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一提起淇县,恐怕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这是个什么地方?但是如果提起它之前的名字,就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淇县,古称朝歌,《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商朝末年都城和春秋时期卫国的都城。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淇县朝歌里景区


淇县简介

淇县,地处河南北部,属鹤壁市管辖,总面积567平方公里,下辖5个乡镇及4个街道,总人口逾30万。

  • 地理优越,交通发达。淇县地处中原,北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南距省会郑州120公里,境内含有石武高铁、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等多条交通线。
  •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淇县曾为商朝四代君王的都城和春秋时期卫国的国都,孕育了包括殷商文化、鬼谷文化、女娲文化在内的多个华夏文化,同时还是林姓、康姓、卫姓等姓氏的发祥地。
  • 物产丰盈,淇河三珍。淇县地势西高东低,多山区,占总面积的2/3。盛产玉米、核桃、花生等农产品;矿区资源丰富。淳朴勤劳的淇县人在古时候上交给朝廷的三样贡品,如今则被称为“淇河三珍”,即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和无核枣,闻名省内外。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淇县地图

淇县的由来

一,沬(mei)邑

淇县以前不叫淇县,也不叫朝歌,而叫沬(mei)邑、沬乡。沬这个字很冷僻,在生活中的使用率极低,连《新华字典》里都没有收录这个字,并且,很容易和沫(mo)字混淆在一起。

那么这个冷门的字是怎么来的呢?古时候,淇县有一条“沬河”(具体位置现今已不可考)非常出名,后来,就以“沬”来代其地名。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了公元前十三世纪,商王武丁将都城从殷(今河南省安阳)迁到了沬,这也是历史上淇县首次成为都城。之后,商王朝因为各种原因而多次迁都。

“殷商王武丁自西毫来沬灭琢韦氏残部,迁都与沬。”


第二位定都沬的是商王武乙,第三位是商王帝乙。沬因地处黄河以北,中原之地、东西要冲,物产丰盈而吸引统治者们多次迁都于此,其后虽因各种历史原因而多次迁离,但仍可见沬之重要地位。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淇县主城区鸟瞰图

二,朝(zhao)歌

朝歌这个名字是商朝第30代君王,也就是末代国君商纣王所取。当是时,商朝击败了叛乱的东夷,纣王将沬邑改为朝歌,取“喜迎朝阳、高奏凯歌”之意。

周代商后,周朝开始重新分封诸侯,朝歌被封给卫国,成为了卫国国都。从康叔封卫(公元前1043年)起,到卫懿公爱鹤怠政失国(公元前660年),共作首都383年。

卫懿公,成语玩物丧志中的主人公。他喜爱养鹤,疯狂到了给鹤加官封爵的荒唐地步,最后被北狄率兵杀死。后人留诗嘲讽: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莹泽当时遍磷火,可能骑鹤返仙乡?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卫懿公失国


关于朝歌的读音问题:

我们都知道,朝这个字既读zhao还可以读chao,而朝歌的朝就取第一个读音,三千年来,当地人一直都这样念。但是,对于不知情的外地人,他们更倾向于读成chao而不是zhao。

连上世纪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封神榜》也出现了这样的致命问题。所以,三人成虎,使得人们都认为应该是朝(chao)歌,其实是不对的。

三,淇县

战国时齐桓公改朝歌为中牟邑,一百年后赵侯迁都中牟;西汉初,设朝歌县;明朝初,置淇县,属河南卫辉府管辖;民国时期,属第三督察专员公署;抗日和内战时期,属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淇县划归平原省管辖,1952年归河南省,1957年设立鹤壁市,淇县又被划归鹤壁市管辖。

平原省:于1949年建立,省会新乡市,面积大约和春秋时期卫国领土一样大,由现在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部分地区组成,1952年被撤销。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淇县多山区


淇县的文化

淇县拥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然也孕育出了诸多灿烂文化。

1.诗经文化。淇县境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母亲河,名叫淇河。淇河发源于山西省的陵川县方脑岭棋子山,流经河南省,该河全长161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248平方公里。

淇河水含沙量小,河水清澈甘甜,备受当时的文人墨客所喜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及大规模诗集《全唐诗》中,都有大量描写赞美淇河的诗句,由此产生了诗经文化。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水之上矣。”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诗经 桑中

2.鬼谷文化。鬼谷子,姓王名诩,别名王禅,号玄微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道家的代表人物,精通百家学问,擅长兵法,教出了如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众多叱咤风云的弟子, 因隐居鬼谷,故称鬼谷先生。

后世学者根据鬼谷先生言论整理出书《鬼谷子》。该书主要讲权谋和言谈辩论技巧,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转丸、胠乱)失传,后世对这本宣讲鬼谷文化的书评价极高。

“《鬼谷子》是间接地参与了先秦政治舞台,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加速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纵横大家鬼谷子

淇县的山水

  • 淇河。诚如前文所述,淇河在淇县人心中是一条无可替代的河流。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是中国北方污染最轻的河流之一被称为“诗河、母亲河、文化河”。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淇河

  • 云梦山。云梦山别名青岩山,位于淇县城西15公里的太行山脉。云梦山奇岩对峙,层峦叠嶂 ,云蒸霞蔚,泉涌涧飞,是当年鬼谷子的隐居和教学之地,因此也被成为“中华第一古军校”,后世诗人多慕名前来游历。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云梦水帘洞

“此山螭怒虬盘,幻异万状,水帘一洞,尤极幽玄”。


“八盘九湾,曲曲幽异”。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鬼谷石像

近些年,淇县旅游业得以发展,云梦山面貌日新,游客云集。我国中央多位领导也多次前来巡视,这里避讳将不再细提。台湾的鬼谷子学会、孙斌会、日本黄河旅游团每年都组团前来朝拜,促进文化交流。

  • 古灵山。古灵山位于淇县城西北8公里处,为国家4A级景区,是女娲修真和纣王降香的地方。灵山正门前立着一座天然形成的女娲峰,内部还有诸多景点。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灵山铜顶

纣王的诗句“梨花带雨争妖艳”描写的正是这里的梨花坡;灵山有一古佛洞为天然石窟,洞口有对联

“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赞此洞灵气逼人,使人神往;灵山的铜顶则被称为“天下第一铜顶”,供有天神——真武大帝,巍峨壮丽。

淇县——豫北地区的两朝古都

女娲石像


结尾

淇县小城其实也是中华文明的真实写照,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经历了辉煌与落败,但却“宠辱偕忘”,一心一意地哺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求闻名,不求回报。所以,犹如对祖国的热爱一样,我也深深地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

参考文献

《鹤壁史话》

《淇县志》

《云梦山游记》

《解读朝歌》

《淮南子》

《诗经》

《全唐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