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我的老父親

情感美文|親,我的老父親

我打出生就沒見過爺爺、奶奶,因為他們在父親少年時就離世了。在我的記憶中,父親很少聊過他家族裡的故事,雖然後來我知道他也是家族裡走出來的唯一一個大學生。在上世紀那個上學講究出身的年代,我曾哭著鬧著說:“我不隨父親是地主,我要隨母親是貧農。”當然,母親家裡也不是種地的,聽說解放前姥爺家裡是做生意的。後來好像在“出身”一欄裡填的是“富農”。

童年時,我和父親的關係很融洽。父親不愛吸菸更不酗酒,但他常常把木瓜中間挖通一個洞,點燃一顆煙插在一頭,從另一頭吸上兩口,然後往我臉上吹,我似乎也很享受這種淡淡的香郁氣味。但有時父親也會惡作劇地抿上一口老酒,然後向著我吹氣,我則東躲西藏地歡快著跑開。

等到我上了小學,父親一有出差的機會總是把我帶在身邊。父親知道我喜歡坐火車,有時即使慢上七、八個小時,他也會選擇乘坐火車不選擇汽車。那時的火車是綠皮的,幾乎每個小站都停,一到飯點的時候,列車員就推著餐車一節節車廂叫賣。父親總是買上一盒紅燒肉蓋飯給我吃,他自己不吃,而是邊看著我埋頭吃,邊叮囑著“慢點吃,別噎著。”還不時的遞上水杯讓我喝口水。有一次,我要父親買了一個看著飯菜堆得高高的鐵飯盒,父親詭秘地笑了笑,等我快吃完了才發現,原來飯盒底部有個大大的凸起,父親望著我驚訝的表情,哈哈笑了起來,一直嚴肅的父親竟然也有幽默的一面。

到了上中學以後,我和父親之間開始漸漸有了代溝,我們在好多事情上都發生了爭執。有一次,我發現桌上的檯燈暗了,開始以為是燈泡快壞了,後來才知道是父親偷偷地把100瓦的燈泡換成了20瓦的燈泡。事後父親說我太浪費,20瓦足夠亮了,太亮費電,想當年他們上學時還點著蠟燭看書呢;我則反駁父親太守舊,說社會的發展就是讓人們過上越來越幸福的日子,這省那也省,不如倒退到原始社會算了。到了初一下半學期,我終於也和父親一樣戴上了近視眼鏡,以致後來我一直和母親埋怨說,我的近視眼不是遺傳的,而是和父親不捨得給我用明亮的燈有關。

打那以後,我和父親的關係一直磕磕絆絆,變得越來越僵。我那時年少氣盛,喜歡標新立異;父親循規蹈矩,喜歡安安穩穩。後來無論是上大學、找工作還是結婚成家,我和父親的關係一直沒有緩和,一度鬧到兩人針尖對麥芒,吵得不可開交的地步。記得我都離開老家去北京好幾年了,有一次過年回家,已經退了休的父親還說我是瞎折騰,說我好好的工作不要,要去外地做個打工的。我則寸步不讓、理直氣壯地回應他,說人一生總要有所追求,我選擇去打工也是做高級打工的。

因為和父親話不投機,我過年很少回家。有一次年後,母親給我打電話,說父親生病住院了,幾個姨夫輪流在醫院照看了幾天,現在已經好了,出院了。剛住院的時候,父親不讓母親給我打電話,說怕影響我工作,自己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病,免得讓我來回折騰了。出院後父親才讓母親給我打這個電話,讓問問我在北京過得好不好,還叮囑母親不要提他生病住院的事。聽完母親的電話,我鼻子一酸,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我忽然明白,原來在父親心裡,他一直都像對待我小時候那樣,疼愛著我,關心著我。父親和我後來產生的矛盾只不過是人生經歷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罷了,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但我和父親發生爭執後,我只是一味地埋怨和賭氣,而父親永遠懷著寬容和慈愛之心。都說“養兒防老”,可我做的事和對父親的態度,比之父親給予我的一切真是差之千里。

雖然父親總是說我瞎折騰,但仔細想想,如果沒有父母對我工作上、生活上無條件的支持,我那所謂的“人生追求”只不是過眼煙雲。在外漂泊了十幾年的我,此時才真正理解了“幸福日子”的真實意境,那就是每次回到家來,親熱地叫一聲爸爸、媽媽,心裡感覺到無比的溫馨和踏實。

有父母,有家,有愛,無論多麼的辛苦和勞累,都是幸福的。父母終有一天會和我們分手,到那個時候,父母尚在的日子,便會成為最珍貴的記憶和一生的懷念。現在,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環繞在父母身邊其樂融融的日子,因為那是上蒼賜予我們生命中的、最美好的一世情緣。

我想大聲說:爸爸,我愛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