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之後,北京東城“富”的更明顯?

為什麼明朝之後,北京東城“富”的更明顯?

這是 東方蘊事 的 第 07

被譽為“天下第一風水之都”的北京城,風水到底好在哪裡?圓明園究竟藏著多少秘密?北大和清華為何成為中國高等學府?本系列將和你一起探索北京城的奧秘。


大都城作為全國的首都,是當時亞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商業的發展、貨物的齊全那都是居於全國之首的,是舉世矚目的一大商業都會。而元大都商業最繁華的地方又是哪裡呢?就是東城的鐘鼓樓一帶。雖然積水潭屬於西邊的範疇,但受益更大的卻是東邊。由於鼓樓前商業的發展,一些商人為了活動方便,就要在東城和城廂選擇住宅,這應該算是最早的“東富”了

為什麼明朝之後,北京東城“富”的更明顯?

北京的“東富”在明朝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朱棣遷都北京以後,在元大都城的基礎上建起了規模更加宏大的皇城,中軸線還是那個中軸線,只是東、南、西三面城牆都向外擴了,北面往南縮了五里。因為北面城牆往南縮了,元代開闢的京杭大運河的北段一部分也圈在皇城裡面。雖然這樣更能保障皇宮的安全,可是運糧船就進不了積水潭了,只好在通州的碼頭停泊卸糧,然後再通過陸路或者通惠河水路運到東城的糧倉,這時候的“東富”就更加明顯了。為什麼明朝有了糧倉以後,東富就更明顯了?

為什麼明朝之後,北京東城“富”的更明顯?

第一,南來的貨物要從東邊進城,東邊便成了商賈們落腳居住的首選之地,貨棧多,富商大賈多。北京東南角的大通橋,當年是通惠河的碼頭,所以附近的崇文門、正陽門內外就形成了新的繁華商業區,從而取代了元代以來鐘鼓樓中心市場的地位。

第二,明代時候,東城的東安門大街、燈市口、丁字街和王府井南北大街這一帶商機已經相當明顯。因為這一帶緊臨紫禁城,很多官宦人家都在這一帶置地買房子,這樣也為攤販們提供了市場。尤其是東城糧倉建起來之後,明正統年間開始設置了專門的倉場專管機構,叫總督倉場公署,這個機構就設在東城的裱褙衚衕,所以這時候就有又增加了許多管理倉場的官吏到東城來居住。這些官吏也非等閒之輩,個個富得流油,至於他們是怎樣富起來的,那是後話,這裡暫且不提。這樣以來,東城就成了鉅富群居之地,豪宅一座接一座,東安門外的馬路市場自然也跟著很快就火了起來。

第三,從明代開始錢莊就集中在東城。唐朝時候有個名詞,叫“飛票”,什麼是飛票?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匯票,可以通存通兌、異地支付的那種,這也是中國的古代發明之一。至於飛票為什麼後來沒有普及,這個我倒不太瞭解,因為我不是專門研究歷史或者金融的。因為中國傳統的貨幣一直就是金子銀子,這些東西帶在身上出行特別不方便,尤其是那些大富商在進行大筆交易時,往往需要動用成隊的車輛,走上百里上千裡來運送,不但不安全還增加了經營成本。所以,到了明代,就產生了票號和錢莊,這也是民族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可以說,中國的金融交易、匯兌、信貸這些業務應該是從明代真正開始的。

第四,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跟群山縱橫的京西相比,地勢平坦的京東在交通上要發達得多。

為什麼明朝之後,北京東城“富”的更明顯?

元代供應大都的漕運從南方沿御河北上,在城東南的通州分成三路,一路沿溫榆河繼續北上,由東、西壩河轉漕;一路由文明河經崇文門以東與金舊閘河合到一起;另一路便是通過通惠河沿皇城蕭牆東牆外一直向北,經過萬寧橋與海子相通。由於三條水路都在大都城以東,所以東邊的動線就被這三條河給帶動起來了。

尤其到了明代以後,運河更加繁忙,貨物進出流通特別頻繁,因而使京東形成經濟繁華的商業圈。有這麼一句話,叫“山主貴水主財”,京東如果沒有這些水龍,恐怕也就沒有這“東富”一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