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讓400萬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德州市水資源匱乏,地下水水質差,由於沒有蓄水工程,黃河水能引不能蓄。如何解決群眾飲水問題,德州市確立三個階段性目標,從飲水解困到村村通自來水再到實現飲水安全,一路領先,成為全國第一個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地級市,400多萬農村群眾由此實現了從“有水喝”到“喝好水”,民生水利在統籌城鄉發展上率先實現重大突破。

山東德州—讓400萬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慶雲縣近臨渤海,苦水區面積達242平方公里,過去這裡的人們世世代代喝苦水,歷史上還形成了以慶雲縣城東北、東南部兩個苦水中心為代表的“南十八苦村”和“北十八苦村”。今年80歲的王冠亭老人就住在有著“北十八苦村”之稱的王皇村。

“地下水鹹,地上少水,“缺水”一直是困擾這個縣城發展的最大瓶頸。隨著引黃調水工程的不斷推進,慶雲這個作為李家岸灌區最下游的縣,也因為黃河水的到來而煥發了勃勃生機,改變了慶雲30多萬群眾世世代代喝苦水的歷史。

山東德州—讓400萬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以引黃乾渠為引擎,黃河水一路輾轉200公里,從齊河縣的李家岸來到了嚴務水庫。

要讓老百姓長期喝上放心水,在工程建設中,必須保障水源可靠、水質達標。水利部門要求各地堅持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兩同時”制度,做到“建一處工程,保護一處水源”,同時要強化水質淨化處理。

以嚴務水庫為水源,慶雲縣先後建成日供水能力1.5萬立方米水廠1座,鋪設管道500餘公里,解決了苦水區151個村莊、10.5萬人的吃水問題。通上了自來水,水質如何保證?與之相配套的是水廠完善的水處理工藝和水質檢測中心的建立。

山東德州—讓400萬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從喝井水、河水到用上自來水,從“喝上水”到“喝好水”,我市連續8年把農村飲水安全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為民所辦的“十件實事”之一,讓400萬農村群眾喝上了與城市居民“同源、同網、同質”的安全水,農村飲水工程實現從“面的覆蓋”邁向“質的提升”。城鄉居民飲用水的歷史跨越,讓德州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時代發展的鉅變。

山東德州—讓400萬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建成平原水庫21座,水庫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年供水能力達到6億立方米。建成市級106項全指標水質檢測中心1處、縣級42項常規指標水質化驗中心9處,全市11個縣市區基本實現了“兩庫兩廠一網”和黃河水、長江水“雙水源”供水保障格局。

山東德州—讓400萬百姓從“有水喝”到“喝好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