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電商|轉化出價是什麼?為什麼新計劃成本會高?

轉化出價是信息流廣告的核心,也是對廣告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對於新手來說,轉化出價在使用的過程中有一些違揹人性的地方,比如:為什麼分小時的轉化成本不穩定?為什麼不穩定還不讓我總調?如果你懂了轉化原理,這些問題會更好理解一些。

平時你的領導可能不會跟你說的這麼細,今天咱們仔細聊聊。

01

點擊出價怎麼用

網絡廣告常用的出價方式有兩種:點擊出價和轉化出價。瞭解點擊出價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轉化出價的原理。所以,咱們先介紹一下點擊出價。

點擊出價是“每一次點擊我最高願意出多少錢”,好控制點擊成本;轉化出價是“每一次轉化我最高願意出多少錢”,好控制轉化成本。

點擊出價是一種比較基礎的出價方式,頭條、騰訊這些大媒體初期都主要用點擊出價來投放,包括現在一些廠商信息流和新興的媒體,也還在用點擊出價。

那點擊出價怎麼用呢?

舉個栗子:

我想要激活成本5塊錢。那麼我需要通過控制點擊出價,來控制激活成本。這中間還涉及到點擊到激活的轉化率,所以它們之間的公式是:

點擊成本÷點擊到激活的轉化率=激活成本

點擊成本很好控制,但是點擊到激活率說不準啊!所以激活成本就很容易跑飛。

例如一條計劃點擊出3毛錢,激活成本5塊錢。但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什麼呢?點擊出價還是3毛錢沒變,激活成本一下變成10塊錢了?成本翻倍!優化師很懵:我怎麼跟老闆解釋?我什麼都沒幹啊 !

二類電商|轉化出價是什麼?為什麼新計劃成本會高?

所以點擊出價的問題是什麼呢?是成本不好控制啊!

因為點擊到轉化的轉化率波動太大,所以成本很不穩定。


02


轉化出價怎麼用

後來出現了轉化出價,解救了大夥。終於可以把鍋甩給媒體了!

原本媒體只負責點擊成本滿足你的出價要求就行,現在要轉化成本滿足你的出價才行了!

點擊出價的時候,媒體只負責到“點擊成本”;

點擊成本÷點擊到轉化的比率=轉化成本(綠色代表安全,紅色代表危險。點擊之後都很危險)

轉化出價

的時候,媒體就負責到“轉化成本”了!

點擊成本÷點擊到轉化的比率=轉化成本(綠色代表安全,紅色代表危險。點擊到轉化都很安全)

而“轉化是什麼”是廣告主可以自定義的。激活、註冊、下單、付費……什麼都可以,你想要優化哪步成本,就把哪步數據告訴媒體,然後設置好出價、讓媒體給你優化!媒體老師們也很開心,終於能控制成本、不被吐槽了!紛紛隆重地介紹自家的轉化出價功能。

二類電商|轉化出價是什麼?為什麼新計劃成本會高?


所以,轉化出價的用法超簡單,就是想要多少錢成本、就設置多少出價就行了!

那轉化出價是不是完美了呢?當然不是啦,又會有新的問題。


03


為什麼轉化成本會高於出價?

新的問題就是成本不按出價來

這時候優化師就抓狂啊,怎!麼!回!事!

優化師想要每一個轉化成本都低於出價,但是為什麼成本比出價高那麼多?

這個時候,媒體朋友心裡可能想:臣妾做不到啊!

二類電商|轉化出價是什麼?為什麼新計劃成本會高?

但他們不這麼說。優化師們被普及了一波“模型”、“學習”這些新詞兒。

媒體的運營們經常這麼告訴優化師:“前期成本高是正常的!因為你的計劃還在學習!忍一忍,等模型學會了成本就會降下來了!”在媒體老師的強勢科普下,我也大概能明白“為什麼轉化成本會高於出價了”。

我們以*條為例,用一張圖來簡單理解“模型”、“學習”是咋回事。

二類電商|轉化出價是什麼?為什麼新計劃成本會高?

