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01

自殘的孩子就像牆角的花。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疫情至今,兩個孩子的跳樓事件令人心碎。

一個因為家庭貧寒,買不起手機,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此事一出,教育局不安了,讓學校關心關愛貧困生,杜絕因網課發生安全事故。移動也站出來精準扶貧,對貧困生採取免費送流量的方式進行幫扶。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另一個是天才少年,心理問題不少。遇到煩惱自己一跳了事。

其實,貧困生不少,心理難受的人也不少。但是別人怎麼能抗住各種壓力,而這些孩子會是“玻璃心”,遇到挫折就賭上自己的生命。

關鍵原因是這些孩子內心的認知問題,一個生長在牆角的花,他總是孤芳自賞,看不到外面廣闊的天地,也不懂得變換一種思路。

一個人自我感覺一向良好,一旦遇到問題,就會覺得是外界因素造成的,而且覺得這種問題無法解決,自己就像跳進了井裡的青蛙,再也無法脫身。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當這種絕望產生時,滿目所見只有“高牆”,人生的陽光已經被遮擋,於是就產生自殺的念頭。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孩子之所以會有一顆“玻璃心”,這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他們的成長之路,就是琉璃鋪設,所以才會這般脆弱。

02

“玻璃心”的養成記。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可能有人會說是貧窮造就了這種“玻璃心”,但是四十年前,人們生活條件更差,甚至吃不飽穿不暖,卻很少有跳樓事件,難道是因為當年的樓少嗎?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決定一個人成長經歷的外部環境很重要,因為孩子就像一棵幼苗,他一直在努力成長,當環境惡劣時,他會努力把根伸進泥土裡,讓自己站成一棵堅強的樹。

如果風調雨順,泥土肥沃,樹苗就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努力,就在安逸中活著。遇到狂風暴雨時,這樣沒有根基的樹木就會葬身災難之中。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一個孩子也是如此,他的玻璃心都是因為成長環境孕育的。計劃生育後,一個家庭生養的孩子只有一兩個,所以無論是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都很疼愛孩子,全家人把孩子當寶貝一樣寵愛,一個委屈都不讓孩子受,結果,孩子就成了皇帝,離開了家,沒人寵愛和謙讓就會接受不了現實,做出自殘的事情。

除了無條件寵愛,還有過度賞識,也是造成孩子心浮氣傲的原因。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應該活得自信一點,所以把“你真棒!”“你很了不起!”掛在嘴上,這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佼佼者,誰也不如自己。

在這種唯我獨尊的認知中,就會把自己抬得很高,一旦遇到挫折,或者發現真實的社會並不是這樣,就會難以接受,覺得天崩地裂,無法生存了。

所以,讓孩子早早地認識到社會的殘酷,揭示這種真相,對孩子更有益處。

當孩子受到批評時,不妨告訴孩子,良田裡會長野草,老師在幫你除草,這樣才能讓莊家長得更好。如果孩子覺得老師除草時拔起了一棵苗,也要讓孩子明確,老師的本意是好的,但草和苗生長的地方太近了,難免發生失誤。

正確引導,讓孩子明事理,就能接受老師的批評了,也能學會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變得心胸寬廣了。

03

把“玻璃心”磨礪成磐石。

一個孩子總是亂髮脾氣,他的爸爸就讓他生氣的時候在樹樁上釘釘子,等不生氣的時候,在拔掉釘子。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釘子可以拔掉,脾氣也可以慢慢控制住,但是留在樹上的洞卻無法消失。

這些不能消失的洞代表了對別人的傷害,孩子在心情平靜的時候,終於可以考慮自己造成的後果了。

當他懂得這些時,就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脾氣了。

這就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

當我們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疼愛的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比碗重要,碗打碎的聲音已經嚇到孩子了,不能再去批評了,趕緊過來安撫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不能被任何人“教訓”,心就變得脆弱起來。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還有一些“明理”的父母,他們覺得碗已經破了,批評孩子也不餓能讓碗復原,還是算了,反正也不差那一個碗。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犯點錯誤沒什麼大礙,反正自己比那些錯誤重要,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孩子犯更大的錯,錯到自己都害怕,就用死亡來逃避一切。

所以,遇到孩子犯錯誤時,無論大小,都要讓孩子可以避免犯錯的,比如,怎樣使用碗,才能讓碗保持完好無損。以後要怎樣做,才能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能力培養很重要,認識到錯誤,並學會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在這樣的糾錯避錯中,孩子就學會了長大,也就明白了,遇到錯誤時,要想辦法止損,而不是逃避。

有了擔當,孩子就不會滿心恐懼,只想一死了之。

所以,把“玻璃心”磨礪成磐石很重要,讓孩子面對挫折,在困境中生長,才能變成獨立勇敢的個體。

04

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

小鳥總要學會離巢,獨立生活。

我們養育孩子,也是希望陪伴孩子健康長大,有一天孩子能獨立生活了,也能為父母養老送終。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可是,現在的父母是一萬個不放心,擔心孩子讀不好書,讀完書了擔心孩子沒有房子,買了房子擔心孩子沒有車子,買了車子擔心孩子娶妻子,娶了妻子還要養孫子······一輩子都有操不完的心。結果,孩子越養越長不大,總是“啃老”,還變成了“巨嬰”。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小,只想讓孩子陪自己慢慢變老,可是當年的“追著餵飯”,“哄著睡覺”,“百依百順”,“不忍孩子哭鬧”,等等的溺愛,都是孕育“玻璃心”的幫兇,孩子的脆弱,承受不起生活中的壓力,讓父母最後一丁點的期望都化為泡影了。

孩子“玻璃心”,都是因為父母做了這些事


所以,做成功的父母,首先要懂得自然法則:適者生存。讓孩子在大環境中歷練,遇到困難要明白,這就是鍊鋼的必經之路,要讓孩子正確認識挫折,勇敢面對。

在生活中,犯了錯誤要批評,還要教會孩子承擔責任,並及時止損,能知錯避錯,才能長大。

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才能幸福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