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三次婚姻—我要的愛:平淡如水,真誠如鋼

蔡文姬,東漢末年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精於天文數理,且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在後世廣為流傳。

可就是這樣一代有名的才女卻歷經三次婚姻才得到自己最終的幸福,這在離婚率居高不下的現代社會看來是稀鬆平常的事,現代人們對於婚姻是男的追求白富美?女的追求高富帥?一言不合就離婚,認識不到一天就閃婚。

現代人們的婚姻似乎充滿了銅臭味,婚後雙方對彼此充滿了不理解,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歷史上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三次婚姻生活如何。

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三次婚姻—我要的愛:平淡如水,真誠如鋼

一代才女蔡文姬

蔡文姬的第一段婚姻:與衛仲道

衛仲道是其父蔡邕的弟子,也是有名的大才子,衛家當時也是河東世家。兩人是青梅竹馬,蔡文姬16隨便嫁給了衛仲道,才子佳人,非常恩愛。可是好景不長,婚後第二年,衛仲道便因病去世。

文姬沒有給衛仲道留下子女,衛家人更認為她剋夫,對其百般羞辱刁難,無奈,文姬只好懷著對亡夫的思念,自留休書,回到了孃家。

婚姻不僅是兩個人之間的事,更是雙方父母家庭的彼此接納認可。嫁給衛仲道,在如此蠻橫無理的衛家,脫離了苦海對文姬來說也是幸事。婚姻一定也要門當戶對才可能幸福,當然不是指有錢。衛家有錢有勢,文姬有才有名,看似天作一對,然兩家人的文化背景和道德理念卻差異很大,就如衛家對文姬的責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姬勇敢的走出了衛家。

文姬第二次婚姻:被迫嫁給匈奴左賢王

在董卓被呂布殺死後,李傕等人又攻佔長安,軍閥混戰,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蔡文姬便被帶到南匈奴,匈奴左賢王強娶文姬,這年她才二十三歲,這一去便是十二年。

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三次婚姻—我要的愛:平淡如水,真誠如鋼

十二年異地生活,飽受痛苦

在這十二年裡,雖貴為王妃,卻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的生活,點點滴滴注入心頭,從而留下了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唐朝人李頎曾發出這樣的感慨:

蔡女昔造胡笳聲,一彈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淚沾邊草,漢使斷腸對歸客。

文姬的第三次婚姻:嫁給董祀

曹操在掃平北方群雄遷都洛陽後,當他得知自己的恩師蔡邕的女兒文姬被擼到了南匈奴,為報師恩和同門之情,他便花重金威脅匈奴王贖回了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文姬又嫁給了董祀。

婚後夫妻二人剛開始的生活並不和諧,文姬飽經離亂憂傷,又因為思念兒子(被迫給匈奴左賢王生的兩個兒子),非常憂慮;而董祀正直青年鼎盛,通書史,諳音律,才學俱佳,自視甚高,對蔡文姬自然有些看不上,然而迫於丞相的授意,只好和他結婚。在婚後第二年,董祀犯罪當死,文姬顧不得夫妻嫌隙,披頭垢面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為之感動,後赦免董祀。

從此以後,董祀感念妻子之恩德,對文姬重新看待,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定居於風景秀麗的山麓。

一代才女蔡文姬的三次婚姻—我要的愛:平淡如水,真誠如鋼

平淡如水,簡單一生

文姬終於在第三次婚姻過上了幸福生活。

文姬要的婚姻,要的愛:平淡如水,真誠如鋼。不在乎你家裡有多少錢,不在乎你當了多大官,只要彼此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真心扶持到老,就這樣,簡簡單單一生,足夠了。

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小夥伴,你們希望自己的婚姻是怎樣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