轉化出價原理示意圖

解釋一下:

*條有很多用戶,他們有不同的特徵,有男女老少,有不同的興趣愛好,我們用形狀來代表不同特徵的人。有的用戶是三角形,有的是五角星,有的是心形,還有的是圓形。

我們把投廣告的過程分成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圖中①的步驟),系統先從中找出一部分人,給他們看廣告,看他們的反應。其中有的人點擊了,有的人沒點擊,有的人點擊之後還轉化了,我們要重點關注那些轉化的人。這裡用圓形和心形代表轉化了的人。

有了轉化的人之後,就要去分析他們,這就進入到了第二階段(圖中②的步驟)。媒體推測那些轉化了的人應該是比較喜歡這條廣告的,那其他圓形和心形的用戶是不是也會比較喜歡這條廣告?我們給更多圓形和心形的用戶展示這條廣告,系統形成了一個找人的“模型”,這就是機器學習的原理。先找到一部分轉化了的人,然後分析他們的特徵,建立模型,再根據模型去找到和他們相似的人。

每條計劃都必須經歷第一階段這個過程,這個階段媒體還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會轉化,所以成本會高;等到能找到人了,成本就會降下來。當然,也可能找不到轉化的人,那就成本一直高或者沒量。頭條16、17年的時候,是將第一階段固定設置成點擊出價,等積累到一定轉化數之後才會進入第二階段,用轉化出價來投放。

所以,你想第一階段都是用點擊出價來投放的,那成本能不高嗎?高不是很正常嘛!後來雖然取消了點擊出價的這個階段,但是計劃學習的過程還是必須的,新計劃前幾個轉化成本高這個規律還是在的。

04

轉化出價使用中的要點

二類電商|轉化出價是什麼?為什麼新計劃成本會高?

轉化出價對優化師來說很簡單,就只需要填一個數字;但對系統來說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經歷複雜的運算、不斷地去尋找用戶。所以需要你和系統來配合,一起來找到目標用戶。

那麼,怎麼配合呢?

當成你是老闆,系統是幫你幹活的長工。對長工來說,按轉化出價比按點擊出價來找人難得多,老闆的要求挺難完成的,所以老闆得對長工多點理解。

那麼,理解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1)需求不能總變——不能頻繁調整出價

比方說蓋一個房子。開始老闆說要一個三居室,過一會又變成二居室,再過一會說要一個二層的loft,老闆的要求總變,長工很懵啊,不知道咋幹好。要求不要總變,這樣乾的活才能又快又好。

如果確實要變,該怎麼辦呢?在原來的基礎上,稍微變一點,不要變得太多。例如,你原本出價20塊錢,不要當天一下子將出價變到10塊錢,可以當天變到18塊錢,第二天變到16塊錢。不要幅度太大、太頻繁。調整的幅度可以按照出價×10%作參考,例如20×10%=2,出價20塊錢可以一次調整2塊錢左右。怎麼理解太頻繁呢?

一天超過2次就算頻繁了。

(2)接受長工有新手期——允許計劃在學習期的時候接受成本高,暫時不作調整

誰幹什麼事,一開始都不熟練,做的總是差一些。老闆得接受長工有新手期,也就是允許計劃在學習期的成本比較高。每一條計劃新投放的1~3天成本都會不穩定,不管你願不願意,他都得學習。而且不是還有賠付嗎,所以成本高的時候也可以先不做調整和降價,有人給你賠付,就不用心疼“成本怎麼這麼高啊”。

我寫成了一個順口溜:

廣告系統有兩下,轉化出價頂呱呱。

累積數據建模型,不要總調行不行。

要調也別調太大,你和系統是一家。

啥叫太大?超過1成就叫大!就叫大!

(“1成”指“10%”,一天超過2次就叫總調)


這個是基礎用法,新手照著這個不會有大毛病。當用熟練了以後,可以不受這個限制、拓展更多的出價套路。

今日優化經驗

  • 各媒體初期都在用點擊出價,它的問題是轉化率不好控制,轉化成本波動很大;
  • 轉化出價解決轉化成本波動的問題。媒體對你的轉化成本負責,想要多少成本就出多少錢。例如想要5元一個激活,就出5元;想要40元一個下單,就出40元;
  • 轉化出價一個主要的特點是計劃需要學習,學習的時候成本比較高,這是必須忍受的;等計劃學會了,成本就會降下來;計劃學不會,這錢也得花,這就是客觀規律;
  • 對轉化出價不能要求太高,不能要求每個轉化成本都是符合要求的,不用成本一高就調,這犯不上。
  • 可以記這個順口溜:

系統有兩下,轉化出價頂呱呱。

累積數據建模型,不要總調行不行。

要調也別調太大,你和系統是一家。

啥叫太大?超過1成就叫大!就叫大!

(“1成”指“10%”,一天超過2次就叫總調)

更多二類電商行業資訊,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者搜索“二類電商資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