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骑行时间: 2013年3月3日

★头条发布时间: 2020年元月3日

★骑行里程: 110公里

★骑行路线: 鹤壁新区→庙口→东掌村→下对寺窑(左拐下坡走土路)​→里峪村→范坡→狮豹头乡→★小店河村→塔岗水库→南关→大双村→107国道→淇县→鹤壁新区

​★骑行目的地: 小店河村,参观清代古村落

★小店河村位于卫辉狮豹头乡,入选中国第一批传统村落,村里保留着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这里环境优美,依山傍水,翠柏环绕,景色宜人。

小店河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由阎氏第十世宗祖阎榜所建。据阎氏家谱记载:阎氏祖居山西林虑,几经迁徙,至第九世阎无觉时举家由林县吕儿庄迁至汲县(今卫辉市),后又由其子阎榜兄弟二人于乾隆十三年迁至沧河沿岸,在沧河边上建一小店铺,故取名小店河。

整个建筑群居住的人不太多,很多已经另择地而建新房,所以很多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了;这样越发有了年代感,没修总比翻新强太多。希望以后如果修缮也是能尽量保留原貌,修旧如旧。

​▼一人一车,随性自由:

★骑行跟随团队固然很好,但是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好处,尤其是巡访古迹,一个人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和路线,可以安静仔细的参观,但是人多就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随大流。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卫辉跑马岭对面的水库: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过了狮豹头乡没多远就到了小店河村: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小店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水讲究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整体建筑群,规整有序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很多看房子里还生活着老人家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守身为大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大清同治年刻字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老式木窗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二层的窗户,很讲究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龙型木雕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吉祥砖雕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不少房子破败了,一直不住人的房子没有人气,容易损坏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一百七,不知道啥意思?重量?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福字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这处老宅子已经成了羊圈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这一户是大户人家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木质楼梯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从小店河村出来,没走回头路,一路向前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棋盘山隧道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塔岗水库大坝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我的午饭,自带牛肉、饼,就在青年洞旁边用,很是惬意【当时还没有戒烟,骑行累了点上一根,想想也挺爽。20130326至今保持戒烟状态】

探访小店河清民居建筑群【骑行110公里】

★小店河村整体保存还算完好,但是也有很多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加上无人居住破败了,真心希望政府能筹款修缮,修旧如旧,让这些清代民居能继续活下去,让更多喜欢它的人能看到,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