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讀歷史,定要懂得“人物賢奸”

錢穆:讀歷史,定要懂得“人物賢奸”

現在再說,曹操、司馬懿都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奸雄,換句話說,他們是歷史上的反面人物。單就個人論,操與懿各有才能,各有成就。魏、晉兩朝,即由操、懿兩人開業。但何以說他們是歷史上反面人物呢?因他們不能領導歷史向前,卻使歷史倒轉向後,違背了歷史的大趨向。他們既不能領導歷史,又不能追隨歷史,跟在歷史趨向後面追上去,而要來違犯歷史的大趨向。

剛才講過,歷史是一種人生創造,亦是一種人生表現;怎的又說違反歷史呢?這因歷史自有一條大路,人人都該由此路向前。能指點領導此路的,始是歷史上的正面人物。

孫中山先生說,他領導國民革命四十年,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此乃是指導中國近代史的一條大路,亦即是中國近代史此下一大潮流大趨勢。袁世凱則只為個人,不為國家民族,違逆了此一趨向,所以他也只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反面人物。

若通觀中國全部歷史,中國人的歷史大趨向,早在曹操以前就決定了。至少遠自周公孔子以來,我們中國歷史的大趨勢,可說已經走上了一條路。這話怎講,那要請諸位把中國《二十五史》詳細讀,自然懂得。

要把我上面所講歷史上的時間和事件之新觀念詳細參味,自知得歷史只是一件大事,過去早已規定了未來。如此一條大路,有一段已走過,有一段還未走。我們生在這歷史過程中,卻不該走錯路。曹操、司馬懿縱是中國史上第一等大人物,但路走錯了。為何會走錯路?簡單一句話,他們各具一個私心,為己不為人,為家不為國。不論一切事,先論一個“心”。此番道理極簡單,但極重大。

三國時代又有一人,後世推尊為當時第一大人物的是管寧。他先是逃避到遼東,曹操把他請回來了。又請他去朝廷,他不去,說有病。曹操派人去看,回來寫一報告,那一份調查報告,也保存在歷史上;曹操就不勉強他了。曹操用人,用不到管寧,卻用到了司馬懿。曹操畢生事業,就此可想而知。

我此刻告訴諸位,讀歷史,定要懂得“人物賢奸”。這是中國人一向極端重視的一番極重要的大道理,也可說是中國人在人文學上一番大發明。決不是隻要不犯法,便是賢,不是奸。也不是信受了一項宗教,便是賢,不是奸。又不是有本領能做事,便是賢,不是奸。本領愈大,事業愈大,如曹操、司馬懿,更是一大奸。批評歷史人物,自有一標準。所以我們要學中國的史學,便不得不懂中國人的義理之學,那是比史學更大的學問。

選摘自《中國史學發微》錢穆 著,九州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