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魚買回家“過水”這個步驟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前兩天我本地魚友從我這買了些熱帶魚,這個寒冷季節送貨上門途中我用保溫袋包裹好,安全送到魚友手中,後來閒聊得知魚友打開包裝袋直接把魚倒進魚缸,還說我的魚體質好,很放心就不用過水了,再說都是本地水質不用考慮酸鹼度等等。但是這位新手魚友卻忽略了新魚到家過水步驟當中過溫環節。這篇文章我覺得有必要寫出來讓我的魚友瞭解下,高手朋友路過就見笑了哈!

觀賞魚買回家“過水”這個步驟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如圖,一般這種小包裝袋水體少,特別是在寒冷天氣買熱帶魚的朋友,回到家不但要注意過水,更要注意過溫。因為水體少,在購買魚回家的路途中包裝袋內的水體溫度很快就能下降,如果回到家不過溫直接入缸,80%情況下魚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瞬間溫差,嚴重者直接暴斃。另外就是過溫需要注意哪些細節?總體可以用八個字:先過室溫,再過水溫。

觀賞魚買回家“過水”這個步驟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如果不在室內擱置一會,直接扔魚缸裡泡袋過溫,還是上面說的小包裝袋水體太少,泡在溫度高的魚缸裡,升溫太快,像這小包裝袋估計用不了十多分鐘就能改變提升包裝袋內水體5.6度。這速度的確對於一些小型魚來說實在是太快了。所以先過室溫再過水溫,給觀賞魚足夠的時間適應慢慢提升的溫度。

觀賞魚買回家“過水”這個步驟需要注意的一些細節

一般情況下魚店老闆都會打入包裝袋氧氣,如果包裝袋沒有打氧氣情況下,對於某些喜氧魚類,比如青苔鼠,鼠魚,或者冷水魚這種高氧魚類,多注意魚袋內魚是否出現缺氧浮頭現象,在過溫時候,最好打開魚袋用夾子固定魚缸邊,放入氣頭。但這裡還要注意如果魚袋裡魚糞便比較多,最好先清理出糞便,氣頭置於包裝袋內水體靠上部位。不至於因為打氧把包裝袋內的魚糞便攪動的更細碎,附著於魚鰓或有受傷的體表。

過溫完畢後,剩下的就是過水環節中的讓魚適應不同水質的酸鹼度和軟硬度等。對於特別名貴的魚就需要經過分多次少計量注入原缸水,在時間上把握一個合適的分寸。當然如果是牽扯到合缸或不清楚買的魚有沒有問題,需要檢疫的事情,那就另作文章淺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