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關於廣州與深圳的對比,此起彼伏的爭論的聲音總是不絕於耳。

廣州人說廣州好、深圳人說深圳好,可能都帶有一定的主觀評論,通過了解生活過兩個城市的人群,今天從歷史、文化、生活等各個角度,全方面去看看這兩個城市,誰更好,我想看完每個人心裡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廣州和深圳,和而不同


北上廣深,在一線城市的隊伍裡,廣東就佔了兩個,不可不說廣州與深圳兩者相輔相成,頗有兄弟齊上陣的感覺。

改革開放的初期,很多滿懷夢想的年輕人都紛紛下海經商,那個時候,大部分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也不懂什麼創業與金融投資,只知道想要出人頭地賺大錢就要去大城市發展。

那個時候,廣東以北的北方人,很多都去北上廣,其中有些人只是在這些大城裡的各個攤位上謀著夢想,而有一部分人確實真真實實收穫了財富,已經混跡CBD出入高檔場所。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作為同樣是經濟特區的深圳,他的存在感卻一直很低,即使到了2000年,經濟迎來了飛速發展,但是作為廣州鄰居的他,卻趕不上廣州的腳步,那個時候的人們真的是源源不斷地擠進廣州地鐵的三號線,只要要去香港的時候,才會路過深圳。

也許正是憋著一口氣,深圳後來居然後來者居上,晉級成為同在一個省內的第二個一線城市。

縱觀廣州與深圳的發展,雖然他們同在一個省,但是兩個城市表現出現的樣子確實不同的。

同根同源的廣州,只要你往北京路、多寶路上走上一圈,到各個茶樓裡品上一品,你會發現有著太多粵菜的傳承與啟發。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但,如果你在深圳,你看到的、吃到的菜系有很多,像湘菜、川菜等等在當地都很受歡迎,當然還有深圳人自己開的茶餐廳,但是唯獨少了廣東本土的粵菜。可以說,深圳的發展外來者貢獻的要多的多,導致了深圳有很多東西,與深圳、廣東沒有太多的關係。

就單單從吃這點上,深圳非常不廣式,而廣州確實地地道道的廣式。

語言上更是如此。廣州年輕人使用方言的數量都達到了70%,而深圳則低的可憐。你只有走上廣州的街頭,無論是大人小孩,還是上下班的白領一族,都可以聽到他們用粵語對答如流,而如果你身在深圳感受一下,你會發現各種各樣的方言充斥著你的耳膜,可能大部分你都是聽不懂的。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毋庸置疑,兩座城存在形形色色的差異。知乎上有個問題,“深圳和廣州的差異在哪裡?”

網友@movieatravelove畫的圖簡明扼要地說明了問題,畫風寫實,又帶有一絲倔強。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有人就曾經這樣評價過:廣州是廣東人的廣州,深圳是全國人的深圳。

靠近香港的深圳,有著無限美好的嚮往,讓很多淘金的人趨之若鶩。這裡的人可能一邊喝的喝得酩酊大醉,一邊暢想未來。

而內斂氣息十足的廣州,悶聲發大財的教條固若金湯,他們低調不聲張,更不張狂,只管做自己的事,敦實溫厚地一步步前進。

一體共生的兄弟兵

如果要提到文化底蘊,如果連廣州這樣有著兩千多年曆史的商都都被定義為文化荒漠,那即使現在貴為一線城市的深圳,那也只能是個小漁村了。

廣州有騎樓文化,也有CBD現代文明,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而對於後來者居上的深圳,還是爭分奪秒地建造著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生猛而顯得衝動。

如果你說深圳的底蘊是什麼?那肯定就是金錢。

就像從1981年就矗立在深圳蛇口的標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話真是生動了概括了深圳的定義。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深圳就像是進入青壯年的人,彷彿有著用不完的衝勁與鬥志。

早晚上班高峰期,你會發現那些上班族行色匆匆,彷彿是在進行某項比賽,無形的生活壓力呼之欲出,讓你不得不加緊腳步,跟上深圳的發展。

與深圳不同的是,同樣身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在快節奏的生活裡,多了一絲從容,它的底蘊在於生活,喜歡煲湯的廣州的人知道該如何去享受生活。

相比深圳的風風火火,廣州更注重怎麼把一隻雞做好吃,“悶聲發大財”才是廣州人代代相傳的教義,這也是為什麼廣州認為深圳就是個年輕人打工的結合部。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都說廣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但是深圳的包容性卻更是獨樹一幟。

深圳不同於北京皇城根下的氣息濃厚,也不如上海紙醉金迷所帶來的的迷幻感,更不像廣州那樣市井煙火味那麼濃重,深圳所獨有的包容真的是做到了無差別性。

如果要問每一個來深圳工作的人,問他們剛來的時候,是否適應,他們會告訴你沒有不適宜一說。因為在深圳這座城市裡,90%都是外地人,從而導致了無距離的平等感油然而生。

在一檔節目裡,高曉松曾這樣評價深圳:

誤入北京名媛圈,會認識某某的女兒某某的孫女,以及各種軍牌車;誤入上海的名媛圈,會結識某某夫人,某某太太,以及各種愛馬仕;誤入深圳名媛圈,會認識某總裁本人,以及各種慈善會。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而且,隨處可見的家鄉食物,不會讓你產生味蕾上的排斥。“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標語引起群體共鳴,遠比那些心靈雞湯更讓人暖心。這裡沒有赤裸的崇拜,實力才是度量人的唯一刻度。

但是,這種適應感並不能帶來強烈的歸屬感,快節奏的生活和快速更迭的環境,高淘汰率又讓人融入變得更加艱難。而作為廣式風情最濃的廣州,卻莫名包裹著一種歸屬感,廣州人都稱之為“人情味”。

雖然在廣州,每個人大都講的是粵語,可能大部分都聽不懂,剛開始打交道的時候覺得很難溝通,也不理解廣州人為了早茶、粵語、老城那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但是隻要你在廣州生活了一段時間,那種莫名的歸屬感便會把每一個異鄉人同化,讓你融入其中,愛上這裡。

在廣州,每個人是你,你也是每個人,在深圳,每個人是你,但是你不是每個人。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對於深圳人來說,不太願意去廣州。對於廣州人來說,去深圳也不大可能。若是需要退居二線,深圳人寧願去東莞惠州,廣州人寧願在番禺置業。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博弈往往潛藏在水底,表面上依舊貫徹商業互吹的精神,那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廣州與深圳一直都在暗暗較勁。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一個發展迅猛,一個口碑溫和。

有人說:深圳是中國的小皇子,廣州是珠江三角里的老爺子,很多人都希望這兩座城市打起來,但其實,通過查看兩座城市發展的軌跡,就可以看出,廣州與深圳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及不可逾越的優勢。

同屬一線,為什麼說廣州人情味濃厚,深圳zhi是打工者的城市?

深圳:

擁有無差別的平等,你又多大能力,深圳都就給你多大的舞臺讓你施展,隨著這裡的一切都顯得焦躁,但是卻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

廣州:

以溫情脈脈、市井煙火待人的他,有著廣式風情的完美體驗,你可以去CBD高樓裡消費上萬元的奢侈品,也能在巷子街角偶遇5塊錢一碗的糖水。

其實,廣州也好,深圳也罷,,同臺競爭促進良性循環,同根同源又是相輔相成。

這兩座相距100公里的城市,恰恰應了那句話: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你喜歡廣州還是深圳? (單選)
0人
0%
廣州
0人
0%
深圳
0人
0%
都喜歡
<button>投票/<button>

關於廣州與深圳,你那座城市呢?請說出你的理由與我們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