路。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遊客正在採摘桑果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蠶桑養殖專家對聚星蠶桑產業發展的“肯定”

“生金”蠶桑產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桑蠶種養作為該片區的龍頭產業,已有40餘年的歷史。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新鮮的桑葚

當下,蠶桑市場重新活躍,該鄉緊抓發展機遇,打造支柱產業,為蠶桑產業發展提供優良的政策支持,並組織片區村幹部外出尋求企業合作、聘請蠶桑專家實地提供技術指導、發放免費種養工具、提供現金補貼和高於市場的收購價,片區桑蠶種養業漸漸回升。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銘傳繅絲廠正在生產蠶絲

目前,聚星片區的蠶桑種植面積已達到數千畝,總產值約上千萬元。此外,該片區還聚力提升蠶桑品牌價值,轄區形成以“瑜功泉”、“安徽省聚星春澤春蠶生態農業”等企業帶動,蠶桑合作社為依託的產業發展格局,打造出聚星桑葚酒、蠶絲被、桑枝木耳、桑葚乾果等57種蠶桑製品,還興起了供遊人採摘桑果、體驗蠶農生活的桑果園,產業鏈得到進一步的延伸發展,小蠶桑成為了當地群眾致富增收的不二法寶。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靚麗的美好人居

小鄉村念好“脫貧經” 致富路上茶飄香

如今,春日漸暖、春時漸長,規模化的蠶桑產業園代替了荒蕪土地,清清溪流取代汙髒溝渠,古色古香的農家院落取代亂搭亂建,“村居美、村民富、文化興、產業旺”的聚星片區鄉村振興藍圖正一點點繪就。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褪去“窮根”,不能走老路,水稻、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種植,不適合丘陵山地地形的聚星村,這是一輩又一輩聚星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尋找新的出路勢在必行。通過對市場需求的考察、對周邊山區村居的走訪,“茶樹”這種適合丘陵山地生長、便於有效管理、市場需求量大、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植物入了當地群眾的眼,走進了當地群眾的心,於是在20世紀70年代初50餘畝的茶園在聚星村窯塘村民組落了地。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清明時節,正值當地採春茶的好時節,筆者見到了正在聚星村窯塘組採茶的老生產隊長張成銀,從他口中得知,茶可分採兩季,春茶和夏茶,一畝茶園所採的茶葉,可炒成品茶葉7斤左右,每斤茶葉可售300元到350元不等,每畝茶園可得2000餘元收入,比種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可多出近千元的收入,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收益,嚐到了甜頭,漸漸的整個窯塘村民組50餘戶人家都種上了茶,茶園的規模也達到了130餘畝,每到茶葉上市的季節,採茶的歡笑聲、炒茶的清香味就會飄滿村莊,沁人心脾。家住該村民組的王偉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自小父母雙亡,身為孤兒的他常常說自己是被茶葉養大的孩子,父母去世後,大伯靠著父母留下的茶園和自家的茶園將他供養,保證他吃得飽、穿的暖,供他讀書上進學手藝,而今,20多歲的王偉在外務工,靠著好手藝掙錢生活、娶了媳婦成了家,真正實現了“脫貧”和“新生”。

“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黨各項好的扶貧政策讓無數貧困的人看到了希望,我們要做的就是帶領著所有的村民們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聚星村黨總支書記黃國卿動情的告訴筆者。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據悉,現在該村共有茶園200餘畝,覆蓋全村5個村民組,數百名群眾從小小的茶葉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在該村脫貧致富的道路上茶香飄遠。

柿樹崗鄉

清明時節蒿飄香,扶貧產業孕希望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刺頭蒿發了芽

清明節前後,在柿樹崗鄉新街社區的蒿子扶貧產業園裡,刺頭蒿子嫩芽勃發,蒿香四溢,進入了採摘旺季。這兩天,趕著天氣晴好,社區負責人組織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及在家群眾正在有序採摘蒿子,預計可採摘鮮蒿500至600斤、製成幹蒿50至60斤,可供製作約10萬個蒿子粑粑。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周書記每年都拉我過來採摘蒿子,平時在村裡搞搞保潔衛生,一年能有1萬多的收入呢。”新街社區貧困戶張德普樂呵呵的說道。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新街社區俯瞰圖

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髮展機制,是促進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新街社區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立足蒿子文化的傳承和自身優勢,於2018年成立了蒿子扶貧產業園,園區佔地面積約10畝,園內種植的蒿子都是從周邊野地移植過來的,成立以來,帶動社區46戶貧困戶年分紅收入不少於600元/戶,同時為10多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年收入不少於2000元/人。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據柿樹崗鄉負責人介紹,目前新街社區已經成立了專門的合作社,通過多種舉措壯大蒿子產業,在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經濟。走旅遊發展之路,定期舉辦蒿子粑粑節,並於2019年成功引進一品小院公司,現正在打造一處佔地約360畝的田園綜合體“蒿園民居”,目前正在有序施工中。走特色產業發展之路,為完善配套產業鏈,社區正在申報蒿子粑粑國家地理標誌,同步改造了原蒿子粑粑工坊,新的標準化製作工坊施工也近尾聲。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據悉,柿樹崗鄉已經連續舉辦四屆蒿子粑粑節。蒿子粑粑是柿樹崗鄉先民們發現摸索,廣泛流傳於民間的美味食品,它用天然野生刺頭蒿和秈米,外加佐料生薑、大蒜、辣椒,用傳統人工搓揉而成。在肥西民俗文化中,蒿子能預防感冒發燒、蚊蟲侵擾、拉肚痢疾等。

清明前後,民間就會吃蒿子粑粑抵禦病邪,柿樹崗鄉的百姓,更是家家戶戶都會做蒿子粑粑。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精心包裝的蒿子粑粑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1.關係你我!新增4.06億元涉及到哪些項目,還有一大批民生工程…

2.10個項目,總投資56.6億元!肥西2020年一季度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籤約儀式舉行!!!

3.國家批覆!地鐵3、4號線南延線最新消息來啦!途徑肥西......

4.奼紫嫣紅開遍肥西!你期待的春天,就在這裡!!!(內含高清視頻)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蚕儿壮,果木旺,剃头蒿子又飘香”,扶贫产业奏响脱贫“春之声”

主辦單位:中共肥西縣委宣傳部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